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程
【摘? ? 要】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立德樹人教育是一種重要的德育途徑。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歌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讓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闡述了立德樹人下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然后詳細分析了立德樹人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有效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2-0044-02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moral education.In music teaching, students can be guided by different forms of songs,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spiring students' patriotic feelings.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n analyzes in detail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Morality? education;Primary school;Music teaching
一、立德樹人下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一)音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格魅力
音樂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音樂教學,讓學生在音樂中凈化心靈、明辨是非、辨別美丑等。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技能,還能提升學生的記憶力和想象力。在小學音樂教材中編排了很多優秀曲目,有一些偉大音樂家的勵志故事,一些世界名曲中的感人事跡,比如《月光曲》就是寫了音樂家貝多芬為一個雙目失明的小姑娘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的故事等,這些都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對學生品質有正面的引導作用,做任何事都能具有利他精神、愛國主義,充滿人格魅力。
(二)音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現在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是科技化、信息化時代。人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學生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是重視我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中國傳統儒家教育思想中,提倡利用音樂宣揚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的塑造。音樂作品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與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有很大關系。在學習音樂作品時,結合創作背景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創作情感,有利于學生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
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有效策略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
1.在小學音樂中融入德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
在小學音樂中融入德育,這是音樂教師一直以來的探索的內容。通過德育讓學生感悟到音樂文化對人們生活、歷史和藝術的影響,從中享受到藝術之美。
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主要是唱歌識譜,在平時教育中不會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德育,音樂教師需要更新教育觀念,弘揚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比如我國的紅歌,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我國各民族英雄英勇奮斗的革命歷程,指導學生學習這些經典歌曲是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追憶和精神傳承。例如,學生從小就會唱的《義勇軍進行曲》,對這首歌要讓學生理解歌詞的大概含義、創作背景,學生理解這些之后就會加深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對自己遠大理想的追求。教師可以給學生利用多媒體播放與合唱內容相關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感情。
2.在小學音樂唱歌教學中傳承中華民族精神
在四年級的《中國功夫》這一個單元中,從欣賞《中國功夫》到歌唱《男兒當自強》這些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自立自強和愛國主義教育。在公園和廣場上經常看到武術愛好者在練習的身影,比如太極拳、舞劍等就屬于其中的一個分支。從這首歌詞中的“剛柔并濟不低頭 我們心中有天地”“中華有神功”等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到我國的武術愛好者在練習時以中國功夫為榮。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少年,也要傳承這種中國功夫的精神。
(二)重視從音樂藝術欣賞中對學生進行德育
1.在音樂藝術欣賞中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為了能更好地發揮音樂藝術欣賞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可以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聽完欣賞課之后對自己聽到的音樂創編舞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深入理解音樂藝術。例如,五年級上冊的《森林狂想曲》,音樂作品中描繪了在森林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貓頭鷹、畫眉、青蛙等,這些動物有著不同的聲音。而且,在這首音樂作品中,將不同動物的聲音與自然界的風聲、雨聲、溪水聲等自然聲音交融在一起,呈現出自然聲音與音樂融合的美景。只有將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才會聽到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才會感受到這種自然美和音樂美的融合。通過這些音樂欣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探索精神。
2.在音樂藝術欣賞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能從中深層次挖掘音樂中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內容。音樂教師要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針對音樂作品的創造背景進行延伸、挖掘,通過藝術家的人格感染、帶動學生。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不同的表達主題和內涵,教師要帶領學生深入體會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例如,給學生欣賞《歌唱祖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首歌中學習我國的發展史,我國從一個弱小的民族逐漸成長到現在繁榮富強國家,經過多年的歷史發展,在中國人民一代代不曾停止的奮斗史中,我們應該感受到“英雄的人民站起來了”,這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種自豪,我們應該對自己生于現在這個時代感到榮幸,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
1.從小學音樂到行為習慣
小學階段的行為習慣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學生從小就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學生將來成長中理想、道德、文化知識等方面有重要影響。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教學生《上學歌》,其中的歌詞“我去上學校,天天不遲到”這些內容,讓小學生知道“上學不遲到”是一種美德;“愛學習,愛勞動”是小學生的本色,用簡單的兒歌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讓小學生在學到音樂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提高小學生的文化修養。
2.從《大樹媽媽》到祖國媽媽
文化修養不只是指學生文化知識積累,也包括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和組成部分。在設計音樂教學環節時,應該貫穿德育內容,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豐富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出發,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生《大樹媽媽》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借助歌曲中小鳥和大樹的感情引申到學生和祖國的感情。對學生及時進行文化修養教育:學生就是小鳥,在成長中需要在祖國的環抱中溫暖成長,當遇到狂風暴雨或者危險的時候,祖國會派出軍隊、消防戰士等保衛我們的安全。
三、結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的德育具有積極意義。“以德立人”教育思想也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流傳下來的教學理念,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歌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讓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從小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所以,音樂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音樂知識和唱歌技能,還要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滲透在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劉君.立德樹人,“音”你而美——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音樂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2).
[2]何燕華.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音樂教學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
[3]韓笑.小學音樂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9(01).
[4]郭燕玲.再談小學音樂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8(23).
[5]高紅.淺析小學音樂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J].民族音樂,2017(01).
[6]郭春曉. 樂中樹德,樂懂人心——多元化音樂教學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實踐[J]. 速讀(上旬),2018(11).
[7]胡俊雅.關注核心素養 提升輔助課程——核心素養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校本輔助課程資源開發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10).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