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國在科技方面迅猛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學校的學習、生活也應該融入信息技術,讓學生在接觸到信息技術帶來的極大便利的同時,認真學習其背后的內涵,而不是一味地沉迷其中。在對信息技術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時,要辨別它在學科中的地位,以創新的方法為策略來進行教學。項目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特點就是以教師為指導,以項目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法;初中信息技術;作用;原則
作者簡介:冷蘭君(1977.7—),女,江蘇鹽城人,江蘇省鹽城文港路初級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信息教學。
一、實行項目式教學的作用
(一)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注重教師單方面的講授,而不注重學生方面的反饋,那么就不能提高課堂效率。相反,如果采用項目式教學法來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由學生掌握課堂,那么就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對書本的查閱來達到對知識探索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會被調動起來,課堂學習氛圍也會被良好地營造。
(二)教學方案實施過程中以項目為主導,明確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將本節課的主要項目點明,隨后由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在項目式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可能都很難適應,但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來開展教學工作,所以為了學校課堂教學工作的完美開展,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采取創新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因此在進行項目式教學時,掌握信息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僅僅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要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真諦。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項目式教學策略的本質,才能更好地融入課堂氛圍之中。在當今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項目式教學法還可以通過看視頻的形式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視頻的方式來讓課文內容有一個立體的拓展。引入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可以優化教學氛圍
在以往的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會直接拋出很多問題,然后給學生不充足的時間來理解課文。在這樣匆忙的狀態下,學生為了尋找問題的答案,不會對課文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反而會覺得上課是一個枯燥的過程。但是在制定了項目式教學策略之后,學生可以根據項目任務對課文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可以大致準確地找到在文中所對應的位置。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將時間都利用起來,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數碼設備 電腦連接”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應該了解數碼設備與電腦的連接以及掌握連接方式并復制文件。信息技術理論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對電腦進行簡單操作,更要利用數碼設備進行一些實用的技巧;讓學生認識USB接口以及USB接口的特點——兼容性好、速度快、不會中斷……還要認識Wi-Fi、藍牙等通過無線連接并可以進行文件傳輸的技術。同時要讓學生進行文件傳輸、復制等實踐,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掌握這些信息技術。
二、項目式教學法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課堂教學是貫徹項目式教學法的主平臺,而信息技術課堂的優化則是對項目式教學法的落實與延伸。中學優化信息技術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高效且放松地完成信息技術學習任務,而不是讓學生感到枯燥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落實項目式教學法的背景下,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形勢的變化來制定符合潮流趨勢的教學策略。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策略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且可以減輕學生的壓力。而所謂項目式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先學后教,先練后講。
(一)學生自主學習
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到教室給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指導,讓學生提早適應課堂,給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實際的場景來引導其預先了解本課堂的學習思想;也可以通過給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來讓其進行課程思想的運用,通過自主學習來對本節課的主要思想進行思考。在此期間,教師可以觀察不同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由發揮他們的學習能力。雖然學習過程中尋找關鍵點比較難,但學生會通過各種方法來試著尋找答案。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過程。但學生往往不能準確地尋找到答案,所以在上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判斷,指出學生方法中的不足之處,鼓勵學生將這種自主學習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在項目式教學策略中,小組合作探究是一個較為基本的步驟,這一階段的內容就是在教師講解完課堂內容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以及對創新問題的探究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和較大的提升。
(二)師生展示反饋
為了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后應該抓住重點,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首先,教師要針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普遍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聽課時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其次就是對原課程中應該重點講授的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對于其他不重要的、不考查的知識點內容進行簡略講解。教師應當充實自己并不斷學習有關培養學生學習態度以及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理論,能夠敏銳地發現課堂教學中創新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水平之間存在的聯系。在學生探究并討論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討論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探究過程以及討論結果展示給其他學生。展示的過程既會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也會讓學生認真對待每一次探究與討論任務。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對討論問題的方法的記憶也會加深,并會感受到在未來學習時需要著重加強的內容。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來傳授給學生一些有用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可以利用充足的時間來學習真正有用的知識。
(三)課前標記主要學習項目
在新課開始之前,教師需要給學生針對性地布置預習任務,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比如,中學生心智已經接近成熟,在自學方法的制定方面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這時候如果給學生布置一些用處不大的練習,不僅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而且會打亂學生的學習計劃。有效、合理地運用項目式教學法,可以為學生進行拓展項目任務布置,同時,教師也應當給學生講解清楚項目式教學法的重要之處,要有篩選地給學生布置一些實際應用問題來讓其鞏固課堂中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
