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繼興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全民開展素質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初期階段,小學體育老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要注重體育知識的傳授,還應當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狀態,要在平時的鍛煉中逐漸培養起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并和家長保持聯系,引起家長的重視,通過家校配合讓學生不斷提高體育的綜合素養,養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抗壓能力,實現小學體育課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抗挫能力;心理素質
現在很多的小學生心理素質比較差,當受到老師和長輩的批評時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教導學生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遇到不開心的事要及時和老師或者同學交流,在課上做一些較難的體育鍛煉時要敢于戰勝自我,逐漸增強自己的意志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家校相互配合,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幫助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增強自信心
在體育課堂中,運動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學生通過體育活動能夠強身健體,形成較高的體育素養。教師要幫助學生重新認識、審視自我,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對自己充滿信心。
例如,在體育課上,某位同學各方面的體能技能素質都很好,只是在平時的測驗和鍛煉中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導致體育成績比較差。這時候,教師就要對這位同學進行深入分析,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劣勢。教師可以先從他其他科目進行分析,如果其他科目的成績也很不樂觀,那就是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一些問題,可能是因為自身學習能力較差,跟不上課堂進度,導致他產生自卑的心理,也或許是老師們對他不夠重視,讓他覺得自己沒有課堂參與感,因此比較沉默寡言。
教師可以從各方面深入剖析這個學生,然后進行交流,幫助他克服困難,可以在體育跳遠的時候,讓他重復做幾遍動作然后進行糾正,并給予一定的鼓勵,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在其取得進步后,帶領全班學生一起為他喝彩。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幫助學生解決的學習中的困境,還有效地幫助他建立起自信。
二、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抗挫能力的培養
很多時候,小學生在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時,都想要尋求他人的幫助,老師和家長要重視這一問題,合力找到學生到底是因為什么產生的問題,是學習的方法不適合自己還是自身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不足。面對這些困難,教師應當做好帶頭工作,引導學生們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無論陷入什么處境,都不能放棄自己,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校、老師和家長要相互配合,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時刻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心理變化,鼓勵學生學會傾訴,可以向同伴、老師或者家長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獲取幫助,而不是一味地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中,越來越消極。
例如,體育老師在課上教學生打乒乓球。這項運動不僅需要發揮自身的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經常打乒乓球的學生明顯比不打的學生情緒更加穩定,心理素質更高,思維更加敏捷,因為在打球的過程中也是讓自己身體變得靈活和協調的過程,更是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手段。
但有很多學生一直接不到球,一直被對方擊敗,就會認為是自己的錯,是自己能力不行,會產生自卑心理,導致在后續的對打中無法更好地進入狀態,產生強烈的挫敗感。教師針對這一問題,要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分析自己和對手的情況,找到自身的薄弱點,并加以指導使其克服困難,還要讓學生認識到雖然自己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但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就是好樣的,要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鼓勵學生在失敗中總結經驗、繼續前進。
三、家長要配合學校工作,關注學生心理狀態
很多小學生不具備抗挫折能力與父母在家中的教育脫不了干系,家長可能會因為心疼孩子不讓他們去參加高難度的體育鍛煉,很多時候還會自己幫助孩子完成一些任務,導致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萬事只依賴于父母,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所以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下,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和消極心理。
家長應當立刻重視起來這個問題,這不是在保護孩子,而是讓孩子喪失了抗壓能力,不能因為孩子害怕做某件事、不想做某件事就不讓他們做,應該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為他們創設出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無論他們自己能不能處理好眼前的困境,都應當讓孩子嘗試去獨立解決,讓他們明白任何困難都不能成為壓倒自己的理由,要對自己有信心。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學生很重要,要經常和老師聯系,配合學校的工作,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結語:
因此,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勢在必行,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相關的體育知識和各項技能,還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體育素養,在面對困難時要迎難而上,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還要家校相互配合,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成長和教育環境,提高學生的應對能力和逆向思維。
參考文獻:
[1]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抗挫力的實踐研究[],劉亮;杜敏
[2]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抗挫力[u,燕昱宇
[3]小學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抗挫力探究[J,朱小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