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以使學生的更加深入的思考與理解課文內容,增加學生閱讀感悟。基與此,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展開了闡述,希望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提高閱讀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前言:
興趣可驅使學生積極進行閱讀學習和訓練,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喜好,在語文課上導入有趣的游戲,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投入閱讀,以及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另外,還要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多讀文章,進而使學生整體閱讀水平得以提高。
一、在語文課上導入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到閱讀的學習和訓練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游戲十分的青睞,在語文課上導入游戲進行授課,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興趣度不斷提高,還可以使學生閱讀文章的質量同步提高。
比如,在對《葡萄溝》這篇文章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一個小鼓和一朵紅花,以備游戲使用。開始授課時,教師先對文章中的生字進行講授,這樣才會使學生在后續閱讀是可以順利進行。當教師講授完生字后,還要讓學生通過寫和讀,使學生扎實掌握生字的知識。然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先朗讀一遍課文,并且一邊朗讀一邊向學生講解文章的內容。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導入游戲,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去進行閱讀訓練和學習。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好嗎?”,學生便會問教師:“是什么游戲啊?”,教師便可以說:“今天玩的游戲叫作擊鼓傳花。我這里有一朵紅花和一個小鼓,稍后我擊鼓喊‘開始后,你們便開始快速傳花,鼓停止時,花在誰的手里,誰就要為全體同學朗讀《葡萄溝》中一個段落的內容,并對其中的含義進行總結。假如,沒有正確解讀,便需要為表演一個才藝。同學們你們聽清楚了嗎?”。接下來,教師要背對學生,讓學生拿著紅花,之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當學生回答教師:“準備好了。”教師便可以喊:“開始。”就可以帶領學生來玩這個游戲。這樣就可以使學生通過朗讀和總結,對文章的內容更加理解,促使學生提高閱讀文章的水平。
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來開展游戲,不僅可以學生對閱讀產生強烈的興趣,還可以令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大幅提高。同時,語文課氣氛也會隨之更加活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小學時期的學生,由于年齡的原因,理解文字的能力較弱,倘若教師僅參照課本進行授課,通常會使學生不能對文章的內容深刻的理解,學生在閱讀時,便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可以恰當利用多媒體技術,參照教材,為學生制作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
比如,在《大禹治水》的授課中,需要教師將文章主人公的介紹制作成圖文結合的圖片,并將兇猛的洪水淹沒村民的房屋、農田,以及不同河道匯入大海圖片,整合起來制作成逼真的課件,準備充足后再開始授課。開始授課時,為了讓學生可以進一步融入到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洪水可怕嗎?”,學生便會回答教師:“可怕。”,教師又說:“現在假如有洪水,都可以及時得有效的處理,那你們知道在古代,洪水會帶給人們怎樣的災難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古代,洪水多么可怕,又是誰歷盡艱辛解決了這一難題,使洪水不再影響我們生活的,好嗎?”。學生便會配合教師回答到:“好的。”之后,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大禹的圖文介紹,并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治水英雄有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師再一邊播放課件,一邊為學生講解文章的內容,就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并體驗到大禹治水的艱辛,以及大禹的偉大。
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進一步感悟文章的含義。同時,還可以使學生不再感有乏味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幫助學生高質量閱讀文章。
三、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
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讓學生積極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并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還需要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去閱讀,增加學生閱讀文章的數量,使學生受到更多的閱讀訓練。基與此,教師可以參照教材中的文章,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同類文章的閱讀,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同步提高閱讀文章的能力。
比如,在對《亡羊補牢》這篇文章的授課中,教師首先讓學生掌握文中生字讀音和寫法,然后讓學生去精準閱讀文章的字、詞和句子,并且做到不漏掉一個字、不多添一個字,并且讓學生邊讀邊對自然段標出序號。當學生讀完以后,再讓學生嘗試總結這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教師可以在學生讀文章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有關丟失羊后,主人公不以為然表情的圖片,以及勾畫主人公后來后悔莫及的圖片。當學生閱讀完,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同學們,這篇文章教會了我們什么道理呢?”,學生便會將自己的理解傳達給教師:“做錯事不要緊,重要的是要肯改正。”。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課內的文章較好的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再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杞人憂天”“掩耳盜鈴”等其它的寓言故事,就可以使學生增加閱讀的數量,并且逐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師通過依據教材,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體驗到閱讀帶給他們的樂趣,還可以增加學生的閱歷,并且明白更多的道理。更主要的是,使學生在無形中培養了閱讀文章的能力,進而使他們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語文知識。
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學生閱讀,使學生對文章內容和含義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可以結合學生的喜好,在語文課導入有趣的游戲,使學生在玩樂中對閱讀產生強烈的興趣,進而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并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才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并不斷提高閱讀文章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雷艷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81-82.
[2]張明明.關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