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丹
摘要:當前,我國全面實行三胎政策,人口出生率得到小幅度回升,加上育兒理念的精細化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母嬰家庭對嬰幼兒照護產品及服務提出更高要求,促進嬰幼兒保育市場規模不斷壯大。職業學校作為面向社會輸出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幼兒保育專業教學方面也要做到與時俱進。但結合教學現狀來看,依然存在發展落后問題,無法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幼兒保育專業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發展對策,希望能夠為專業人士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現狀;發展對策
引言:
幼兒保育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以及消費者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的不斷提升,使得幼兒保育內容逐漸豐富,行業所涉及的領域也隨之壯大。尤其新形勢下,我國出臺了《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推動嬰幼兒撫育行業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也為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早期的保姆式托管模式已近無法充分滿足現代母嬰家庭的育兒需求,托管與早教并存的方式成為主流。所以中職幼兒保育專業需要不斷創新改革,爭取為社會輸出更多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從而幫助母嬰家庭分擔壓力。
一、幼兒保育專業現狀
(一)專業社會認可度不高
學生家長和學生普遍認為幼兒保育專業工作,就是從事幼兒園保育員崗的物品整理、分發飯菜、打掃衛生等工作。長期以來這些工作對從業人員的學歷水平要求不高、薪資水平低,所以使得社會上普遍認為幼兒保育工作比幼兒教師工作低級,這也是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學生招生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另外,現階段我國各地區的幼兒園、托育點、月子中心、家政公司,均存在保育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問題,其中中年人居多,并且這些從業人員下崗人員占據較大比重,學歷層次普遍不高,嚴重缺乏幼兒保教、幼兒照護專業知識,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學前教育行業雖然人才缺口大,以往中職、高職、專科、本科各學歷層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在幼兒園教師崗已經供不應求,而保育員崗位數量在幼兒園所中占比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極少愿意投身于保育員一線崗位,不利于中職院校保育教育工作有序開展[1]。除此之外,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勢頭迅猛,對高素質嬰幼兒保育人員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使得專業嬰幼兒保育人員供不應求。盡管托育大背景下,我國各地區中職學校相繼開設了幼兒保育專業,但結合人才培養情況來看,目前依然無法充分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二)幼兒保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生,知識水平大多在初中以下。這些學生對所學專業并未形成正確認知,在學習方面也往往提不起興致。甚至一部分學生是抱著混日子的態度選擇該專業。在這種教學環境下,想要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理論素養具有一定挑戰性。另外,中職院校在幼兒保育專業實際教學中,選擇的教學方式較為滯后,主要以經驗傳授、理論灌輸為主,使得課堂教學存在較強的隨意性,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無法達到理想教學目標,自然不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不合理
當前很多幼兒保育機構存在人才結構不合理現象,很多員工為外來務工人員、下崗人員以及協保人員。這些員工雖然具備持證上崗條件,但取得上崗證的渠道較為便捷,只需接受短期培訓即可。然而,由于這種快餐式培訓方式過于追求短期效益,嚴重缺乏系統性教學,導致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無法滿足行業發展需求[2]。
二、幼兒保育專業發展對策
(一)提高專業重視程度,拓展就業出口和生源進口
由于我國幼兒保育專業起步較晚,所以當前仍然沒有得到相應重視。對此,需要學校采取措施拉動生源,盡可能增加學生數量,爭取為社會輸出更多人才。具體來說,想要促進幼兒保育專業不斷發展,就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中職學校可以推行校企合作發展戰略,借鑒“訂單式”或“2+1”式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質量,一方面為學生就業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好的適應行業發展。例如:地區政府機構、教育機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組織各幼兒保育機構向中職院校發出“訂單”,明確人才需求數量及質量,并為中職學校人才教育提供實習場所。中職學校需要嚴格按照“訂單”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3]。與此同時,學校在拉動生源過程中,可以與學生簽訂就業安置相關協議,確保學生能夠安心學習專業知識,幫助學生緩解就業壓力,同時為推動行業發展提供保障。在就業出口不斷拓展的同時,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的學生也會隨之增加,有利于實現專業持續發展目標。
(二)通過工學結合方式提高保育人員質量
轉變傳統教育方式,是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得以發展的有效措施。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確保學生能夠在嚴格、規范的教育體制下練就一技之長,充分發揮幼兒保育專業的實用性,為學生未來就業奠定良好基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中職學校實施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采用點狀交替相結合、集中交替相結合等方式,有效提高專業教學有效性,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水平保育人才。
(三)在校內構建實訓場所
幼兒保育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存的專業課程,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在校內構建實訓場所。當前,雖然部分中職學校已經建立了保育模擬實訓室,同時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但結合總體情況來看,依然存在配置較低、設備不全、規范不足等問題,與各幼兒保育機構相比有所欠缺,無法滿足專業教學需求[4]。對此,需要學校通過聘請專業人員理論指導、積極引進先進實訓設備,或組織學生前往嬰幼兒托育機構實地參觀等方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學生更好的適應市場發展提供保障。
(四)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作為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直接影響專業發展狀況。相對于中職學校其他專業而言,幼兒保育專業起步晚,這也使得很多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有所欠缺,導致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對此,需要學校在人才引進方面提高選拔門檻,優先聘請工作經驗豐富、專業能力較強的教師。并制定系統化培訓內容,可以通過聘請有經驗的人員面向教師灌輸現代幼兒保育知識、理念和技能,有效提高教師綜合水平[5]。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前往嬰幼兒托育機構進行觀摩和操作,鼓勵教師獲取中高級幼兒保育證書、育嬰師證書、1+x幼兒照護證書等,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為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教學奠定基礎,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取得進步。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母嬰家庭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對嬰幼兒保育提高了重視程度,促進我國嬰幼兒保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當前,我國嬰幼兒消費已經在世界領域位居前列,這也對嬰幼兒保育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新形勢下,我國各地區中職院校相繼開設了幼兒保育專業,但結合教學效果來看依然存在重視程度不高、教學方式落后等問題。對此,需要學校通過工學結合、拓展就業出口、拉動生源進口、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方式,為推動專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同時為嬰幼兒托育行業輸出更多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嚴. 幼兒保育專業現狀和對發展的思考[J]. 科學咨詢,2021(1):169-170.
[2] 彭阿超. 幼兒保育專業現狀和對發展的思考[J]. 頌雅風,2020(11):160.
[3] 肖盼盼. 芻議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培養[J]. 中外交流,2021,28(4):1323.
[4] 陳夢蓮. 關于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心理學教學的探討[J]. 科學咨詢,2021(29):194.
[5] 蔣繼玲. 職業需求下中職學校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J]. 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2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