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作為三大主科之一,教師通過語文學科的教學,能對小學生的各方面技能的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其中,小學語文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的提升都能起到很大的幫助。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智商等各方面發育的關鍵期,教師更要合理地開展這個階段的教學工作,讓學生有更大的收獲。因此現階段教師要熟悉課本的內容,并研究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以此提高小學教師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最基礎的能力,通過閱讀,能體會到文字中表達的情感,通過閱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通過閱讀,能增強讀者的知識層面,所以閱讀能力應該是小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基礎,教師要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在平時的教學中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有自主閱讀的意識,也能夠從文段中通過閱讀得到有用的知識。教師要了解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習慣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過度自主學習
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許多學校都采取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一些教師對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得不夠透徹,而學校過度重視自主學習,過度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忽視教師在傳授知識和引導學生開展學習中起到的作用,導致學生帶著疑問和迷茫開展自主閱讀學習,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最終影響后續的學習,影響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時教師要把握閱讀教學的節奏,實現閱讀教與學的統一,提升學生的閱讀技能。
(二)教學手段單一
一些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導致其在課堂上被動地學習。對于語文學科而言,教師在教學上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導致學生在閱讀時的思維受到局限,對文章的理解和認知缺乏靈活性,這樣的教學會影響其學習的情緒。小學生本身就存在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的問題,如果教師一直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不能在課堂上吸引其的注意力,容易造成課堂的枯燥,其在課堂上不能大膽地思考和想象,影響其閱讀的質量。
(三)教學引導不夠深入
教師在講解語文閱讀知識時,通常會對課文進行標準的分析,會給學生一個標準的閱讀理解答案,這樣容易限制其的思維模式,使其過分依賴教師給出的閱讀答案,其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得不到有效發揮。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引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補充,讓其展開想象,能很好地掌握語文知識,這樣才可以使其的閱讀范圍得到拓展,使其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二、 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組織閱讀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要開展閱讀活動,讓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提高其的學習效率。因為教材中的課文有限,不能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所以教師就要給其安排另外的閱讀任務。比如讓學生每周都閱讀任意課外書的一個章節,并組織班會讓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想和閱讀技巧,教師也要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對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復習回顧,這樣能讓學生有深刻的記憶。另外,教師要研究閱讀教學的策略,通過提升自己教學的幽默性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也對課堂的氛圍進行感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設置一些情境問題,將新的知識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比如教師在對六年級的《狼牙山五壯士》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你有沒有通過課外書的閱讀了解過其他的英雄人物?簡單地介紹一下英雄人物和你閱讀的書籍?”,這時學生都會回憶自己的閱讀書目,并進行分享,這種方式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激發閱讀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豐富的閱讀資源,能激發其的閱讀積極性,所以教師要通過采取一定的方式,充分的調動其的閱讀積極性。教師可以在班級舉辦讀書角的活動,每周都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借閱讀書角的圖書進行閱讀,并和其他的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在學生參與讀書角的閱讀活動中,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課外書的閱讀中,學習到不同于課本內容的知識,這種新鮮感也能讓學生堅持每周進行閱讀,再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能讓其他學生也對這本課外書目產生興趣,以此達到層層傳遞的效果,自然學生都能自發地閱讀課外書目。學校方面也要對班級開展這樣的活動給予支持,使學校營造出良好的書香氛圍,這樣學生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三)鼓勵廣泛閱讀
