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德智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目的是培養擁有正確思想觀與道德觀的學生,在掌握法治知識的同時具有法治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取創建探究活動的策略,達到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出來的目的,進而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并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探究活動;教學有效性;構建策略
探究活動的含義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構建出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對活動內容進行全面的思考與探究,進而達到快速理解知識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快速成長的教育目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應積極采取構建探究活動的策略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在有效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構建出高效的課堂。
一、將探究活動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具有的作用
(一)可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思維能力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思考與探究,通過有效地思考與探究挖掘出知識具有的規律、理解知識的含義,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將探究活動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后,學生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還可以與其他學生進行探討,進而通過探討獲取更多的啟示,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知識,再通過教師詳細地講解達到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識的目的[1]。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也是教師在教學中重點營造的內容,將探究活動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間思考與探究的過程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感染其他學生思想意識,讓其能夠參與到思考中、探究中,進而實現每位學生學習效果在課堂中都有所提升的目標[2]。
(三)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每位教師在課堂中都注重教學過程是否具有有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同樣如此。將探究活動應用于課堂教學后,學生可以通過思考與探究的過程,去分析、理解所學知識,再通過教師采用多樣化的講解手段,比如引入真實案例講解手段等,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所學知識并產生認同的思想,在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同時構建出高效的課堂。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施探究活動教學策略的具體措施
(一)構建觀點辨析活動實現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構建探究活動時,可以采取觀點辨析類的活動,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觀點,讓學生對提供的每個觀點進行辨析,并在辨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見解,再將自己的見解闡述出來。通過對觀點辨析、思考并融入自己的觀點過程中,可以通過提供的觀點對學生產生啟示作用,進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再通過教師的教育引導實現學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新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做最好的自己》一課時,教師可以構建出觀點辨析活動,將各種觀點引入課堂中讓學生進行思考與辨析,比如:觀點一,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不要在乎別人對你外貌的評價,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及能力;觀點二,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將自己生命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觀點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并要積極改正自己的缺點、積極學習他人的優點;觀點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在人生中敢于努力與追求夢想、敢于承受不良的后果。教師在將這四個觀點逐一并緩慢的闡述給學生、展示給學生后,讓學生思考并辨析這四個觀點是否正確,并根據自己的認知闡述出自己對“做最好的自己”進行的理解。教師在給予學生一定時間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大多數學生會認為這四個觀點都是正確的,并且還會將自己不同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要認真聆聽并進行分析。最后,教師可告知學生這四個觀念、學生回答的自己的見解都是正確的,之所以觀點不同是受到一個人的個性、生活環境所影響,進而對于同一個內容所產生的見解是不同的。然后,教師可以采取舉例的方式,將不同個性、不同生活環境下的人群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展示給學生,進而促進學生認同自己的觀點。
(二)構建經驗啟發類活動實現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構建探究活動時,還可以采取經驗啟發類的活動模式,讓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可以回憶自己的以往,進而通過自己在生活中的認知認同所學知識,并通過生活事物的引入而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點,達到了保證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新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感受生命的意義》一課時,教師可以構建經驗啟發類的活動,讓學生回憶自己的以往而正確認知生命的意義。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具有成就感的事情,由于每位學生的成長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經歷的事件存在著差異化,學生在回答時可以將自己認為具有成就感的事件表達出來,比如:某位學生因為父母工作繁忙而無法照管癱瘓在床的外婆,這位學生替代父母照顧外婆的生活起居,他認為自己能夠幫助父母、照顧好外婆是很有成就的事情。教師此時可引導學生:“那你會不會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具有了一定的價值?”學生會在教師這一引導下,確定出此時自己的生命是非常具有價值的。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從此件事情,你能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嗎?”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下進行有效地思考,可以領悟出“生命的意義是發揮出自己生命的價值?!蓖ㄟ^構建經驗啟發類的活動,學生可從自己經歷的事物中有效的感悟知識并產生認同思想,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促進了學生快速成長。
(三)構建材料分析類活動實現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創建探究活動時,可以采取材料分析類的活動模式,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準備好相應的材料,讓學生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中去理解知識、認同知識,進而在促進學生快速理解知識的同時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新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讓家更美好》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比如:小明的爸爸、媽媽在工作崗位上努力打拼,并運用一個月的工資為小明的奶奶買了一臺按摩儀,讓奶奶能夠通過按摩儀的按摩改善老寒腿,實現讓奶奶更舒適的生活。教師在向學生提供這一材料后,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努力打拼為奶奶買一臺按摩儀?”學生會回答為了讓奶奶生活的更舒適,然后教師詢問學生:“父母為什么要疼愛奶奶呢?看到了父母對奶奶的愛,你要怎樣疼愛自己的父母呢?”通過這兩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了解父母為子女付出了太多的愛,子女也應回饋父母更多的愛,只有一家人健康的生活在一起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才能讓家更美好。
結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積極利用探究活動激發學生思考,進而讓學生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快速成長,并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實現教學目標。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創新探究活動的模式并落實課堂中,達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雙雙.活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女人坊,2021(17):2.
[2]劉娟.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性課程實施策略研究[J].電腦迷·教師研修,20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