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蓮
摘要: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改變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面對問題時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以便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優化;教學探究
為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國對課程標準進行了一定的改革。目前我國教育主要是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推廣和落實為小學語文工作的創新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方法、評價管理方式以及師生的關系得到了一定的優化。語文老師要在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確保學生可以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已有研究表明,將美育教學融入小學語文課堂,對教師的挑戰和要求是很高的。傳統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只負責語文課程的教學,美育則由美育課程的相關教師進行教授。但是現在卻要求語文老師進行美育的相關教學,對教師的挑戰可想而知。教師不僅需要不斷學習美育的知識,從不同方面為學生提供美育教學,還要思考怎樣將課文中的相關知識與學生的審美能力相結合,并且還要考慮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評價標準。這一系列工作都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這種融入式教學實質上是一種小范圍的課程綜合化教學,相關課程的教師可以將兩門課程相聯系。例如,美術老師可以根據語文教材的插圖來教授有關色彩的知識,或者將語文教學主題和美術教學主題相結合,學生在美術課上畫的畫可以交給語文老師作為PPT的插圖,既解決了老師尋找課文相關圖片難的問題,又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這種融入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同時也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聯想想象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一個問題進行想象和聯想,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人在學習過程中會對已有的學習理論進行再加工,由此可以有效擴寬認知。情景教學理念就是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知識理論,并對學習思維進行擴展。情景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得到合理運用,以情景的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口語交際的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所收集的關于指南針的材料及圖片進行引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所收集的材料和圖片進行講解。然后教師通過設問營造一定的氛圍:“如果你和父母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那里非常的美,有藍天白云和廣闊的草原,你們在草原上追逐打鬧,放肆地奔跑,一個不注意你離父母越來越遠,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會怎么做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情景的創設和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對問題進行解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注重基礎知識積累,創新語文實踐活動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主要需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例如字形字音等,在長期固定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對知識理論進行理解和掌握。為改變這一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還要對語文的實踐活動進行創新。
例如,教師將多個字單獨放在一起,讓學生在諸多的字中挑出可以組成成語的字并進行造句,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到新的成語,還可以讓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以便在實際生活中有效運用。
四、重視小組學習,引領探究發展
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問題思考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內容進行提問并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獲得更多的參與感。小組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幾個學生為一小組,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并試著進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還培養了一定的團結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教師積極轉變角色,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育中,教師往往會以成績為標準對學生進行評價。雖然現階段一些學校已經改變了以單一模式為評價標準的方式,但是仍有一些學校會把學生的成績和老師的績效進行聯系,導致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其他行為習慣及品質的培養和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關注學生的成績,會導致教學方式刻意化,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改變這一現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角色,與學生構建和諧的交流關系,讓學生感受良好的學習氛圍,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六、打破教學壁壘,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
小學階段是學生獲得知識,養成優良品德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處于“白紙”狀態,但具有較活泛的思維和想法,在課堂中可能提出一些較為新穎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也可以對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合理的運用,通過多媒體動畫或音頻的形式對課文內容進行呈現,這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
七、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創新研究,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構建帶來助力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負責人,必須要能夠在全面掌握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通過自己巧妙的教學設計將兩者融合到一起,確保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獲得學習需求的滿足,感受和意識到語文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創新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為新課程改革的落實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瑋虹.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美育探析[J].名師在線,2020(31):82-83.
[2]葸金鳳.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美育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