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開始應用于教育工作之中。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目前,信息技術和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產生了在線同步課堂的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優勢是明顯的,也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文章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對同步課堂教學進行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現代教育;數學教學;網絡;同步
一、 引言
同步課堂教學模式出現以后,受到了有關各方的高度重視,為了更好地把在線同步課堂運用于小學教學應用之中,讓小學生享受到更多的數學教育資源和知識,并鼓勵和引導教育資源優勢明顯的地方對教育落后地區進行支持,我們就要運用在線教育課程和互助課堂等方式,充分運用優秀的師資力量,實現同步在線教學,不斷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提高上去。
二、 在線同步課堂概述
(一)在線同步課堂定義
在線同步課堂是一種依托網絡展開的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突破了時空限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使用視頻開展教學,借助這個教學模式,不同地區的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展開很好的互動。學生可以對課程和老師自己做出選擇,并且教學活動可以針對不同地區的學生同步展開,而且借助網絡可以實現很好的交流與溝通。
(二)同步在線課堂特點
1. 共享性
在原來的數學課堂中,一節課只能有幾十名學生參與其中,因此知識覆蓋面是較低的。隨著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在線課堂共享性優勢逐漸體現了出來。只要具備基本的網絡環境,同步在線課堂就可以無限制地展開。另外,借助互聯網開展在線教學活動,社會成本被有效地節約下來。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世界各地的優質的教學資源,其共享性優勢是無與倫比的。
2. 豐富性
同步在線課堂的另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其內容的豐富性。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課程內容一般都是固定的,而且具有固定性,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通常是不可能的。在線課堂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學生可以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一旦進入在線課堂網絡界面,不同的教學內容就會在界面上顯示出來。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源,所以同步在線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是非常明顯的。同步在線課堂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薄弱環節,克服了傳統課堂固定性較強的缺陷,把學生的自主性與興趣充分的調動了起來。
(三)同步在線課堂優勢
1. 教學方式新穎
傳統課堂模式比較枯燥,學生對這種模式已經習以為常,這種枯燥的方式進行教學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對于那些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學生來說,聽課質量不高的問題一致困擾著他們。而同步在線課堂克服了這些傳統課堂存在的弊端。借助網絡這一高科技平臺展開同步在線教學,這種新穎的方式會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步在線課程綜合采用了各種多媒體手段,在同一時間內理論上可以對所有的學生開展課堂教學。傳統課堂陳舊的教學方式被徹底克服了,這些優勢可以在同步在線課堂中充分地體現出來。
2. 名師授課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同步在線課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這在名師授課中被明顯地體現了出來,因為一個教師可以面對幾乎無限的學生展開教學,這時可以把名師授課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很多學生選擇同步在線課程的重要原因。如果部分學生對某一位教師的課程感興趣時,通過同步在線就可以選擇他的課堂,進而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把網絡課堂的開放性充分利用了起來。
3. 地點的自主性
同步在線課堂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地點的自主性,地點自主是同步在線課堂的一大特色。學生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地點同時上課,根據自身習慣,教師也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展開同步在線教學。這樣師資力量的效率被充分地利用了起來,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把知識傳授給所有的學生。
三、 小學數學同步在線教學的研究
(一)小學數學同步課堂的構建
我們在構建小學數學在線同步課堂的過程中,首先同步課堂教學設備必須安置好,并且要與小學數學密切相關,并準備好教學需要的服務器、終端處理器和軟件。要在教師授課的教室內部把需要的硬件設置好,并提前做好軟件適配工作。此外,老師要有操作這些系統的基本技能。不同聽課地點要密切的聯系起來,小學數學老師也要更改傳統的教學流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差異的展開教學。小學老師可以在線把習題答題技巧和學習方法分享給學生,以此對數學較差的小學生進行幫扶,促進他們不斷進步。
(二)小學數學同步課堂教學的實施研究
同步上課的小學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在軟硬件方面滿足線上同步聽課的條件,并在課后及時把信息反饋給老師。同步在線課堂開始的時間是統一的,每一節課的時間也不應存在差別。課程教案也必須統一起來,師生之間借助網絡可以方便地展開互動,教師在教學結束后對教學效果進行歸納和總結。
四、 當前同步課堂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主體性問題
首先,授課點與聽課點之間沒有做出充分的溝通,造成授課老師對不太了解聽課點的具體情況,授課點的老師備課也主要針對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對于其他學校學生的差異沒有充分掌握,也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其次,對教學內容缺乏深入研討,沒有做好資源準備,造成其他聽課點的老師無法做好配合工作,影響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最后,課后交流反饋依然有待進一步的強化,主講老師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往往很難把握,因此無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方式,造成其他聽課點的學生落后于教學進度。
