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文章分析了初中英語聽說技能的價值與教學困境;簡述了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本質特征和初中英語單元聽說技能整體教學的基本內容。作者將二者有效結合,用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Go for it!(2013年版)八年級(上冊)Unit 10 Section A 2a-2d的聽說語篇教學為例,把英語學習活動觀落實在初中英語聽說技能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的教學新路徑,提升初中學生聽說英語技能的有效性,實現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初中英語;聽說技能;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2-0064-03
作者簡介:帥昌興(1968.11—),男,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島石中心學校,副高級教師。
引 言
在不斷改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學科育人。《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讓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1]。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作為輸入環節的聽能夠提供學生語言習得的語料并建構語言意義;而作為輸出環節的說能夠遷移學生應用所學語言進行現實生活情境中的語用表達。在教學中只有將聽和說有效融合,才能進行在輸入基礎上的內化,同時進行具體應用語境下得體表達的有效輸出。
一、初中英語聽說技能教學的困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真正認識到聽說技能的價值,常常使聽說教學和訓練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對理解和加工“聽”到的信息比理解和加工“讀”到的信息面臨更多的挑戰。分析初中英語聽說技能教學面臨的困境,可總結為四點:第一,教師很少分析聽說語篇和深究聽力文本的意義解讀,把單元聽說語篇當作泛聽對待處理;第二,教師設計的聽說教學任務單一,沒有導入,沒有對話練習或小組實踐;第三,教師沒有教授和訓練學生聽說技能的活動設計和相關基礎知識的鋪墊,只顧著教學進度;第四,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往往省略引導學生說的多個活動。學生不能將所聽到的新知通過說的具體活動進行遷移應用,無法轉化生成新的語言。
二、英語活動學習觀的本質特征
英語活動學習觀指向核心素養,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學習者理解學習語言和嘗試運用其所學得的語言進行表達,有利于文化意識的培養和多元思維的發展。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學生形成英語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英語學習活動觀能夠引導學生將知識發展成為能力,將能力轉化成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初中英語單元整體聽說技能教學的基本內容
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Go for it!(2013年版)教材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每單元在整體上有三次聽力輸入,其中Section A有兩次,Section B有一次,且聽說內容相互關聯、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第一次聽力輸入,能夠幫助學生簡單處理信息并輸出模仿性的口語;第二次聽力輸入,能夠幫助學生初步理解第一次的聽力內容,學生聽后對信息進行多層次的處理,然后輸出控制性的口語;第三次聽力輸入,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單元話題,通過多個聽力活動處理信息,然后應用新學的詞匯和結構,輸出不同形式的口頭和書面練習,尤其是在輸出模仿性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創造性輸出的口語練習。第二次和第三次聽力活動都體現了聽力教學聽前、聽中和聽后的過程性。
四、在初中英語聽說技能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提出保障了課程總目標的落實,提供了變革教與學可操作的方式和途徑。筆者以教育部審定的人教版Go for it!(2013年版)八年級(上冊)Unit 10 Section A 2a~2d的聽說語篇教學為例,嘗試在實踐聽說技能一系列活動中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
(一)教學內容分析與學情分析
1. Unit 10 Section A 2a~2d聽說技能整體教學的內容
該部分圍繞單元話題“party”展開,集中呈現了有關假設或推論的詞匯和句型,并繼續鞏固動詞短語及“be going to”和“will”表達將來時的用法。該部分的核心句型是第一條件句“If...will...”。此外,Section A通過對班級聚會(class party)的討論,要求學生聽懂對話大意及細節信息,并能夠模仿輸入的語言,圍繞假設與推論,嘗試做簡單的語言輸出,為討論Section B的假設與建議奠定一定的語言基礎。
活動2a~2d的重點是聽說教學。活動2a通過一段長對話,引導學生關注談話的主題及活動舉辦的時間。2a和2b的聽力材料涉及班級聚會(class party)的舉辦時間,討論了活動內容、組織形式,內容更加豐富。聽力活動分步設計,降低了難度,能夠引導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去聽,分層次把握對話內容。
2.學情分析
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上課害怕出錯,不敢主動發言,幾乎沒有學習英語的方法與熱情,對英語學習缺乏信心。
(二)課堂教學實踐
教師在備課時要考慮教什么、用什么材料教、教誰、怎么教、為什么教等本源問題。因此,聽說課教學前,筆者必須考慮擇取什么樣的材料,輸入什么、輸出什么、如何輸入與輸出及應達到的效果等,并以此為標準設計有效課堂教學的現實基點。同時,筆者還要在師生、生生互動活動中展開每一項課堂教學聽說任務,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實現從輸入語言到成功輸出語言。
1.猜
利用此教學環節開啟Unit 10 Section A 2a-2d聽說課的導入。筆者通過指導學生看(view)標題、插圖、PPT、視頻或問題等,引導學生預測(predict)聽力內容。此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進入預熱聽力狀態,將學生從松散、休息的課前思緒帶入課堂學習的專注狀態,同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形成積極聯想的心態。
【教學片段1】
