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雪
摘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開始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技術,尤其是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上來說,在它上面的表現尤為突出,但是尚未完善的教學方式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不高,一些教師的觀念錯誤等,這使得建立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顯得十分重要。本來就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做論述。
關鍵詞:高效課堂;初中信息技術;策略;必要性
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與知識體系框架的搭建,還可以督促教師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技術,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為之努力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來驗證一節課的教學成果,方便教師明確下一步的教學目標,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一、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必要性
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教育行業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搜索要上課的資料、學習其他老師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技術,在實踐中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加之一些教師對于基礎的計算機知識還不能很好地掌握與利用,這需要教師、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努力,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知識能力的同時,讓教師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摸索、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策略
2.1 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追求課堂的精彩
教學形式的實施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知識,間接地還會影響其他老師主動地進行學習,使教學形式在教師的不斷實踐加學生學習的反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無論是對于老師來說還是對于學生來說,一個好的教學方式不僅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還會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會激發教師不斷地進行創新,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把每一節課都當成是一次鍛煉,使教學形式更好地服務于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展。
比如在進行四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級《配樂詩朗誦》的教學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認識錄音機以及配樂的流程之后,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配樂,小組配樂的主題可以是之前學過的古詩或者自己在網上搜索的詩朗誦內容,小組成員分工明確,使配樂順利進行下去,配樂完成之后,上傳到班級內的電子郵箱,學生與教師一起評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點評,最后學們總結配樂的一般流程以及配樂過程的注意事項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精心準備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同別的學科有很大的區別,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思維發展和學習現代新的信息技術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環節時,要突破傳統的教育理念,跳出應試教育的火圈,根據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好奇心進行課程的安排,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從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感受現代信息技術的厲害。
比如在進行四川教育出版社八年級《WPS的輔助功能》的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賽車”的行動軌跡案例,通過賽車在直行道、彎型道和環型道等不同賽道情況的比賽場景,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知道WPS除了可以進行文字的創作、圖形的變化等內容在,還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不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小組配合時發揮作用。團結合作既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新課改形勢下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可以使復雜的問題在多人面前變得簡單,可以更好、更快地實現每個人的目標。在面對復雜的問題時,一個人的力量可能會變得微不足道,但小組合作會使力量變大、變強,每一個小組成員相互信任、團結協作,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比如在進行四川教育出版社九年級《讓機械人送餐》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上一節課學過的《制作行走的機器人》的知識,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實現機器人送餐的過程:前進—右轉—前進—放餐盤—后退—左轉—前進等過程、角度傳感器的計數與初始位置等內容,每個小組成員在實驗中認真學習操作屬于自己角色部分的內容,在不斷的實驗和教師的幫助下,一些小組順利地完成了實驗,并幫助其他小組,使全班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為合作意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效課堂的建立不僅可以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還能使教師在不斷地實踐中摸索、改進教學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因此教師在授課前后,不僅要注意在教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進行備課、授課等,使學生能力提升的同時,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在無形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梁富全.高效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構建[J].計算機與網絡,2021,47(01):39.
[2]羅珊染.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實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