(二)師生情感交流問題
首先,在遠程教學模式下,師生進行異地情感交流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借助網絡終端只能外部觀察主講老師的形象,對于老師個性化的表情、語言和行為無法切身感受,主講老師對異地上課的學生也只能有一個群體印象,對于異地學生的學習反饋不能夠充分掌握。其次,同步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比較復雜,對于這種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適應起來也是比較困難的,導致異地學生很難對老師產生認同感。最后,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交流畢竟不同于現場交流,異地學生與主講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非常有限,這對學生的參與意識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五、 小學數學同步課堂教學的研究方法
(一)個案研究法
小學數學在線同步課堂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因此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這在小學數學中體現的尤其明顯,造成教學經驗極為匱乏,使得教學設計缺少了較好的參照。數學教學的邏輯性是較強的,并且可以把小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培養出來,所以我們要對目前的經典課例加以借鑒,并根據自己的不足進行調整。
(二)詢問了解法
我們深度參與到同步在線數學課堂中去,觀察教師的教學特色,同時對優秀老師的課堂表現進行深入的了解,在線上觀看教師的授課過程,課堂筆記要做好,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還要在師生之間開展情感交流,把學生的參與度作為重要的了解內容,并對他們在線同步課堂上能否獨立思考進行詢問,而且要對開展同步線上教學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行對比,進而得出他們是否主動投入到了線上課程學習之中。
(三)聽課了解法
通過直接聽課親身體驗,參與同步課堂的整個流程,并把自己的疑問登記下來。對于教師的使用設備和課堂講授出現的失誤要記錄在案。有針對性地對整體教學流程進行觀察,使用網絡信息化工具,分析處理講課視頻,從而對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一旦發現問題,必須立刻解決。
六、 對于小學數學同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建議
(一)通過反饋系統對教學做出調整
借助在線同步課堂的反饋功能,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可以被充分的了解。在同步課堂的平臺上測試之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加以改變。并且要采取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對于那些存在有問題的同學,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對一些出現頻率比較高的問題,可以集中起來整體講解,使得自己的教學更加具備靈活性。并把針對性的輔導落到實處,成績好的學生還可以幫助成績差的同學。這樣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就可以被調動起來,并顯著提升教學效率。
(二)多元學習數學方式
目前同步課堂一般都是在校園中展開的,這樣其移動性的優勢就沒有那么明顯,今后要把這個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而數的邏輯性較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可以通過學習數學被鍛煉出來。同時家校之間也要展開密切的合作,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從而對數學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還要把同步課堂在家校合作中的優勢發揮出來。
(三)同步課堂上的補救教學
這種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比較復雜的數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檢測手段反饋出自己的薄弱環節,最后教師針對這些薄弱環節,把有關的學習材料提供給學生,針對一些不容易掌握的內容,可以在同步課堂通過視頻教學學習到這些內容的實質,并對自己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評。
(三)共享教學信息
“在線同步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學信息和資源的共享是其重要的內容。由于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部分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學資源和條件存在較多的問題,為了把城市中科學、先進的教學資源通過在線同步課堂模式分享給這些地區的學校,讓落后地區的小學生也能夠共享先進地區的教學資源,進而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視野拓展開來,從而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與此同時,在教育資源和信息共享過程中,要注意使用數字化手段,這樣既能夠把小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水平提高上去,同時也能夠不斷提高小學生是用信息化手段的技能。另外,在“在線同步課堂”教學模式中,主講方還必須與分享學校結合起來,雙反要加強聯系和溝通,從而把在線同步課堂的教學意義和價值充分的彰顯出來。
七、 總結
由上可知,小學數學同步課堂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目前經驗并不豐富,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文章闡述和分析了小學數學同步課堂教學,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楊家興.在線教學的基本活動和教學法[J].天津電大學報,2006(3):1-5.
[2]崔彩英.在線教學輔導答疑制度的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6(3):121-122.
[3]趙旻.同步網上教學方法在遠程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2013(20):385.
[4]曹良亮.在線學習中的交互設計:以交互結構為核心的交互設計方法[J].中國遠程教育:綜合版,2010.
作者簡介:蘇秋菊,福建省龍海市,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