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麗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國家也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因此教育改革不斷向前推進。與此同時,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的自主性更加凸顯,也更加重視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由此,學習小組模式應運而生,其能夠幫助學生維持較好的人際關系,也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大有益處,更是符合了當下人才培養的要求。可見,學習小組模式在教學中的地位非比尋常,這也讓教師們更加關注到這種模式的應用。因此,本文將重點探討學習小組模式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學習小組模式;七年級;數學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
七年級學生剛剛經歷了由小學向初中的過渡階段,且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相比較小學時期難度更大,學習量也有所提高。在這一時期,利用學習小組模式開展數學教學,一方面能夠使得教師在課堂上不斷調整教學,使教學進度與學生實際接受能力相匹配,相應減少學習上的困難;另一方面,也能在初中剛開始就培養學生小組討論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升,也能使學生盡快熟識身邊的同學,培養良好的同學情誼,為以后順利的學習過程做好鋪墊。
一、開展實效學習小組模式的理論依據
首先,基于最優化教學理論。這是由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其從整體性、聯系性以及動態性角度出發,旨在達到教師教學效果的最優以及學生學習結果的最優。學習小組模式就是最優化教學的具體教學方法之一,因學生的個體情況不一,所以就需教師因材施教,通過集體、小組和個別的方式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其次,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這一理論重在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學生應該自主地建構起自身的知識體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傳輸的過程。其認為學習小組模式可以讓學生以他人為鏡子,觀察他人的同時反思自身,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以此助力學生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于事物深層次的理解。最后,基于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快樂地成長。
二、探究實效學習小組模式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分配小組成員,建立有效的數學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這一模式的提出,突破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鮮活,課堂氛圍也隨之高漲。這樣的變化,能夠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也正是因此,在學習小組成員的分配上就需要教師格外用心地進行。有效的學習小組,往往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組內異質,即小組內成員都是獨立的客觀存在,其個體間存在差異,小組的人數一般控制在2-6人最佳。這樣的組合,能夠使組內成員互相幫助,互相補充,一同奮進。組間同質,即全班的各個小組都處于一個同等的水平,能夠實現公平競爭。
以分配4人小組為例,組內需要1位優等生,2位中等生和1位學困生,組長不一定就是優等生,但其一定要具備良好的責任感和組織管理能力,并且小組組成的任命也需要組內成員的共同商討,教師可以適當給出建議,但不能獨斷專行。同時,4人小組也可變成兩個小小組,從“群學”變成“對學”,能夠很好地實現學生之間的互補,也能讓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有效。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使班級內的每位同學都能感受到被重視,提升其學習的自信心,以此將學習小組的作用最大化發揮。
(二)教學融入生活因素,有利于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七年級學生雖然相較于小學有所成長,但還是對于自己較為熟悉的事物學習上的接收程度更高,并且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地將生活因素融入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同時,也能很好地保證學習小組的作用得以發揮。
例如,在學習《平行線及其判定》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小組,思考:生活中常見的平行線都有哪些?可以從中得到什么結論?教師需要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進行訓導,觀察同學的討論的過程,適當地予以指導。學生在討論過后,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總結,如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條形碼,以及游泳運動場上的分割欄桿等等,都是實際生活中平行線的例子,通過聯系生活,就可以總結得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通過這樣的例子,一方面是要讓學習小組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是讓教學更加接近實際。
(三)設立評價激勵機制,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所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在教學中應用小組學習模式,還要注意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要能堅持以學生為出發點,進行發展性的評價,又要能顧及到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被重視,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
首先,教師可在全班設立一個“積極發言獎”,以此激勵小組內的每個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尤其針對于學困生,并且要能夠允許學生有犯錯的機會;其次,還可設立一個“優秀小組獎”,通過這一個獎勵鼓勵小組內成員要有團隊榮辱感,提升小組的凝聚力;再次,教師要能更多地給予學困生關注,發現學困生身上的優點,不斷放大其優勢,鼓勵其不斷進步;最后,教師還可將教師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相結合,允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以此鼓勵學生要大膽表達自己,不斷提升其綜合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習小組模式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很好的開端,能夠在最開始就打下合作探究的基礎,營造班級內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數學課程本就是一個枯燥乏味的課程,學習小組模式的融入也能很好改善這一現象,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吉民.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及對策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33):101-102.
[2]張晗煜.初一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導師:吳云順.貴州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