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我國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課程逐漸轉向新課程時,體育教師需要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科學改進,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確保能夠有效推進我國現代體育課程的發展。文章首先分析體育課程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然后以此為基礎,綜合探究體育課程教學策略,分別從課程體系、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創新思維六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高中體育;新課程;核心素養;培養
一、 引言
在高中階段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課標改革對其相關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人員必須對其加強重視,科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了進一步明確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中如何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特此展開本次研究,希望能夠有效推進現代教育事業發展。
二、 體育課程核心素養
(一)知識行為
在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時,知識行為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能夠對學生課堂學習的習慣、實際水平以及個人行為充分體現。在具體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時,雖然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運動知識,但是缺乏自我防護意識,在此過程中,通過應用傳輸的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使學生對其運動行為進行科學改進,從而使其核心素養要求得到更為充分的體現。
(二)運動能力
在開展體育課程時,運動能力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各項能力,具體包括心理能力、技術能力和體能等多個方面,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前提。在此過程中,運動能力具體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為基本運動能力,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其二為專項運動能力,是學生在參與某校體育活動時必須掌握的技能。在此過程中,體育比賽體能認知和體能狀況是學生運動能力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情感和品格
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情感與品格能夠對學生素養充分有效體現,也可以進一步表現學科素養。在情感方面,可以明確學生對其課堂教學內容的喜愛程度,進而影響學生的參與度。在品格方面,可以充分體現學生責任意識,在具體開展課堂教學時,任何舉動都可以展現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其教學模式進行科學改進,能夠使學生情感方面產生強烈的共鳴,進而使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實現學生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 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完善體育課程體系
在高中階段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時,如果想要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教師必須科學完善體育課程體系。通常情況下,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開放性相對較強,具有靈活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師在每個學期需要制定教學計劃,根據教師特長,適當改動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武術套路時,體育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具體情況選擇棍術、太極拳和劍術。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進行多種體育活動的科學開展,使學生不同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滿足,為培養學生特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在進行教學考核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專業技能進行綜合考核,對學生進行團隊合作精神的科學培養。最后學校還需要定期組織學生以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主題開展專題講座,使其對健康具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引導學生長期堅持有氧運動訓練,以此為基礎,能夠提升學生的抵抗力,強化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素養。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比賽,以此為基礎,能夠對學生的勞動意識、理性思維、社會責任、問題解決、自我管理、人文情懷和健全人格進行科學鍛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比賽結果,對其運動鑒賞能力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
(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在高中階段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時,強化學生核心素養是其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在具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就是需要充分利用現有體育資源,基于學生具體情況,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同時還需要合理細化原有的教學目標,確保能夠從基礎部分逐步深入。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建立細化目標,將確定目標作為體育教學的工作重心,然后在課時、學周、學期、學段等層面逐步滲入。通常情況下,不同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教師需要確保教學內容和側重點的針對性,為實現教學目標,創建良好的條件。其次,體育教師在建立教學目標時,需要基于學科基本內涵開展各項工作,以此為基礎,能夠充分體現目標的連續性,進而確保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其教學目標逐步完成,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三)創新課堂教學內容
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學內容是其各項活動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價值,教師在具體創新課堂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學科素養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和現代新課程標準有效結合,科學選擇教學內容,確保能夠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進而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實際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滿足。對于我國現階段高中體育課程而言,教學內容具體包括理論知識,體育發展史以及基礎技能,但是在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科學培養,以上內容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目標。為了對其教學方式進行科學改進,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課堂鍛煉的合理增加,具體包括體能鍛煉,器材鍛煉以及無器材鍛煉等,以此為基礎,能夠確保理論學習有效結合實踐鍛煉。為了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提升,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相關體育游戲,確保學生在鍛煉時能夠進一步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對其看法進行科學轉變,進而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實現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需要確保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其高度滿足新課標改革對其教育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科學改進教學方法
高中體育教師在具體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學方法會在很大程度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如果依舊應用傳統具有較高單一性的教學方式,則會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無法保障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師需要科學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確保學生可以更高程度地融入課堂,繼而強化學生學習效果。在此過程中,首先需要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科學改進,在具體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教師必須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堂任務,對其核心素養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其次需要進行合作學習關系的合理構建,在具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合作,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定位,充分展現個人價值,確保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明確團隊協作的重要價值,進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充分挖掘教學內在價值。最后需要應用多種不同方式,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使其預期教學目標能夠得到高度實現。例如在開展籃球課程教學時,為了確保學生在練習投籃動作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自身技術水平,進而使其更高程度地掌握籃球技巧,教師需要合理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原地籃球練習。在具體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分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定點投籃,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學習的樂趣,就是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規定學生在特定時間內完成投球訓練,科學應用該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學會團結協作,還可以在一定程度內提升學生身心素質水平。
(五)合理優化教學評價
在開展數學課程教學時,教學目標是其相關工作的重要基礎,教學內容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而教學評價也是其中極其關鍵的一個環節,通過合理優化教學評價能夠科學驗證課堂教學整體情況,同時明確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具體進行教學評價時,教育人員需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開展具體工作,將學生的健康行為、運動水平和體育品德作為教學重心,并以此為基礎,合理優化評價體系。在具體操作時,教師需要有效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不僅需要科學評價學生掌握相關技能的情況,同時還需要對其核心素養進行科學評價,以此為基礎,能夠確保評價活動具有更高的全面性,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了更高程度地實現該目標,體育教師需要科學引進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相關技術平臺的合理創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交流,同時,科學調整評價結果,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六)強化學生創新思維
通常情況下,每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性,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保障學生的個性發展,確保每一名同學都可以得到有效發展。在具體進行創造思維培養時,個性化是其相關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只有確保學生具有獨特的個性,才能使其發展為創作型人才,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為了更為有效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高中體育老師在具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必須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加強重視。例如,在以往開展跳繩項目訓練時,普遍是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展開訓練,這種方式的合理應用,雖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跳繩技術,但是學生在參與訓練時,只是簡單模仿教師動作,無法保障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了對該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體育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使其在跳繩訓練過程中能夠充分融入自身思維,鼓勵學生在跳繩中合理融入具有較高趣味性的動作,使其跳出個性、跳出特色。在此過程中,對于熱愛舞蹈的同學,可以在跳繩過程中融入舞蹈動作,以此為基礎,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還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創新思維。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時,通過開發體育課程體系、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創新課堂教學內容、科學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優化教學評價、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能夠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更為有效的培養,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推進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慕.新課標背景下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探究[J].科教文匯,2019,458(5):174-176.
[2]江勇軍.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9(11):44.
[3]余俊燕.核心素養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新模式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0):1.
[4]周麗麗.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3):109.
作者簡介:武彩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