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琴
摘要:灌輸式教學法是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地接受新知識,學生不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使整個課堂教學就沒有活力。語文的課程體系有很強的邏輯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積極對話,以實現共同發展,處理知識傳遞與能力培養的關系。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師生必須重視互動。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師生互動
在教育過程中,以教學目的為基礎,教師與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語言或行為的交流過程稱為“師生互動”。通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對小學生心理影響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互動可以建立有效的橋梁,在促進學生建立語文知識體系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對中國學習的興趣,探索學生語文學習的可能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這對提高語文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十分重要。
1、增加師生互動的意義
師生互動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就教學內容進行的交流與溝通。學生通過交流活動的開展,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對教學過程進行深入的引導,從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合理的互動,提高教學效率[1]。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忽視了課堂師生互動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教學將成為只有老師才有的舞臺。學生上課不積極,不能充分理解教材內容,教師不能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學習狀況主要是由于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關系,限制了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2、小學語文教育師生互動現狀
2.1互動目標不明確
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上缺乏明確的目標。這種溝通方式主要體現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為了“交流”而產生溝通效果。在這種教學中,導致整個互動過程混亂不堪,學生無法充分了解互動內容,影響教師整體效應與學生互動,教學質量也逐漸變差。
2.2師生互動方法比較單一
部分小學中文教師的互動方式較為古老,創新不足。目前教師所采用的方法還是教授一些普通語言的互動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顯得已有的互動方法比較單一。
3、增加師生互動的策略
初等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學與師生的互動始終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師生互動的水平和效果,還需進行思考和探討。
3.1合理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乏味的課程模式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整個教學質量可能會下降。對于這一問題,教師采用不同的指導方法進行教學,以反映不同教學方法的優點和特點,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李白的詩歌教學中,選幾首學生學的詩歌,讓學生們需要進行評估,學生需要對 李白各類詩歌的內容進行比較,并對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然后,小學語文教師對詩人創作的背景和現狀進行評價。最終,結束教學活動。在小學二年級語文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比較法、介紹法、情境法,而且要注意課堂評價和總結反饋,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3.2營造合適的教學情境,加強互動
語文學習與教學情境是密不可分的。通過音樂、速寫、游戲等其他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得到提高,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語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比如,在游戲活動中,教師不僅能通過游戲活動,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學中玩”、“玩中學”,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頻率必須適中。在小學語文教室的教學是比較合理的教學過程,所以不能經常與師生交流,容易出現“滿堂動”現象。所以,建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要超過3~4次。
3.3充分利用多媒體
交互式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的“舞臺”,也不是學生的“個人表演”,而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交換、合作與交流、知識與信息的交換與轉變。在交互式教學中,一旦打破了互動的平衡,就會產生知識與信息的交換障礙,使交互式教學的效果下降。在現代信息技術下,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如微課、電子白板等。這樣在改善交互式教學效果的同時,互動效果也會提高,也能建立學生輕松舒適的學習環境。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2]。
3.4借助問題開展互動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想做好師生互動的工作,那么在課堂教學前要主動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對于改變目前語文教育的現狀很有幫助,這就要求教師認真設計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能局限于學生,還應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鼓勵學生去探索問題[3]。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一個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如果語言合理,老師就要鼓勵學生。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不同,這種現象很普遍。教學過程中,只有在教師與學生進行詳細討論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它對推動小學生持續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很有幫助。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交流,了解學生學習活動的不足,給予學生細心的指導。
如指導學生學習《小馬過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去思考小馬有過江的危險嗎?為什么那么多朋友來阻止小馬渡河?借助這些問題,學生能夠充分考慮課文的內容,當學生考慮到教材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將以上問題加以整理,充分利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問題,引導學生在思維、對話的過程中發揮師生的互動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繼續開展教育活動的研究,并積極提問,讓學生參與到小學語文的教育活動中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地提問,讓學生參與,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促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持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平平.談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課程教育研究,2020(32):15-16.
[2]李喜英.談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中國教師,2019(S1):71.
[3]陳秋群.試論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考試周刊,2019(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