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學習活動觀之下教學開展的主要目標。文章針對當前高中英語課堂忽略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現象,以具體課程為例,闡述了在讀寫結合課程當中如何開展有效的思維活動,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維品質培養;讀寫結合;學習活動觀
一、 理論基礎
(一)思維品質的內涵
學生所接受的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需要完成核心素養的培養任務,主要包括學生,來自四個方面的能力:語言、學習、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筆者所提到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主要是讓學生在思維的發展上更具邏輯性、批判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的思維都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思維又可以分為是正向思維、反向思維、形象的思維和抽象的思維,要讓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學會從創新的角度思考問題。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及特點
英語活動觀主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指向,滿足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基本方向,而且學習活動觀的基本活動也有關聯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多種的特點,能夠將課程內容進行更加全面的整合,并且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會有更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活動當中能夠更好地表現出英語語境的一致性,并且還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起十分密切的聯系,讓學生的學習有內在的邏輯性,充分地凸顯出學生在英語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更具有可遷移性。因此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開展的課堂教學更加明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把教學方式以活動的形式進行設計和開展,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能夠對英語學習有更加準確的文化認知,并且建立文化自信,養成文化意識,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語言與思維品質的關系
語言并不僅僅是呈現在紙上的文字,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交際功能,更有促進思維發展的功能。思維活動無法離開語言單獨進行,可以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一種工具,思維就是語言呈現的具體內容。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無法脫離開來獨立進行。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離不開思維的發展,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更是離不開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各位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要關注讀寫結合的英語教學。
二、 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讀寫結合形式的探究
發展英語學習活動觀與傳統的任務型教學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這是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語言教學行為,更是需要學生在活動當中使用英語進行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但是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不適合外國的語言教學的形式,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更需要構建適合中國的語言情境類教學氛圍,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整合教學內容更好地實施深度教學,讓學生在傳統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的問題思考,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調動思維,積極地進行語言文化的思考,以此來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下面的論證的內容均來自電影“Fame”。在這部電影當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演講文稿,這就是接下來教學的主題。之所以選擇這兩篇演講文稿,是因為這部電影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而且內容也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演講文稿的主要內容講述的是紐約舞蹈學院的校長和電影的主人公對于“成功”的不同理解,這篇演講稿的認為都是語言豐富,且主題明確,演講稿的結構也相對清晰,更涉及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培養學生的世界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這部電影的題材并不出自高中英語的課本,但這樣的選材能體現出了各位教師對于英語課堂的拓展以及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思考。而且這篇文稿的主題是“成功”,這個話題學生都比較熟悉,所以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之后更可以讓學生有想說的東西,讓學生把閱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表達過程,這是發揮學生思辨能力的不可多得的材料,也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語言素養的提高。
(一)讓學生課前進行充分閱讀
如果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拿到文章開始閱讀可能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所以為了更有效地開展思辨的環節并縮短閱讀的時間,筆者直接把演講稿以課前導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充分的閱讀,在課堂上只需要對這兩篇演講稿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即可。在帶領學生進行細致充分的閱讀分析之前,筆者還把導學案的問題給學生核對答案,這些問題能夠帶領著學生通過自己的力量去理解校長在演講稿中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且也能讓演講稿的語言特色更好地呈現出來,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這些簡單的問題能讓學生提高自己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如果發現自己在課前閱讀的環節當中有障礙,也可以提前的處理自己不認識的詞匯。問題的主題如下:
Q1:What kind of writing are these two articles?
Q2:What are the topics of the two articles?
Q3:What kind of campus life is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and which word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it?
Q4: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peech? Does the principal want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study harder than before, or do they want to tell them about the school's discipline, or do they want to explain something else to them?
尤其是第四個問題,更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進行簡單的推理,為學生的深入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完善課堂導入環節
一節成功的課堂離不開課前的導入,這是學生的熱身環節,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利用短暫的課堂時間去了解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在本節課當中,筆者首先給學生播放了電影“Fame”的宣傳片,這是讓學生了解課堂故事背景的主要途徑,然后根據這個宣傳片的內容,筆者給學生設置了這樣的兩個問題:
Q1:What would happen if students bravely pursued their dreams?
Q2:Who is waiting for them?
這兩個小問題可以讓學生對宣傳片的內容進行思考,也引出了本節課的話題——Success成功。而第二個問題就能夠直接引出第一篇演講稿,這篇演講稿是舞蹈學院的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三)帶領學生認真分析
課堂上的閱讀環節主要是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之后,對演講稿的語言特色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讓學生深刻地理解這篇演講稿想要傳達的人文精神。課堂上仍然以問題引導的形式讓學生對演講稿的內容進行思考,目的是讓學生的深度思維能力逐步得到發展,并且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設計來讓學生進一步的細致研讀。問題的設計如下:
Q1:What was the turning point in the content of the first speech?
Q2:What is the purpose of “So, have a great year” that the headmaster said at the end of his speech and what does the headmaster want to express?
A. This year has been a fun and comfortable year for every new student, because academic research is not so important.
B. This year will be a great but challenging year, and students should work hard on art and scholarship.
C. In this year, you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how yourself on talk shows, on the red carpet, and quickly gain a reputation.
D. It's going to be great this year because you're going to be a great artist.
Q3:What aspects did the headmaster mention in all the contents of his speech?
Q4:Do you have anything in common about the sentence “...”.
Q5:Does the second speech from Jennie use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first one from the principal?
以上的幾個問題能讓學生逐漸地把分析的重點從演講稿的語句上,是在為后續的寫作教學做鋪墊的過程。前兩個問題的設計中在說明在演講稿當中先抑后揚來強調語言說服力的重要性。第三個問題主要是在一二兩個問題的基礎之上,通過更加深入的歸納總結才可以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第四個問題和第五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意識到排比。這種修辭手法如何才能在演講稿當中,發揮更準確的作用,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才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通過語言的編輯成就一篇好的演講稿,并且適當地使用先抑后揚、排比的寫作手法,從而達到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
(四)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
作業是對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另外一種歸納總結的形式,本節課他讓學生完成的是一篇演講稿,這篇演講稿的內容需要運用在課堂上學過的相關知識,修辭手法也要盡可能地使用排比。筆者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半開放式的題目,What does?mean to me?學生可以在橫線上填寫自己想要完成的話題的內容,筆者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的與語言結構有關的內容可以遷移到寫作當中,這也是學生實現知識內化的一個過程,可以有自主選擇的機會,把自己喜歡的或者是自己能理解的東西,更好地進行運用,這樣才可以在扎實的基礎之上進行語言的創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表達自己內心所想,真正做到思維的拓展。
英語帶有很強的工具性,而且又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核心任務,希望每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可以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讀寫結合的形式做好閱讀知識的遷移以及寫作能力的拓展,尋找更適合教學的閱讀內容,并找到合適的寫作切入點,從而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發展,讓學生學會創新和創造。
參考文獻:
[1]馮瓊.基于讀寫結合的高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探索[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13-214.
[2]傅建碧.讀寫結合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途徑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20(5):102+104.
[3]莊長春.讀寫結合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
葛思潔,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