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是抒發情感、增進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開展初中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通過有效培養學生歌唱能力,不僅可以使音樂教育更加有的放矢,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更能夠在落實“雙減”和“素質教育”方面實現更大突破。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在簡要分析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的制約因素,重點就如何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歌唱能力提出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歌唱能力;培養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初中音樂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歌唱教學來說,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在強化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只有這樣,才能使歌唱教學實現更大突破。盡管絕大多數教師在歌唱教學方面都能夠嚴格按照教學目標和要求組織實施,而且也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模式,但仍然存在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的問題,直接導致歌唱教學的系統性和實效性不強,學生的歌唱能力無法持續得到提升。對此,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特別是要積極探索更加科學、系統、有效的歌唱教學方法,努力使其實現更大突破。
一、初中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的制約因素
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是初中音樂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當前初中音樂教育的整體運行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教師在這方面教師都給予了一定的重視,而且也能夠不斷優化和完善歌唱教學體系,使其與過去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提升,但按照較高標準進行分析,個別教師在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方面仍然面臨諸多制約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策略組織實施,努力提升歌唱教學有效性。深入分析初中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的制約因素,突出表現為: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盡管教師對培養學生歌唱能力下了一番功夫,而且也能夠運用有效的措施組織實施,但學生對歌唱缺乏興趣的現象相對比較突出,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有的學生缺乏音樂基礎,由于經常“跑調”,導致學生不敢唱,這就直接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歌唱的興趣越來越不濃厚,加之個別學校和家長對文化課程的重視程度較高,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樂課程,學生歌唱興趣不夠濃厚也就可想而知。
(二)教學理念缺乏創新
有的教師在開展歌唱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教學理念缺乏創新的問題,這也直接導致在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方面無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如一些教師不注重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路,在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還沒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同時也不注重運用趣味化、生活化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組織實施,在強化學生積極性、主動性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措施;有的教師則不注重創新教學載體,特別是在綜合應用系統思維組織實施方面不夠到位,如不注重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歌唱教學當中,“互聯網+教育”模式還沒有得到推廣,特別是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不注重引導性、啟發性和欣賞性。
(三)教學內容缺乏拓展
有的教師則不注重拓展歌唱教學內容,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缺乏對歌唱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如在歌唱技巧方面不注重采取“案例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唱法理解不夠深入,歌唱教學內容仍然局限于教材,無法在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
二、初中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歌唱能力的科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歌唱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能夠持續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教師應當把培養學生歌唱興趣作為重中之重,努力使歌唱教學擁有良好的思想基礎。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把“興趣教學”作為重要的方法,更加重視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和進步。例如:在開展《七子之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故事化”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深入了解《七子之歌》的由來,通過加深學生對祖國的情感,進而讓學生理解《七子之歌》的歌唱技巧以及所抒發的感情。在培養學生歌唱興趣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切實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特別是要從學生的“熱點”入手循序漸進進行引導。例如:絕大多數學生對流行音樂都比較喜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流行音樂進行導入,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辨別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的差別,使他們能夠掌握對不同的唱法有一定的認識。
(二)創新歌唱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為了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教師還需要在創新歌唱教學理念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使“以學論教”能夠實現更大突破。要把“體驗教學”作為重要的創新性教學理念,強化學生“體驗”,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不斷強化理解和認識,并且還要使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使“審美教育”得到有效落實。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歌唱教學不只是簡單教授學生歌唱技巧,更重視的是為學生提供符合發展方向的教育,通過歌唱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例如:在開展《歌唱美麗的家鄉》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把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作為重中之重,讓學生感受可見中旋律悠揚起伏、節奏寬廣自由的特點,使學生對苗族民歌的音樂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等收集更多與之相似的苗族民歌,通過多聽、多練,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而且還能夠對苗族民歌的唱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優化歌唱教學模式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教師還要不斷優化和完善歌唱教學模式,特別是要著眼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強化歌唱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特色化。例如:在開展民族歌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實施,教師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對民族歌曲的創造背景、課題情感、音樂風格等進行交流、互動、探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不同版本的民族歌曲,使學生能夠對不同版本的民族歌曲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最后再由每個小組指定一名學生進行總結發言,最后教師進行深入講解。在優化歌唱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歌唱教學當中,特別是在設計多媒體PPT課件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問題導入”的方式組織實施,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分析問題,最終得出結論,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將更加深刻。
(四)豐富歌唱教學內容
傳統的歌唱教學方法主要是“學科中心”的教材觀,歌唱教學的拓展性不強。為了能夠更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教師需要不斷豐富歌唱教學內容,使其更具有延伸性、融合性和互動性,進而使學生的歌唱能力持續提升。例如:在歌唱技巧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組織實施,針對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的唱法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分析哪一種唱法最符合這首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了解了不同的唱法,而且還能夠加深理解和認識。在豐富歌唱教學內容方面,教師需要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除了講授理論知識。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有針對性的組織實施,如對歌唱基礎較好、具備專業發展能力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分類指導”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專業素養。此外,還要在豐富歌曲風格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歌曲風格。
綜上所述,歌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育的重點內容這一,大力培養學生歌唱能力,不僅能夠使初中音樂教育更加有的放矢,而且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能夠落實好素質教育觀。因而,教師應當在深刻認識培養學生歌唱能力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歌唱教學方法體系,重點在培養學生歌唱興趣、創新歌唱教學理念、優化歌唱教學模式、豐富歌唱教學內容等諸多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學生歌唱能力持續得到提升,進而在促進“雙減”和“素質教育”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參考文獻:
[1]劉慧敏.淺論初中音樂歌唱教學的研究[J].戲劇之家,2021(24):122-123.
[2]劉紅金.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歌唱能力的對策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3):61.
[3]鄭玉姣.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歌唱能力培養[J].江西教育,2021(18):33.
作者簡介:溫曉珊 1995.09 女 漢 職稱:中二級 ?學歷:本科 方向: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