學生在小學階段正是積累很多知識的最好機會,而這些知識就來源于學生平時的觀察和基礎的閱讀,這些知識都能成為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并每周檢查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教師既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覺性,同時教師也能很好地觀測學生的閱讀方向,避免學生閱讀一些不健康的書目或者不認真對待廣泛閱讀的任務。教師在課堂上也能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書,比如充滿科幻色彩的《哈利·波特》、深奧的《上下五千年》等經典的課外書,通過介紹這些課外書的某一情節或展示一些由書目改編的電影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對課外書的內容引起注意,激發學生閱讀這些書目的興趣。通過閱讀課外書,能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智商發育。為提高學生對閱讀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任務進行安排,確保學生每周都有一定的閱讀量,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鍛煉,不會出現生疏的狀況。
(四)教授閱讀技巧
閱讀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文段的基本內容,還要掌握文段深層次的情感和寫作方法,所以教師需要教給學生很多的閱讀技巧,這樣能減輕小學生學習課文的難度。同時遇到一些閱讀難度比較大的文段,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應用閱讀技巧進行閱讀。因為課堂上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系統的閱讀,所以教師要將主要的時間應用于學生的實踐中,讓學生充分到對閱讀技巧進行實踐,這樣才能增長學生的閱讀經驗。比如教師在對六年級的《丁香結》進行講解時,因為這篇文章先描寫丁香花,但整篇文章也不是單純的寫物,作者還將自己的情感借丁香花表達出來,教師要指導學生先通過閱讀分析作者寫景的部分,再分析作者表達的情感,既能加快學生閱讀這篇文章的效率,也能降低學生閱讀課文的難度。教師可以教給學生勾畫關鍵詞和劃分文章結構等閱讀技巧,都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段。
(五)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養成能讓學生更好地運用閱讀技能獲取知識,也能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小學正處于學生各種習慣養成的階段,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比如教師要讓學生有端正的坐姿,并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直保持這樣的姿勢,這樣可以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有一定的狀態,而且要注意保護視力。除了坐姿要強調以外,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閱讀,小學生普遍存在囫圇吞棗的閱讀文段的情況,此時教師就要對閱讀的步驟進行劃分,分為解決字音、劃分段落、歸納事件和理解情感等步驟,這樣循序漸進的閱讀,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段的中心思想,也能幫助學生對文段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理解,從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的這種嚴謹的閱讀習慣,能讓學生重視閱讀這種方式,這樣學生才能在今后的閱讀中,保持認真的狀態,這樣能讓學生成為一個做事情一絲不茍的人。
(六)豐富閱讀材料
在小學生語文閱讀課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很多學習的內容,讓其在淵博的學習環境中收獲知識,提升其語文素養。教師要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以教材內容為起點,增加書本上沒有的內容,既能拓展其思維,也能讓其接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豐富其知識框架,有利于其分析教材的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收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影像資料,提升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效率。教師在講解《桂林山水》時,可以先在網絡上搜集很多與桂林山水有關的資料,比如圖片資料和影像資料等,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這些資料,能豐富其的認知,幫助其理解教材中的文字內容,有利于其掌握寫景類文章的閱讀技巧。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對這篇文章進行模仿寫作,提升其對寫作手法的應用程度,提高其寫景能力。
(七)鼓勵學生反復閱讀
反復閱讀能提升閱讀的有效性,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文章的內涵,也能讓其的閱讀視野得到拓展,反復閱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在學生經過反復閱讀后,對其進行提問,既能引導學生總結文章的主旨,還能讓學生自己檢驗自己的閱讀質量,讓其掌握反復閱讀這一技能。教師在講解《揠苗助長》時,先組織學生開展反復閱讀,隨后利用問題進行引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說出自己的讀后感,通過說的方式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出來,融入自己的思維,把對文章的理解內容展示出來,也能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小學階段,教師要給學生安排很多的閱讀實踐機會,讓其在實踐中自己積累閱讀的經驗,這樣其會有更深層次的收獲。教師也要正視小學生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其的閱讀能力為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取很多教學策略提高其的閱讀能力,最關鍵的是讓其在課堂上進行專注的實踐,這樣其才有真實的閱讀感想,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改善自己的閱讀方法,有利于其未來的語文學科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傅放耀.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C].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電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75.
[2]栗海景.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18-419.
[3]任先國.略議強化小學語文教學與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85.
作者簡介:
鄧志華,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市昭陽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