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學科因其特殊的學科特征,對實踐性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動手實踐及創新等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今時代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文章中筆者結合自身在民族地區多年的中學地理教學工作及觀察,首先就本地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現狀進行了一定分析,在此基礎上,分別從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師素養的提高、教學和活動方式的豐富以及學生的主動參與等方面入手,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本地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工作提出了一定的實施性建議,以期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分析思考;民族地區
實踐性是地理學科明顯的特征之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則集中地體現了這一特征。通過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在學生心中建構相關的地理概念,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尤其是地理學科中抽象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實踐活動教學還能很好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一系列綜合能力與素養,如地理思維、創新意識、團隊合作、實踐能力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為此,我們需要重視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文章筆者結合個人多年的中學地理教學工作,主要就民族地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現狀從重視程度、教師素養、活動開展情況及學生參與度方面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分別從更新實踐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養、豐富實踐教學活動方式、激發興趣和調動學生參與等方面就如何更好地實施本地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進行了策略性的思考。
一、 民族地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的現狀分析
(一)對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
長期以來,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課堂中知識的傳授和講解,評價的標準也基本以考試成績為準,對于實踐活動教學則普遍不予重視,甚至很少開展此類教學,或者將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局限性地認為是校內開展的某些文體類活動。在筆者看來,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主要依托地理實踐活動開展,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等形式,組織學生在課外、校外或者野外環境中進行的以觀察、觀測、實驗或考察等形式的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參與的主體是學生,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真切的感知相關的地理事物或現象,給學生最直觀和真實的認知體驗。就本地區而言,擁有較為豐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資源,但在實際的地理教學中,這些資源往往難以直接地進入教學中,更難有機會帶學生實地地進行觀察實踐,究其原因,除了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有關系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學校的學時安排等方面不允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型的地理實踐活動,這與學校未能真正認識到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有著重要的聯系。
(二)教師專業素養偏弱
受制于民族地區經濟文化觀念等方面較為落后的因素影響,往往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地理師資。而從地理教師層面而言,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開展一方面需要地理教師具備專業的地理知識和理論,且對實踐教學本身有一定的認知和理解,能夠勝任實踐活動的開展,其對于教師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另一方面較之于日常的課堂教學,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往往需要教師做更多的準備、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也需要耗費教師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這對于動輒就需要擔任四五個班甚至更多班級任課任務的高中地理教師而言,是很難有效承擔的。
(三)教學活動開展不足
地理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讓學生將教材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而如上所述,這種開展需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保證。但包括高中地理教學在內,幾乎所有的學科教學都需要在高二學期末甚至更早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其目的是為了迎接和面對高三階段的至少三輪復習,為高考做好充足的準備。在這種現實壓力下,地理教師不得不在有限的課時內盡快地加快教材內容的授課速度,至于實踐活動則基本不能保證有效開展。就筆者所在地區情況來看,近幾年來部分高中學校每年基本會安排一至兩次的野外實踐活動,但實踐內容則更多是以學生在野外進行野炊或者聯歡的形式,且處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考慮,實踐場所基本為野外的某個固定地點、實踐時間半天左右。
(四)學生的真正參與度不高
對于地理實踐活動教學,普遍而言,學生較為感興趣,也有著一定的參與熱情,但以上文提及的學校安排的野外實踐活動而言,學生的興趣點往往集中在如何進行野炊和聯歡,而不是進行諸如地理的實踐考察活動,且此類活動安排又極為有限,更是難以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地理實踐活動教學若缺少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其開展的價值和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鑒于上述情況,筆者認為,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有必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嘗試如下方式,以更有效地開展本地區的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具體分析如下:
二、 民族地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開展建議
(一)更新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理念
詩人陸游在其詩作《冬夜讀書示子聿》中提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很明確地指出了實踐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實踐性為重要特征的高中地理教學,更是需要將各種地理知識的學習和理念的建構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主地進行探索,滿足其求知的欲望,培養和提升其動手實踐能力,運用地理知識和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地理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非常重要,其關系著地理教師能否積極主動地組織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能否正確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之中。為此,我們有必要在注重課堂教學的同時,大膽的拓展教學時空,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鼓勵學生利用有限的時間,諸如周末或者寒暑假時間進行相關的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地理實踐的課堂之中認識自然、了解社會,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獲取直觀的信息和直接的經驗,并嘗試著運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地理問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多途徑提高教師素養
如上文提及的,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地理教師不僅掌握和精通專業的地理知識,并能熟練地將之運用于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還需要地理教師具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尤其是野外進行大規模的實踐考察活動時,必須兼顧到高中生能力的鍛煉、知識的運用、安全及生活的保證,再如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等方方面面,這對于單純習慣于在講臺進行授課的部分地理教師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且其對地理教師的身心素質也是一種考驗。為此,一方面需要我們通過諸如同行交流、前輩取經、個人反思、線上線下培訓等日常的各種途徑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組織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經常性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鍛煉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等,此外,還需要注重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以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支持,更有效地在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中進行組織和管理工作,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
(三)豐富教學及活動方式
在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中,若能組織學生進行直接的校外實地考察固然是最好的選擇,但受限于民族地區的條件,這種機會相對很少,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又是顯而易見,為此,我們有必要豐富地理實踐活動的教學方式。一是盡力爭取和珍惜難得的校外實地考察機會。如在上文提及的學校每年安排的野外實踐活動中,教師可提前安排一些具體的地理實踐項目,并對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在實踐活動中由小組長具體負責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可靈活地進行一定的指導和參與,如借助于微信群或釘釘群等方式進行溝通和交流,盡可能關注到每個小組的活動開展情況,并在學校的實踐活動結束后,在課堂授課時讓學生就實踐活動進行經驗的分享和交流,并總結反思教訓,最后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撰寫出實踐性的報告;二是就地取材,讓學生結合個人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觀察及思考,采用諸如討論、辯論等形式就某個實踐性的地理知識或問題進行活動的開展。當然,地理教師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豐富和創新教學活動方式,以最大可能的實現實踐教學的目的。
(四)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作為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的主體,學生能否在活動過程中積極地參與,直接影響著實踐活動教學的效果。筆者建議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在日常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組建各種興趣活動小組,如野外考察組、氣象觀測組、天文組、自然人文攝影組、地質測繪組等,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日常和長期性的地理實踐活動,并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諸如工作小結或考察報告等形式的總結,既能增強學生的恒心和意志力,也能鍛煉其實踐能力,還能培養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扎實的工作作風。
總之,在民族地區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中,地理教師應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多途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教學和活動方式,逐步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地理思維、動手實踐及創新等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須弘.地理活動教學中提升學生實踐力的途徑[J].地理教育,2020(S1):140-142.
[2]馮平根.淺議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策略[J].高考,2020(33):32,34.
[3]熊書來.實踐活動滲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15):124.
[4]唐強.農村高中地理實踐力培養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9):103-104.
作者簡介:李廷忠,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