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芹
【摘? ? 要】語文作為人文學科的典型代表科目,從本質上講其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通過深入挖掘語文課文中的故事情節和情感態度可以有效實現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更要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素養的教育,本文將從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利用、教學環節的設計三個方面淺談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2-0122-02
【Abstract】Chinese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subject of humanities, in essence, more reflects a kind of humanized education, through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text in the plot and emotional attitude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iltr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infiltr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reading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us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link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 Humanities quality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貫徹人文素養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素材中實現情感的互動,從而使學生在認識世界、適應社會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人文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提供的閱讀教學體現更多的人文關懷,從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帶來更多的人文教育內容。
一、確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目的
(一)突破傳統閱讀教學目的
語文閱讀教學不應該被考試分數影響而功利化,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教學現象并不是很理想。大多數語文教師選擇堅持傳統的閱讀教學目的,即更多重視教授學生閱讀解題技巧和掌握閱讀素材的客觀語文知識,因為這種程度的閱讀教學就可以滿足學生應付語文考試的需要。但是,在這個教學目標下所指導的閱讀教學在內容上顯得十分枯燥難懂,在形式上也是一種教學僵化的表現,更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固化小學生的語文思維,這將會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確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目的
由此可見傳統閱讀教學目的在諸多方面對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只注重表面的語文知識而忽略挖掘文章背后蘊含的人文情懷,這不僅浪費了閱讀素材提供的情感教育資源,還讓學生失去了通過閱讀實現人文素養提升的機會。而且在新的教學目標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充分挖掘閱讀素材中的人文內涵進行情感教育,就能突破傳統閱讀教學目的的局限性,從而傳遞更多閱讀文本背后的人文信息。
二、充分利用閱讀素材進行人文素養教育
(一)故事情節中的人文素養教育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的編選十分關注文章是否兼備文質兼美和文道結合的特征,因此,小學教材課文中提供的閱讀素材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最佳載體。一些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課文往往能吸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在閱讀課堂上積極配合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小學課文《橋》的故事情節設計巧妙,老漢和小伙子發生沖突的細節描寫也十分精彩,推動情節走向高潮。這時候語文教師鼓勵學生帶入各自的情感揣度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推測人物之間的關系,在最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構思設計上幫助學生理清情節關系。這篇文章所要歌頌的舍小家為大家和自我奉獻精神正是通過情節的驟轉體現的。因此,故事情節的內容同樣能為語文教師提供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素材。
(二)榜樣人物體現的人文素養教育
小學課本內容中的榜樣故事能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直接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因為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榜樣的偉大形象能給予學生強烈的感情沖擊,一個正能量的榜樣故事甚至能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語文教師在對課本中的正能量人物故事進行講解的時候,要注重利用這些榜樣的事跡進行人文素養的教學活動。《灰雀》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著名革命家列寧與一個普通的小男孩之間發生的故事,圍繞灰雀在二人之間展開一些情感互動,從故事中可以體現出偉人的善良與高尚的人格。教師在對這一篇課文進行人物分析的同時可以利用偉人的正面形象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通過榜樣的力量對學生進行人格的感染。
(三)情感態度中的人文素養教育
蘊含豐富情感態度的課文往往最能打動人心,因此對學生的人文情感教育效果也是最深刻的,因為情感與情感之間的交流與共鳴可以直接達到人文素養教育的理想效果。語文教師在帶領學生挖掘作者在閱讀素材中體現的情感態度時,可以借助文中情感態度的表達熏陶學生的人文情感。例如在進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時,除了追求將表面的字詞和寫作手法教授給學生之外,語文教師還要做到帶領學生挖掘故事中蘊含的作者情感,通過作者講述的故事分析情感的變化,通過小村莊的變化向學生傳遞愛護周圍環境的環保意識,通過課文內容的情感感染培養學生愛護自然的道德修養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文關懷。
三、教學環節的設計貫徹人文教育理念
(一)情境創設
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開放性強的學科,其中包含的感性內容和人文關懷思想很十分豐富,因而為語文教師進行人文素養培養提供了更多的情感素材。例如在講《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幻燈片的放映,向學生展現一些黃山奇石的風景畫,讓學生在風景圖所營造的氛圍中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心生對祖國山河之美的贊嘆之情。教師這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黃山奇景的贊美與熱愛之情,從而感受到作者的愛國情懷,利用這一深層含義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懷的人文教育。
(二)情感朗讀
在語文學習中,朗讀是一項幫助學生抒發情感和感悟作者情感的有效教學方法,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情感朗讀,利用情感的共鳴滲透對學生的人文情懷教育,而且小學課文的主題和情感上都蘊含著深厚的積極情感,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豐富感情世界。
(三)聯系生活
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因為語文閱讀素材大多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故事,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的閱讀素材也更加適合用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巧妙地將閱讀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借助生活實踐的經驗為學生理解課文搭起一座橋梁,還能讓學生聯想生活中的具體情景感受課文的情感內容,從而更加直觀地實現人文素養的教育。
(四)互動討論
小學階段的學生十分樂于接受互動討論形式的教學環節,因為在這個教學環節能給學生帶來輕松愉悅的課堂體驗,在暢所欲言中既能抒發自己的觀點態度,又能了解別人的看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課程也可以考慮借助這一個教學環節滲透人文素養的教育,人文情感互動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得更加活躍順暢,還能通過對文章的理解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懷。例如在教學《媽媽的賬單》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發起一個討論主題“你給媽媽的賬單上會有哪些方面的內容”,然后再對文章當中母親和兒子的賬單進行對比,作者的母親給孩子的賬單中所有事情的報酬都是0元,通過賬單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從而讓學生受到情感的沖擊,實現人文素養的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理所當然要成為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載體,語文教師也要更加清醒地把握人文素養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在認識美和體驗美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培養,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人文情懷。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利用‘學習強國平臺資源培養城區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515)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鐘慧.在閱讀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的人文素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8(29).
[2]孫惠玲.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讀寫算,2018(03).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