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成
摘要:近年來,社會中不愛國的行為和事件頻頻發生,這使得教育界學者在長期的反思過程中提出于學科教學中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中學歷史課堂是引導學生了解泱泱大國五千年來滄桑巨變的主戰場,因此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有鑒于此,中學歷史教師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作為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第一要務。基于此,本文將首先分析于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價值,進而探討如何優化教學路徑,從而使學生在中學歷史課堂中更高效地培養家國情懷。
關鍵詞:家國情懷;中學歷史;教學價值;可行路徑
引言: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科素養的培育已成為教學工作的關鍵一環。對于中學歷史學科而言,家國情懷是其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有鑒于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歷史學科的教學功能,并且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新時代中學歷史教師務必重視和長期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只有順利完成家國情懷培養的任務,才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使命感和思想價值取向,才能為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現代化高素質人才。
一、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價值
(一)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念
中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富足,然而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他們往往較難真正了解到歷史時期的艱難險阻,更有甚者因為對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認識過于片面而導致一些不愛國的行為出現[1]。所以中學歷史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自覺注入家國情懷的培育元素,更全面地將愛國主義融入歷史的情境中,從而深化其對于歷史的體驗感,幫助其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念。
(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有序推進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科教學中融入德育元素已成為大勢所趨。而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正是貫徹與落實德育教學的重要實現形式之一。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通過歷史課程了解泱泱大國五千年來的滄桑巨變,還能夠培育和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強化其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最終使其能夠成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現代化人才。
二、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可行路徑
(一)借助劇場演繹,從情境角度培養家國情懷
在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構建貼近歷史事實的情境是開展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的普遍手段之一。通過教學情境的構建,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將能夠隨之強化。與此同時,中學歷史教師在利用教學情境向學生呈現和說明學科知識點的基礎上,還能夠借此陶冶學生的家國情懷,使其更深刻地體驗到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
比如,在開展《盛唐氣象》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和整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料,接著讓其根據自己所得的史料編寫成一部課本劇并進行演繹。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在切身的體驗中了解到盛唐時期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情況,并在學習和梳理這一階段民族交往與交流的歷史中逐漸形成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的思想意識,使之形成強烈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家國統一的價值取向,最終推動家國情懷培育于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策略得以貫徹和落實。
(二)借助影像材料,從感官角度培養家國情懷
在以往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將側重點置于理論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關注概念解讀而忽視學生的感官體驗。如此一來,學生往往會因為學習興趣和熱忱無法得到有效調動而對歷史學習產生消極的抵觸心理。有鑒于此,中學歷史教師需要將課本中的文字知識點轉化成能夠最大限度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多媒體資源,借助音頻和影像材料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并深化其體驗,從而高效地培養其家國情懷。
以《五四運動》一課為例,在開展本課教學時,中學歷史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與之相關的影像信息,讓學生從視聽角度深入了解處于烽火亂世中的學生以及愛國群眾如何尋找救亡圖存的道路、如何展現他們的家國情懷,從而使其更深刻地體驗到這一時期的愛國者甘愿為保家衛國而舍棄生命的大無畏愛國精神,進而推動中學生自身家國情懷的形成和塑造。除此之外,在講述《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南京大屠殺》片段,以增強學生對于民族苦難的記憶,讓學生銘記歷史,自強不息;同時,讓學生樹立居安思危和國家安全意識。
(三)借助故事講述,從實踐角度培養家國情懷
“講好中國故事”同樣是培養家國情懷的有效實現路徑。中學歷史教材中不乏英雄人物和愛國者的事跡[3],因此歷史學科天然地具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貫徹落實家國情懷培養的優勢。有鑒于此,中學歷史教師可以借助對愛國者和英雄故事的講述,從實踐角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具體說來,教師可以開展一場“故事會”,鼓勵學生分享他們在教材中讀到的或是在互聯網中收集到的愛國英雄事跡。借助故事講述,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家國情懷教育,使之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最終推動家國情懷培養工作于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貫徹和落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是新時代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為落實該任務,中學歷史教師可以借助劇場演繹、影像材料以及故事講述等模式,推動家國情懷培養實效的最優化發展,并以期在社會上營造濃厚的愛國氛圍。
參考文獻:
[1]姚希良.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10):60.
[2]馬彥佳.中學歷史課堂家國情懷培養的實踐研究[J].才智,2020(16):174.
[3]邵國祖.中學歷史課堂的家國情懷培養[J].教育藝術,2020(12):7.
284950170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