三、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有效實施原則
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策略的制定貫穿在信息技術知識體系的各個發展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以重視項目式教學法為原則來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探究如何制定教學策略才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也可以通過學生的學習水平來進行課堂策略的改進。教學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通過不斷地改進來讓教學策略適合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項目式教學法的重要性,學會適應項目式教學實施方案,掌握信息技術學習的方法并端正學習態度,項目式教學方案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有效實施并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更是為了營造較好的學習氛圍。
(一)教師明確目的原則
在實施項目式教學策略之后,教師應當對每一次課堂教學有較強的目的性,需要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信息技術大發展的背景下,多數學校都采取了網課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當然,這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但這種創新策略不能只在特殊時期運用,也可以在日常的學習中進行滲透。信息技術發展有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將一些重要的課件傳送到網課文件中,以減輕教師授課的壓力,同樣也可以借助網課學習平臺來給學生展現不一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要在相關知識中深刻挖掘其背后所隱藏的信息技術知識,要將其隱藏的背景知識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思想的理解水平,再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可以通過舉例讓學生思考,通過不停的實踐,讓學生更好地學會運用信息技術思想,來進行項目式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信息技術思想。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信息技術與課堂內容有機結合的過程中,所以對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滲透是極為重要的。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應當注重課堂學習氛圍,給學生滲透一些可以引導其注重信息技術理論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可以領悟到信息技術的本質,從而正確了解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了解制定教學策略這一舉措,不僅是為了彌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更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及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合適且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要意識到制定恰當的教學策略有助于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甚至對學生各方面的進步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先學后教原則
信息技術思想隱藏在各類知識點中,僅僅通過課堂講授,學生是不能切實體會到的,所以項目式教學策略的設定也是為了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項目式教學與正式課堂教學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就要讓學生通過預習進入課堂狀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講授基礎概念時,教師也應當適當解決一些學生預習的難點,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進入信息技術時代前,比如,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有的課堂知識學生難以理解,但有的教師或許不能講得那么詳細,便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可是學生自己難以理解,也無法適應該教師的講課思路,那么這些難懂的課堂知識便會越積越多,學生自然很難繼續學習下去。學會Photoshop這類信息技術是未來從事信息技術行業的人才所必備的重要技能。這部分內容對于剛接觸信息技術的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在學習時,有的學生可能會感到迷糊,但教師要有耐心,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理解Photoshop文本編輯的不同方法。在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對完成任務較快的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充滿信心,在對學生進行錯誤糾正時,要注意考慮學生的感受,不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要給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環境,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體諒學生的尊嚴,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
(三)學生主體原則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信息技術項目式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中,因為學生的主動性與課堂教學的有用程度成正比。當今社會電子技術飛速發展,學生也接觸到很多電子產品,所以在認識電子產品這一部分內容時沒有多大的問題,主要目標便是讓學生以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為基礎來分析數碼產品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項目式教學法來滲透信息技術思想往往是更重要的,如果學生沒有進行精確、有效的課堂練習,那么就不能對各類信息技術問題展開獨立思考,也就不能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所以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應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可以引導他們學習的學習素材,讓學生可以主動加入信息技術課堂學習中,從而為日后信息技術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項目式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尤為重要。信息技術學習的本質就是探究信息技術知識背后的信息技術思想本質,如果不能正確地找到信息技術思想本質,那么,學生在解答不同的信息技術問題或者看待生活中某些事情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困難。在這個思維形成的過程中,學生對不同問題的看待方式也會發生變化,他們會更冷靜、更理性地去看待不同的信息技術與生活問題,可以真正抓住信息技術的本質,利用信息技術問題的本質來看待每一個信息技術問題,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從而使學生不再認為信息技術知識是枯燥的,反而覺得其是有趣的、值得繼續鉆研的。
結 語
相較于傳統形式的教學策略,運用信息技術的項目式教學策略不僅涉及范圍廣,而且具有多樣性。在學校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不僅是學生,教師也會感到有壓力,因為教師畢竟懂的知識比較多又比較深,所以教師可能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那些教師認為比較基礎的知識。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性,給學生提供可選擇的學習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順應信息技術時代潮流,創新學校課堂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孫慧青.初中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2):136-137.
[2]阮邡.基于項目教學法的初中信息技術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22):74-75.
[3]李南橋.項目教學法在計算機WORD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與應用,2012(14).
[4]王國建.淺談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3).
[5]王偉娟.信息環境下中小學項目教學要求新說[J].現代企業教育,2012(1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