【摘要】本文主要闡述單元整體教學總結課的產生、總結課與預備課的區別,強調了總結課的必要性,明確總結課的三個任務及操作流程、操作要領。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 總結課 統編教材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1-0039-02
總結課是在預備課、閱讀課、實踐課的基礎上展開的帶有總結性質的課堂教學活動。就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理念來說,學生通過預備課掌握“雙基”,通過精讀課掌握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通過略讀課初步運用方法,通過實踐課在遷移運用中鞏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通過總結課梳理內化方法,從而有效落實單元語文知識要點。在完成一系列學習及習作實踐中,學生依據單元教學目標完成一系列單元任務,需要用到總結課達到鞏固所學的目的。
課題組經過討論、研究,明確了總結課的功用及一般流程,依據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圍繞中心意思寫作,制訂了本單元總結課的學習目標:一是回顧單元學習內容,梳理、歸納圍繞中心意思選擇材料,并將重要部分寫具體的方法;二是回顧習作過程,梳理、歸納本次習作的思路;三是學習知識梳理與歸納的方法。重點在于回顧單元學習內容,梳理、歸納圍繞中心意思選擇材料;難點在于圍繞中心意思選擇材料。現以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設計為例,對這三個學習目標進行說明,并明確操作流程和操作要領。
一、回顧單元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就是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內容,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總結課就是對本單元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這里的基礎知識,不僅包括最基本的字、詞、句,而且包括了單元學習重點、每篇課文的內容等。英國著名科學家加波普爾說:科學與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由此,以問題引領課堂教學,推動課堂教學進程,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積極參與。在總結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主要通過問題推動課堂,設計問題:緊扣“圍繞中心意思寫”的學習目標,說說“這個單元我們學了些什么”,讓學生主動回憶本單元學習了什么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梳理。教師提供范例(表格形式梳理、思維導圖形式梳理)進行檢查,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明確“對單元學習內容梳理圖表”。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單元緊扣“圍繞中心意思寫”的目標,學生學習了《夏天里的成長》《盼》兩篇精讀課文,以及《爸爸的計劃》《小站》兩篇習作例文,再進行單元習作練習。教師相機小結:“表格或思維導圖的形式可以讓學習思路非常清晰,希望同學們今后用上自己喜歡的方法梳理、歸納學習內容。”這樣實現了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回顧。
“我會讀”“我會用”“我會品”三個環節,分別是對學生掌握字音、字形、字意等情況進行檢查。在上課前,要先將學生分好小組、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討論,組員依照教師給出的樣例,按照一定的順序發言;教師巡堂,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接著,由各小組長對本組同學的發言進行總結,形成小組表格或圖表。最后,由小組長指定組員發言分享,注意每次分享的組員不能相同,其他組員在本組代表分享完成后可以進行補充。
在基礎知識回顧環節,教師對給出的樣例進行適當說明,加強巡堂,監督學生是否按照要求發言,不能出現借機講話等不良現象;小組長讓組員發言時要注意由基礎薄弱的同學先發言,基礎較好的同學后面發言,鼓勵同組組員互相幫助、互相進步,也要防止互相抄襲的現象;小組成員在發言時,要注意前面組員已經提到的,后面的組員就不要再說,后面的組員主要是對前面的發言進行補充;組員發言要注意依照一定的格式,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學到了? ?”,方便組長做記錄等,從而鞏固基礎知識。
二、歸納與概括單元語文要素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已學過的單元、課文中蘊含的語文要素,這也是總結課的教學任務。首先,從整個單元教學設計的角度進行歸納、概括。在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總結課的教學設計中,設計的問題1是:“緊扣‘圍繞中心意思寫’,每個板塊學習的重點是什么呢?請你在原來梳理的學習內容圖表上繼續進行梳理。”(提示:從精讀課文中我們學到了什么,從交流平臺我們學到了什么,即每個板塊的功能是什么?)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明確了自己學習的知識,并向全班展示成果。教師進行小結:“從精讀課文中學習寫作方法,從交流平臺中梳理總結寫作方法,在‘初試身手’中初步進行習作嘗試,在習作例文中繼續體會寫法,而習作練習是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實踐。這也是我們在習作單元中的學習思路,由學方法到遷移運用形成能力的循序漸進過程。”
其次,要結合每篇課文進行歸納、概括,為下一步的學問提升打好基礎。設計問題2:“如何圍繞中心意思寫?圍繞中心意思寫有些什么方法?可以本單元的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為例,也可以之前學過的課文為例說一說。請四人小組選擇其中一篇課文,以你們喜歡的方式進行梳理。”學生經過合作交流,明確了自己學到的知識,并向全班展示成果。教師進行小結:“通過這樣梳理,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怎樣圍繞中心意思寫,一是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或者選取不同的事例來寫具體;二是圍繞一個意思表達時,要將重要的部分寫得詳細一些、具體一些。”在這一任務教學中,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了寫作的方法,使學習語文的思路更加清晰。
三、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總結課之前,學生已經在實踐課上進行了寫作訓練,教師就可以依據學生自己的習作,來檢驗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否達到了單元習作要求。教師出示問題:“掌握了圍繞中心意思寫的方法,說說你是怎樣進行本單元習作的呢?”這里,學生談到了他們是怎樣進行寫作的,梳理出寫作的一般過程:確定中心—提綱列出事例—確定詳寫事例—寫習作—學習伙伴交流修改習作。學生拿出本單元的習作本,依次說出本次作文的中心、選材,組員進行評議,學生依據組員的意見再次進行修改。小組長注意收集本組學生寫作時的亮點,也要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進行分享,其他各組進行評述。教師注意學生發言時的語言,可以依照發言格式:“這次作文我的中心意思是……我選擇的材料有……我選擇的材料緊緊圍繞了中心意思。”
由于這是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環節,習作要先由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進行發言。習作是學生自己寫的,寫作課上已經進行了選材的練習,學生熟悉自己的習作,發言時并不困難。但要注意組員的評述情況,評述時注意兩次習作修改之間的區別。三個環節就是總結課操作的基本策略,也是關鍵節點,這里回顧了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強化了寫作的方法,順利地完成了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的認知是有規律可循的,即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解到運用的過程,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就是遵循了這樣一個規律,從預備課的“現象”開始,利用閱讀課引導學生理解,利用實踐課讓學生進行運用,最后以總結課作為單元整體教學的最后一道程序,幫助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根本目的。總結課的回顧、歸納概括、提升三個環節,為單元整體教學畫上了完滿的句號。
【參考文獻】
[1]呂叔湘,關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J].文字改革,1963(4).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統編教材語文要素視閾下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1C62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邱道勇(1978— ),男,仫佬族,廣西羅城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南寧市賓陽縣黎塘鎮第一初級中學,研究方向為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