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哲宇
摘要: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語文教學發展以及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提升的關鍵,閱讀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對于語文教學發展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綜合閱讀教學,可以發現,其校本課程的開發,對于豐富學生的語文視野、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培養學生的品德情趣等十分有效。基于此,本文就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內容,深入探討其閱讀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校本課程 開發 實施
引言:
閱讀是通過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思維、培養審美、積累文學素養等的有效方式,同時,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對于人類的情操培養、自我修養提升等有著深遠的意義。閱讀不僅僅包含了“讀”,還包括吸收、理解、鑒賞、領悟、評價和探究……對于閱讀校本課程,其首要出發點就是學生的興趣特點,以及學習需求。結合學生的年段特點,合理選擇閱讀教學內容,合理劃分閱讀校本教材。
一、閱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主要是在語文課程標準以及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其不僅僅包括要培養小學生在閱讀中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技巧、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還需要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和樂趣,進而愛上閱讀。閱讀校本課程包含的本文類型較多,包含不同體裁、不同領域、不同國家的讀本,這些閱讀校本課程資源,在在表現內容、表現方法等方面差異巨大,且各有側重。
二、快樂閱讀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以下為簡單劃分:
1、優秀古詩詞誦讀必背。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培養小學生良好文學修養的必要內容。除了教材上的古詩詞之外,還有如一些課外必背古詩詞等,也是非常好的閱讀校本課程內容,如《敕勒歌》、《四時田園雜興》、《尋隱者不遇》……
2、主題單元。
主題單元板塊包括一些不同題材、體裁的經典作品,例如一些課內課文的拓展閱讀,如童謠、小說、童話、散文、詩歌等文體,語言優美精煉、內容豐富生動。
3、走近名家名作。
當代一些優秀兒童文學家如秦文君、冰心、金波、林文寶、沈石溪、張秋生、楊紅櫻、曹文軒等,他們貢獻了一大批優秀的經典作品,以其豐富的內涵、精彩的片段、有趣的故事,讓兒童文學煥發生機。通過優秀名家名作閱讀,能夠有效的點燃學生閱讀熱情,豐富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閱讀品味。
4、經典書目閱讀。
結合小學生的年齡段、學年段,推薦一些適合的中外經典名著作品。如推薦閱讀書目《騎鵝旅行記》、《木偶奇遇記》、《紅樓夢》、《愛的教育》、《格列佛游記》……
三、快樂閱讀校本課程的實施形式
1、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擂臺賽
誦讀經典是認知了解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其中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精髓,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要載體。對于小學生的閱讀教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誦讀經典,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小組合作,展開經典誦讀活動,考慮到的專業影響因素,如優勢互補、教學相長等專業理論,以專業理論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衡量,選擇合理的分組策略,合理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互相配合,完成經典誦讀活動。或者,以個人為單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感悟經典,欣賞經典。
然后,教師還可以結合比賽機制,設計一些經典誦讀比賽,如小組之間的經典誦讀比賽,或者學生之間的經典誦讀比賽、古詩文經典誦讀擂臺賽……讓學生在閱讀校本課程的時候,感受到經典的魅力。然后,在經典的魅力吸引下,圍繞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經典閱讀感悟等,深入開展教學引導,讓小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中,感悟傳統文化的無限深意,同時,激發學生閱讀熱情,深化小學生的思想深度,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2、定期召開讀書報告交流會
對于閱讀,必須要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閱讀,同時,對于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或者合作閱讀、學習閱讀等,教師必須要發揮好監督落實的責任,定期組織學生展開一些與閱讀評價反饋相關的活動,如讀書報告會、書記交流會、主題座談會、圖書分享會……讓小學生一起,結合自己的閱讀成果,互相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感悟、體會、感受、思想、文化等,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展現出來,同時,在交流中深化學生的思想感悟,讓小學生在閱讀中、交流中快樂成長,感悟到閱讀的意義所在。
例如在一次閱讀分享會上,一位學生非常喜歡《丁丁歷險記》,對于故事里的探險發現、科學幻想等非常感興趣,學生在閱讀完了之后,對文章中主人公丁丁在剛果智斗強盜集團、在芝加哥勇敢地與匪徒周旋、在尋找古埃及法老基·奧克墳墓的時候與這個國際販毒集團展開了斗爭、在“龍的傳人”組織的幫助下發現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陰謀、搗毀了藏在黑島上的偽鈔團伙、一舉搗毀販毒集團……在閱讀之后,學生對于富于正義感和冒險精神的丁丁十分喜歡,同時,對于丁丁敢于同各種惡勢力進行斗爭、不顧生命危險營救他人等的行為十分欽佩,在閱讀中,被丁丁的勇敢、機智所感動,同學們圍繞這本書,紛紛討論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學生的閱讀領悟和思想體會會更加的深刻。
3、指導學生學寫讀后感
讀后感使學生閱讀的重要步驟,是學生做讀書筆記的一種基本形式。對于小學生而言,讀后感的記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反思自己的閱讀,在閱讀之后,促使學生倒回去回憶、反思所讀圖書的內容、思想、內涵、情感等,對于學生的閱讀素養深化有著非常有效的指導意義。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高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以積極的教學手段,點撥學生,指導學生撰寫讀后感,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的靈感、思考、問題、感悟、體會等記錄下來,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抒發真情實感,既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意義。例如在閱讀完《愛的教育》一書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父母親子關系,撰寫“愛”的讀后感,在閱讀《愛的教育》中安利柯的故事的時候,結合自己的生活,參考文中的日記體的形式,也可以記錄自己生活中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或者將自己的閱讀體會等形成一篇完整的讀后感。
四、結束語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圖書類型的差異,開展差異化教學,多元化設計閱讀校本課程。如讓學生學會品讀經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閱讀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更多的閱讀,提高文學素養,在圖書的海洋里,盡情欣賞文學的內涵,感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經典文化傳承的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趙心憲. 校本課程開發和學科課程開發研究——"國培計劃"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學科教育研究之三[J]. ?2021(2012-2):109-114.
[2]黃靜佳. 小學語文閱讀校本課程實踐的研究[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9(9):0130-0130.
[3]婁方劍. 小學語文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探討[J]. 讀天下(綜合), 2020, 000(00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