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數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其邏輯性和思維性是比較強的,同時其歷史也較為悠久。數學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在新課改的環境下,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向學生滲透數學文化,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文章簡單分析了數學文化的應用價值,在此基礎上,對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做了簡單討論,希望能夠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文化;教學
前言
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需要向學生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在數學文化的熏陶與影響下,更為深刻的理解數學學習內容,促進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為此,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與專業知識素養,也要充分認識到數學文化的應用價值,將其教學意義發揮出來。那么,就此問題,提出了以下見解:
一、數學文化的應用價值
將數學文化滲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會有以下幾方面的應用價值。一方面,數學文化的滲透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有幫助的,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失去了活力,數學文化的滲透與應用展現了數學教學人文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數學文化的滲透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責任心,在我國數學同樣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許多先輩都在數學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數學文化的滲透,能夠讓學生了解這部分歷史,利于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使學生逐漸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認真刻苦的去學習數學內容。最后,數學文化的滲透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學生能夠通過了解數學文化內容,感受到諸多數學愛好者為研究數學作出的艱苦努力,進而受到精神上的鼓舞。
二、數學文化在初中數學中的滲透
1、借助文化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文化中的歷史故事是極為豐富的,許多數學教材的編寫也涉及到了數學文化故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從數學教材出發,深度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數學文化故事,用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趣味性的同時,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學習“整式”的相關內容時,教材中就出現了關于“楊輝三角”的相關材料。對此,我抓住了這個教學契機,從“楊輝三角”的相關內容出發,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這一部分的數學文化內容。“楊輝三角”就是賈憲三角、帕斯卡三角,其主要內容是二項式系數在三角形中的一種幾何排列,這是我國數學史上極為重要的內容。在學生對“楊輝三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又組織、帶領學生一起觀察、研究了“楊輝三角”,果然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外,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我向學生介紹了“黃金分割”的知識內容,并引導學生將“黃金分割”的知識點延伸到藝術繪畫、服裝設計等領域,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文化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了熱情與期待。
2、借助問題情境,啟迪學生思維
數學概念定理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性,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的時候,可以以此為基礎,在課堂的導入環節,設計一些數學文化的問題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問題情境來啟迪學生思維。以“勾股定理”一節作為例子,我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嗎?’,哪位同學知道‘勾股定理’是由誰提出的?‘勾股定理’還有沒有其他名稱?”。在提出問題之后,有學生能夠回答出勾股定理也稱為商高定理、畢哥拉斯定理等,也有一些學生并不了解勾股定理。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問題情境的構建并不是為了檢測學生對勾股定理的掌握程度,而是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的注意更為穩定、集中。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講解勾股定理的發展過程,使學生以數學文化故事的形式來學習數學內容,既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也能夠滲透數學文化。
3、借助人物形象,培養數學品格
我們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借助數學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學習歷史人物的優秀品格,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初中數學內容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很多學生會在某一學階段產生畏難情緒,刻意保持自身與數學學習之間的距離,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面對這樣的教學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講祖沖之、陳景潤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他們是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下堅持學習、研究的。另外,我們要注意,鼓勵學生學習先輩堅持不懈、不畏艱辛的鉆研精神,并不等同于讓學生“不到黃河不死心”,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需要專一,但也要靈活,要靈活應對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不同因素。
結語
總的來說,數學教學并不是一味地強調邏輯性、思維性,重視數學文化的挖掘與滲透,認識到學生是獨特的人,是發展中的人,我們要協調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教育因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獲得綜合、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蔣云昀.融入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探析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1(06):54.
[2]黃燁華.淺談數學文化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的滲透方法[J].教育界,2021(1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