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登 成大牛
摘?要:閱讀給予農村小學生觀賞不同風景與領略不同風味的機會,良好的課內外閱讀銜接則能幫助農村小學生更加均衡地發展語文綜合能力,使其在語文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目前,農村小學生受限于各類不利因素,在閱讀學習中面對重重困難,加之教師未能提供課內外閱讀銜接指導,很難取得能力上的突破。為尋找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文章立足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征,提出挖掘課外資源、立足課內素材、變換教學方法與搭建交流平臺的方法,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農村教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銜接
一、 引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必須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加強閱讀量。要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語文學習不應受到課堂的限制,學生需要在廣闊的生活中不斷感悟語文,閱讀更是如此,課內閱讀雖然可以做到精讀、細讀,但閱讀量遠遠達不到課標的要求。因此,面對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銜接不足的問題,語文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應對手段,為小學生打開閱讀視野。
二、 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征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與知識的活動,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對小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具有長遠影響。在農村教育背景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甚至許多學生在課下從未進行過語文閱讀,這一現象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影響。
首先,農村小學生中留守兒童的比例較大,許多學生平日里與祖父母輩的長輩生活在一起,受到的家庭教育水平較低;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祖父母輩的長輩只擁有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的能力,勉強可以滿足學生基本的生活需求,但由于文化水平較低,難以在閱讀指導方面給予幫助。同時,由于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許多農村小學生的課后學習習慣較差,在家庭生活中更加愿意選擇看電視與玩手機作為娛樂、放松的方式。
其次,農村小學生獲得的課外閱讀資源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許多農村小學都開設了圖書館,各個班級也都設立了圖書角,但圖書資源的種類與數量仍然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圖書種類難以滿足全體學生的閱讀偏好,另一方面,許多書籍在學生間流傳的過程中受到了損毀,學校沒有能力及時提供新的書籍,導致書籍的總量一直在減少。同時,在互聯網信息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農村小學由于硬件設施水平較為落后,沒有用好網絡資源,使得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資源遲遲得不到補充。
最后,課內外閱讀缺乏聯系。新課改后,小學語文課內閱讀資源得到了優化,教材為學生呈現了環環相扣的閱讀素材,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夠圍繞特定主題或文體展開連貫的學習,但農村小學提供的課外閱讀資源卻不存在這一特性,于是小學生難以從課內閱讀得到課外閱讀的啟發,不懂得如何自主挑選課外閱讀資源。在這種情況下,農村小學生的課內閱讀行為與為數不多的課外閱讀行為處于割裂狀態,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長遠發展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三、 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
(一)挖掘課外閱讀資源,找準課內外閱讀銜接點
作家肖復興曾經說過:“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于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具有為學生挑選課外閱讀素材的責任,這也是課內外閱讀銜接的基礎保障。因此,為了實現農村小學語文閱讀的課內外銜接,語文教師應廣泛參考小學生閱讀書單,結合課內閱讀素材的主題與內容,為學生挑選適宜的課外閱讀素材,通過挖掘課外優秀閱讀資源的方式推進課內外閱讀銜接的開展。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二單元收錄了《守株待兔》《陶罐與鐵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與河流》四則寓言故事,使學生閱讀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勤勞”“謙卑”與“樸素”等美德。于是,在篩選課外閱讀資源時,語文教師可以從寓言故事入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題材,實現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常言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被太陽曬死的蝦》闡釋了遵循生物生活習性的重要性,《口渴的烏鴉》說明了智慧往往勝過蠻力的道理,《國王挑女婿》則證明了“咬人者,反遭咬也”的規律……課外閱讀資源中有許許多多優秀的寓言故事,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善惡觀,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考慮到學生的真實需求后進行挑選。通過這種方式,課內外閱讀以寓言故事這一體裁為銜接點,使小學生在完成課內閱讀后“趁熱打鐵”,帶著充足的興趣投入課后閱讀中,同時使用課堂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分析寓言故事的內涵,使閱讀效率持續提高。
(二)立足課內閱讀素材,多角度發散課內外銜接
