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時代教學理念的提出,要求教育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一個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因此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學生作為社會的重點保護群體,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高職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現階段我國高職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學的現狀,為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提出有效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提升學生更方面素質的提升。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可以為高職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教學質量給予有效措施,為高職學生學習政治思想提供更好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學生;大思政背景;教學改革;實踐策略
當代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發展,思想政治理論建設在其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結合教學的深入讓學生更加懂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學生從小也在學習思修課程,但是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加強思想方面的發展還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其在專業性學習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行,結合自身的專業進行相應的發展。隨著大思政教育格局的提出,要求思政教學要不斷地深入,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因此,相應的高職院校要結合自身的辦學理念,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策略創新,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一、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學面料的困境
通過觀察各個高職院校思政課開展的教學現狀和學生的成績等系列的數據,可以發現高職學生的整體水平都比較高,但是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沒有很大的積極性,所以導致其成績不高,較其他課程有所差距。當代學生的需求逐步多樣化,各方面的需求和興趣不一樣,因此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因材施教,逐步的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深入學習。尤其當前各種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日益多元化,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種信息未經把關就發出來了,不利于學生及時地把握學習正確的思想政治理論。網絡環境的日益復雜,是教師所要面臨的挑戰,需要培養學生能獨自辨別政治觀念的正確與否,然后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所以,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國的職業院校要不斷地迎難而上,更好的建設思想政治教學體系。從而促進我國青少年綜合素質水平的不斷提升,通過思政教學的開展,促使其他各個學科可以共同發展。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建設和改革策略分析
2.1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教學體系的不斷改革的過程中,各種新型的理念層出不窮,其中“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被學校逐步的重視。傳統的教學課堂主要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聽課為輔,不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尤其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學習的能力,單純的理論知識的灌輸不利于使其形成自我的道德觀念。教師和學生應該加強溝通和互動交流,保障能夠及時地溝通課堂上的問題,及時的改正保障一定的教學質量。同時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上,“以德樹人”的教學理念也十分重要,德育工作的開展是十分需要的,通過道德觀念的建設引領,從而更加的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思想政治課堂的開展,保障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和法律法規時,也能更加的加強學生內心的道德觀念建設,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同步發展。使得思政教育得到重視,結合各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去開展,使得教學更加的科學。
2.2創新教學模式,擴充學習的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引領下,教師和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和相關理論政策的實施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但是僅僅限于個人,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生活習慣“有色”的去看待相應的社會事件,存在有一定的思維定勢,不利于發散思維的培養。思政教育的開展應和社會熱點更好的結合,讓學生可以從實踐的學習中發掘出相應的觀念,從而學習到更多的內容,在立足于本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打破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學會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開展一定的情景式教學,讓學生增加體驗感,從而更好地擺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3.3激發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的積極性,創新教學的內容
相關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推進有很大的同質性,不具備自身高校的特色和吸引點。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地創新教學的內容,不斷的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首先,可以更多的加入課堂討論的開展,通過一定的話題為切入點,讓學生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情況進行評價并給予鼓勵。其次,要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建設,明確教學的目標,促使學生共同的來完成。最后,教學的內容可以與當前的時政熱點相結合,讓學生通過現實的事件加深對理論政策的理解。同時,任何理論的學習都離不開一定的實踐鍛煉,可以組織相關的校外參觀活動,讓學生增強課外實踐的經驗,讓學習不止停留在書本上。
3.4提升思政學科的教學水平,加強學科體系建設
學科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學科的核心,一個良好的教學體系,可以保障教學工作的穩步實施和落實,并且通過一定的監督機制的設立,從而更好地保障思政學科建設的發展方向更加符合國家整體建設的標準。通過國家規定的整體教學內容的規范化學習,加深對相關理論的深入學習,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思想政治的學習中。同時,可以建設一定的師生動態化評價體系,加深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從而能促使學科體系的自我革新和完善,更好地為國家培養新時代政治觀念端正的全能型人才。
總結:
通過上述各方面內容的深入分析,對我國當前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和一定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從而更加深入的明了今后思政教育改革的背景。機遇與挑戰并存,這是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所面臨新時代背景。這樣的背景有利于教育體系更好的革新,有利于從學生的角度深入研究,體現教育的“以人為本”。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完成的,需要長時間地積累和不斷地實踐,所以這意味著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接續的奮斗。結合“大思政”的教育背景,去有方向有目標地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 文雁,."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9,(20).
[2] 王志強.關于"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風.2019,(19).
[3] 管斌.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科技資訊.2019,(21).
作者簡介:劉曉梅,學校唐山職業技術學院,郵編063000,出生年月1962年10月11日,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副教授,籍貫河北唐山,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56AF230-4744-4FB5-9CB4-BE010098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