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王華
摘要:小學生已經開始具備自由、流暢閱讀的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確實意義重大,需要教師抓住小學這個承擔著啟蒙、奠基、培養等重要任務的關鍵期,教會學生讀什么以及采用什么方法和策略進行閱讀,使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案例分析
引言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把閱讀教學作為一個整體的教學系統對學生進行閱讀速度、閱讀策略等方面的訓練,致力于為學生營造寬松、自主、和諧的閱讀教學氛圍,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對五年級課程《落花生》一文群文閱讀教學進行探究。
一、教學設計
(1)教學主題
巧借物,妙喻人。借事物的某一特點來描寫人的一種品格。學習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有利于學生進行寫作,可以使文章主題更突出,立意更深刻,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通過閱讀本組群文,學生能快速找到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特點以及贊揚的人的品格,并能認識到所說明的事物特點要與比喻的人有相似之處。
(2)教學篇目
《落花生》、《葵花之最》、《荔枝蜜》。本次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嘗試選的是一組借物喻人的文章,分別用花生、高原上的葵花、蜜蜂來比喻不同的人,旨在讓學生學習借物喻人的結構和寫法。《落花生》是部編版教材五年級的文章,是一篇經典的“借物喻人”文章,通過談論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表達了樸素的人生哲理。《葵花之最》里的向日葵被帶到寒冷的高原后一直不畏嚴寒,頑強生長,最終怒放出明艷的花朵。作者借高原上的葵花來比喻那些不畏艱苦環境而扎根昆侖山上的戰士。《荔枝蜜》里的蜜蜂從來不爭,也不計較,一直不辭辛勞地勞動、釀蜜。作者借蜜蜂來比喻辛勤勞作的農民,他們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終日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幸福的生活。
(3)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閱讀梳理課文內容、概括文章大意,因此把握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對他們來說不算難事。但是由于小學生人生閱歷、社會經驗有限,對生活、社會缺乏深刻的認識和思考,在確定與物具有共通點的人的品質以及對作者做人準則的理解和認同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格外注意。
(4)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跳讀、掃讀等方式,進行多篇文本的求同閱讀,發現借物喻人的內在結構與共同特征,能初步表述物的主要特點,以及與所比喻的人的相通點。
2、通過統整和對比,能發現借物喻人的不同形式——明喻和暗喻。
3、學習文中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并遷移到寫作中。
(5)教學實施
1、復習導入,切入議題
師:通過單元導讀,我們知道這個單元的閱讀目標是讓我們學習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同學們來回憶一下,在《白鷺》這篇課文中,作者是通過描寫什么事物來抒發怎樣的情感呢?
生:借物喻人。
師:對的,接下來,我們要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繼續了解作者是怎樣巧妙借助具體事物來抒發感情或者贊揚某種精神的。
2、研讀文本《落花生》
請同學們通讀一遍課文,把有疑問的地方做好標記,待會來討論解決,學生交流不懂的問題,先由學生之間互相解決,教師記錄有難度的高質量的問題。之后,師生共同解決稍有難度的問題,接著通過聯系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讓學生鞏固“借物喻人”寫法,最后設置辯論環節,讓學生針對想做蘋果、石榴這樣的人還是花生這樣的人進行辯論,暢所欲言,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
師:剛才通過討論,我們了解到圍繞著花生,作者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四部分。作者在寫文章時并沒有四個部分平均用力,而是詳略得當,將議花生寫得最詳細。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議花生要寫這么多?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是要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
師:花生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事物,但是作者卻能從這樣具體的事物中提煉出一個做人的道理或精神,這種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這是這篇文章獨特的寫法之一。生活中具體的事物太多了,比如,一根筷子容易斷,一八筷子不容易斷;再堅硬的石山,也會有小草生長出來等,從這些簡單的事物中我們往往能夠得出一個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借物喻人,在遇到關于品質方面寫作內容我們是不是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來潤色我們的文章。
3、群文共享,集體建構
師:我們剛剛學過的《落花生》這篇課文用了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我想大家在展示兩篇類似的文章《葵花之最》、《荔枝蜜》,大家快速默讀,先找出文章借的什么物以及物的特征,接著尋找贊揚的人或者某種品格,然后去發現人與物相似的地方,品讀體現相似點的句子,
4、遷移運用,小組交流
師:要想將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合理地運用到寫作中,在下筆之前就要考慮清楚你選擇的這個事物的特點與哪些人的品質精神是相似的。現在請小組討論一下,竹子有什么特點,哪些人的什么樣的品質精神是與它們的特點相似呢?嘗試進行創作。
二、教學成效
通過對課本教材教學以及拓展延伸,學生在交流互動中逐漸達到了整體思考、有序表達的要求,在正向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學會善于思考問題,敢于發表意見,以此確立自己的主體地位,為發展思維能力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通過多篇閱讀掌握借物喻人這種寫作手法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寫作訓練,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遷移,促進思維的進一步提升和深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幫助學生通過文本的對比閱讀,發現、探究異同點,使得自己能全面、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并立足于自己的經驗和想法進行判斷,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對話、互相切磋,豐富原有的認知經驗,深化對某事物的理解,從而對問題有一個更全面、深刻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沈長東.“主題閱讀”背景下的“讀寫聯動”教學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22)
[2]王蓉.小學中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