小學生的性格與愛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完善,隨著年齡的提升,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可能擁有截然不同的閱讀偏好,這時教師若是強行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選擇相同的書籍,很容易誘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使閱讀教學適得其反。興趣喪失是閱讀最大的敵人,語文教師需要保護的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感受到快樂,從而主動地完成課內外銜接。因此,開展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應考慮到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特點,預設幾種學生可能喜歡的閱讀方向,在課內閱讀教學結束后,由學生自主選擇課外閱讀素材,從而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二單元收錄了《琥珀》《飛向藍天的恐龍》《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與《千年夢圓在今朝》四篇課文,分別為學生介紹了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具有啟發學生科學意識的作用。在課內閱讀教學結束后,語文教師在班級內發起投票,調查學生對這四篇課文的喜愛情況,并根據調查結果為學生提供不同方向的課外閱讀資源。語文教師可以從《昆蟲記》篩選有趣的閱讀素材推薦給選擇《琥珀》的學生,讓學生透過昆蟲的視角了解平時常常忽略的自然界規律;將《恐龍王國大百科》推薦給選擇《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學生,讓學生穿過時空的限制,回到遠古時代與恐龍成為朋友;將《小牛頓科普館》推薦給選擇《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的學生,讓學生了解更多化學、物理方面的知識;將《DK兒童太空百科全書》推薦給選擇《千年夢圓在今朝》的學生,為學生掀開太空的神秘面紗。通過這種方式,擁有不同閱讀偏好的學生在課內外閱讀銜接中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書籍,在課后閱讀中更具主動性。
(三)及時變更教學方法,豐富閱讀銜接教學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要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課內外閱讀銜接是豐富農村小學生閱讀量的有效手段,然而,在鼓勵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的同時,語文教師應避免給學生造成過大的學習壓力,使學生產生緊張心理。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減緩學生的負擔,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更加高效的閱讀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閱讀教學需求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說,在銜接課內外閱讀時,群文閱讀或主題式閱讀都是很好的閱讀整合方法,語文教師通過使用特定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抓取重點內容,橫向對比多篇閱讀文本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通過這種方法,小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不僅能夠快速提升閱讀量,還能更加熟練地使用各類閱讀方法,自主完成課內外閱讀的銜接工作,順利總結銜接點。
四、 搭建學生交流平臺,最大化課內外閱讀成果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彌漫于宇宙,洗蕩于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雖然閱讀是一種主觀活動,但是對于閱讀經驗尚不豐富的小學生來說,同齡人間的討論交流尤為重要,在分享觀點的過程中,小學生不僅能了解到新的書籍信息,還可以從他人的角度獲取新的閱讀思路。因此,在銜接課內外閱讀時,語文教師需多扮演組織者的角色,搭建學生交流平臺,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觀點。
例如,在搭建交流平臺時,語文教師可以任選講、展、賽等形式,使學生通過講述、展評與競賽更加了解自己的閱讀成果。首先,講述可以采用讀書匯報會、閱讀心得交流會與故事會的形式開展,這時學生需要事先整理好自己的閱讀成果,以閱讀內容為依據,重點介紹自己在銜接課內外閱讀時的收獲;其次,展評可以采用分享剪報、讀書筆記與記錄卡的形式開展,這時學生需要二次加工自己在銜接課內外閱讀時的積累內容,將閱讀成果中的精華內容展示出來;最后,競賽可以采用知識競賽、閱讀量競賽的方式開展,主要側重長期效果,可以形成互相鼓勵、良性競爭的氣氛。通過這一系列的交流方式,農村小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的目標將更加明確,更容易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取得進步。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其特殊性存在,語文教師需要深入了解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特點,而后采取適當的手段將之與課內閱讀教學相結合。在考慮到農村小學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與課外閱讀資源后,語文教師可通過挖掘課外閱讀資源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與課內閱讀存在聯系的課外閱讀素材,并立足課內閱讀多角度發散課外閱讀,搭配以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內外閱讀銜接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最后在及時的學生交流展示中鞏固閱讀效果,使學生圓滿地結束一次閱讀活動。
參考文獻:
[1]候福坤.淺析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26):218-219.
[2]楊生興.淺析農村小學語文小班化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課外語文,2018(2):93.
[3]黃靈江.淺析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和應對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9(17):176.
[4]王桂珍.農村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6).
[5]孫璐.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3):75.
[6]肖明.淺析農村語文課堂的幾種教學現象[J].小學教學參考,2015(15):6-7.
[7]管彥柱.淺析優化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7):25.
作者簡介:
陳永登,成大牛,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原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