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懷
【摘? ? 要】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方面的教學雖然在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刻性上并不高,但是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從本質上來講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如何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實現其與法治教育的融合是值得探討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2-0040-02
【Abstract】Althoug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 is not very difficult and profound, it is a very important link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have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in essence. How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 is a key issue worthy of discuss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Law education; Fusion
從小學階段開始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對于學生來說,法治教育相對于道德教育在嚴謹程度和性質和教育層次上相對較高。實現兩者的融合實際上是對教育內容范圍和教育層次的一種拓寬和延伸。
一、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特征分析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這一年齡段顯著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特征。即小學生對所學習的課程內容在理解上是以形象思維作為支持的,理論性過強的知識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以下首先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特征。
(一)教育內容相對淺顯易懂
雖然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從其自身的特點上來看具有理論性較強的特征,但由于所適用的階段為小學階段,因此教材內容的規劃設置中,無論是理論知識的呈現形式還是課程教學中的案例分析都是比較簡單易懂的類型。這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在相對比較淺顯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下,法治教育這一理論性更強的內容在與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融合時也需要調整相關內容的表達方式和呈現方式。
(二)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
道德和法治是分別在行為和思想觀念上體現的具體內容。單一依靠學校教育中的理論知識教育和案例分析無法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道德和法治在其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二、兩者融合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存在于小學階段的課程體系中的,法治教育與這門課程中的教育教學內容雖然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無論是從以往的教學實踐還是教師的融合教育能力上來講,都存在一定阻力,這也是造成現階段兩者融合教育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以下針對融合教學模式下產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為進一步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據。
(一)教師缺乏主觀融合意識
小學教學階段,大部分教師面向學生開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基于學生年齡層次的因素和理解能力的因素,往往更趨向于應用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和方法組織課堂教學,當教學中提出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法治教育時,部分教師并沒有形成兩者融合教學的思想觀念。
(二)基于教學資源缺乏的教學形式單一問題
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從性質上來講都是比較寬泛的。要想取得切實的教育教學效果,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和教學,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也是實現這方面教育重要環境。但對于法治教育這類需要家庭和社會支持的教育內容,這兩方面力量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種情況意味著兩者的融合只停留在了形式上,并沒有在具體落實中切實執行。這方面問題與學校方面的基礎教學條件有一定關系。在課堂教學階段,為了取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具備運用多種不同教學工具,熟悉不同類型的教學組織形式的能力。部分學校的教學資源有限,且部分教師由于個人的思想意識先進性不足,或者對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缺乏應用能力,導致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工具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三)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有限
法治教育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融合需要多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支持,而學校教育是開展這一教育的主要陣地。要想實現兩者的融合,對于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就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技術和資源的利用,還包括了教師聯動運用好家庭資源和社會資源的能力。即教師要具備與家長和社會環境中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能力,為小學生這方面教育的實踐提供更為有效的平臺。但從實際出發觀察可見,教師的個人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存在顯著的不足,對于教師來講,這種不足是其實現融合教學過程中的阻力。
三、兩者融合教學的有效路徑分析
要想實現兩方面教學工作的融合順利開展,需要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優化完善路徑,下文就具體優化方法進行闡述。
(一)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重視程度
這里所指的教師群體不僅局限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教師群體,也包括擔任班主任以及處在管理崗位上的教師群體。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融合并體現在小學生學習和生活各個層面上,這也意味著相關的教育工作可以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入手開展。要想引起教師團隊對融合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方面可以結合現實分析兩者融合的利弊和對于小學生思想發展的重要性,并從理論的角度向教師提供實現融合教學的建議性措施,當教師有了教學思想的方向和一定的教學實施方法,才能保證教學進一步落實工作效果。
(二)通過多元教學方法的運用吸引資源支持
從直接的方法上來講,學校方面可通過結合校園文化和具體課程教學內容的宣傳,引發社會層面和學生家長群體對兩者融合教育的注意。強調融合教學的重要性,并結合具體課程內容組織家長和社會團體可共同參與的實踐活動,讓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人員群體體會到兩者融合教育的實踐性意義,爭取兩方面資金、資源等的支持。
例如,在開展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地球——我們的家園》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地球環境對人類在宏觀上的重要意義,通過舉辦愛護地球的主題宣傳活動,分別從學校層面、家庭生活層面、社會環境層面入手,組織學生討論地球環境的維護中,除了學生自身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維護周邊環境外,在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中,還有哪些行動能達到保護地球的目的。教師可聯系街道辦環衛系統工作人員,組織學生對環衛工人為地球環境的貢獻進行實地觀察。隨后借助3.5學雷鋒日組織學生參與到掃清自己所處的家庭環境衛生的義務活動中。當學生有了切實的實踐體驗,教師再進一步整理相關的法律條文內容,法治教育的理論知識角度實施教育。而當社會方面、家庭方面和學校方面共同參與到融合教育中,來源于其他兩方面的資源支持也就更容易發揮作用。
(三)提高教師的融合教學組織能力
教師的組織能力提升對于取得良好的融合教學效果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一方面,教師應結合具體的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到課文內容中能有效融合法治教育的切入點。隨后在教學思路的組織規劃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進行合理控制。結合實際引入多媒體教學工具,實現法治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的融合。例如,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從理論知識的角度向學生講解不同類型國際組織的名稱和職能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不同國際組織形成和發展相關歷史的紀錄片。同時,不同的國際組織也承擔著制定不同的國際法律規范的責任,教師可針對相關的法律規范制作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學習的機會,實現兩方面教育的融合。
四、結語
綜合來講,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與法治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教師需要結合現階段融合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明確和分析,找到阻礙融合教學的主要因素,通過調整教育教學方法,達到好的融合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完善學生的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杜思晗.基于道德與法治課與生涯教育融合的思考[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0).
[2]戴秀霞.新課改要求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小學時代:奧妙,2018(08).
[3]張新顏,李敏.道德與法治課程“綜合性”的思考與實踐策略[J].中小學德育,2018(0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