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棟
摘要:隨著近幾年以來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各個行業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其對于教育行業而言更是產生了推動性作用。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就是基于時代改革發展的背景下,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創新。信息技術存在于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增強著我們的生活水平,幫助我們日常生活更為便利。而倘若將信息技術手段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增強高中數學教學效率,不僅能有效提升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直觀掌握數學知識難點,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信息化;方法策略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該時期學生數學學習的難度也在同比增長,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前行,其要求廣大數學教師應當積極結合信息化教學模式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具有更深的認識,同時強化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探究活動的占比,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對數學問題展開思考及研究,全面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高中數學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率。
一、結合信息技術,優化學生主體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努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切實優化自身教學模式,展現學生主體性原則,使學生能夠積極以自我為中心開展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及思考。對于教師而言,其應當能夠充分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踐行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能力,使學生收獲更多有用的知識,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科素養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不同的集合類型,同時向學生提供較多數量的數字,引導學生根據集合種類的不同將對應的數字挑選到對應的集合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通過對數學知識及數學定義的講解,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以此為基礎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推動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使學生更好地內化課堂知識,增強自身數學思維能力。
二、結合信息技術,營造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對于高中數學教學工作來說,教師能夠借助信息化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掌握,進一步提高課堂學習氛圍,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展現動態化數學知識。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有效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推動學生進行提升。
例如,在進行必修二“第一章立體幾何初步”這一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空間思維能力,便可以引導學生針對知識內容展開討論與交流。首先,結合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幾種不同的幾何立體圖形,使學生簡要了解幾何立體圖形的特點。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能夠以視頻、圖片的形式將各種立體圖形的旋轉不同視圖進行簡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能力,強化學生的空間意識。
三、結合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而言,其難度較大,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難點,使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更為便捷容易,以此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學習方式,推動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必修二“三視圖”的章節教學過程中,該章節知識點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對不同物體的三種視角進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本章節的知識定理。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突破這一章節學習難點,教師可以首先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個立體的幾何圖形,然后只需動一動鼠標就能夠將這個立體圖形的三個面轉動給學生觀看,使得“三視圖”這一抽象的知識點直觀的展現給學生,有效突破本章節知識難點,促進學生思維意識能力的提升。
與此同時,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其他學科的學習元素融入其中,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比如,在進行必修三“第一章統計”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該地區一年的降水量,并引導學生利用統計知識進行圖表統計,利用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能增強學生地理區域認知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簡要而言,對于高中數學課程來說,作為一門具有較強抽象性的課程,學生僅僅借助教師的口述式講解很難全面的理解數學知識內容。為此,教師應當積極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當中,這對我國數學教學事業有著重要的推動性作用,不僅能夠便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點,更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構建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天龍.信息化條件下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8(17):95.
[2]袁金梅.基于信息化環境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