筆者通過播放歌曲If You Are Happy,帶領學生輕松進入學習本單元,并讓學生有意識地感受if條件句的使用。筆者追問學生:“If you're happy/sad, what will you do?”引導學生使用本單元目標句型“I'll...if I'm happy/sad.”做出適時回答。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看2a的圖片并讀題目“Listen and circle the correct answer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1.The 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when to have(a class party/a class meeting/a birthday party).2.They plan to have it on(Friday evening/Saturday afternoon/Saturday evening)”,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對聽力材料的內容進行預測。此外,筆者引導學生從2a的圖片和題目中所提供的非聽力因素“猜”得以下信息:圖片對話中的人物可能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這個男孩和女孩可能走在放學即將離開校園的路上;對話的主題可能是關于party或meeting;該party或meeting活動舉辦的時間可能是周五晚上、周六下午或周六晚上。
【設計意圖】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習能力。預測是很實用的一種學習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認知和方法,使他們進入各種猜想和預測中,并鼓勵他們用已知的英語句式進行表達,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猜測,期待同伴或教師給予他們印證猜想的肯定與激勵。這樣的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探索聽說未知的強烈欲望。學生靜待播放聽說內容,提高了學習的專注度。
2.聽
這個環節要求聽與做筆記同步進行,一邊聽一邊記錄筆記。教師布置聽的具體任務,可以幫助學生捕捉關鍵要素,包括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過程、結果和原因,從而初步了解聽力語篇的基本框架。這是提高學生聽的能力的基本策略,學生知道所聽的內容是什么,就會主動融入聽力訓練中。
【教學片段2】
活動2a和活動2b是一篇發生在Nelly和Mark之間的對話:舉辦班級晚會。
聽第一遍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記錄關鍵詞,并通過問題“ Who starts the conversation? Why does he/she start it? What are they mainly talking about?”使學生形成以下基礎語篇:Nelly starts the conversation because she wants to ask Mark to help her with the class party. They're mainly talking about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have the party and what to do at the party.
播放第一遍錄音,筆者指導學生關注聽力中的兩個關鍵問題:對話的主題和活動舉辦的時間,之后要求學生完成2a。教師可以與學生核對答案,請幾個學生說出答案的依據。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文章一開頭就提到了:I want to have a class party. 教師可讓學生回憶并說出這個句子。第二個問題涉及三個選項,對話中提到三個時間:today、tomorrow、Saturday afternoon.“Today”這個選項不對,因為對話提到這個原因:If they have it today, half the class won't come.“Tomorrow”這個選項也不對,原因是:Students will leave early to study for the test. Mark建議周末舉辦聚會:Why not have it on the weekend? Nelly表示贊同:...let's have it on Saturday afternoon. 筆者讓學生通過重復這些重要的信息點,發現自己聽力中的障礙,同時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出量,為后續的活動做準備。
【設計意圖】
聽的基本技能就是聽關鍵信息、聽懂大意和主題,而提高聽力水平的重要策略就是記筆記。學生做聽力的具體指令和任務后,更能專注于聽的過程,主動地邊聽邊精準地做筆記。
3.思
聽力中的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有助于學生將關鍵詞和習慣表達法結合具體語境加以運用。
【教學片段3】
筆者再次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思考:“關于聚會的準備工作,Mark和Nelly還需要考慮什么問題?”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以將關鍵詞匯記錄在筆記本上:a class party、half the class、let's have it、the day after tomorrow、study for、Why not、video、be bored、organize等。之后,筆者給學生兩分鐘的時間獨立思考,將問題和答案匹配,引導學生用完整句來回答問題,并讓他們鞏固第一條件句“If...will...”和一般將來時的運用,最后讓學生大聲朗讀。
【設計意圖】
學生善于做筆記與思考,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小組內分享記錄成果,互相補充、互相進步。
4.學
讓學生學習每篇聽力中新的詞匯和有用表達是開展聽說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在聽說中對話題、語音語調、功能與結構的學習。
【教學片段4】
筆者第三次播放錄音,讓學生跟讀模仿,體會對話中的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專注學習聽說材料中的新知識點,培養學生有意識地記憶新知識點,幫助學生克服自身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新知。
5.說
聽之后的輸出就是說的環節,成功輸出是檢驗本節聽說課成功的關鍵。教師留出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輸出新學的英語,讓學生能在學中用、用中學,遷移創新。
【教學片段5】
筆者導入活動2d:“閱讀Jeff和Ben關于如何準備聚會的對話,并回答問題“What are the two things Jeff and Ben talk about,regarding the party preparations?(food, games)”。
筆者通過進一步追問,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對話內容。
筆者播放2d的錄音,讓學生模仿、跟讀,體會目標句型在真實語境中的使用。
學生兩人一組,利用PPT表格中的信息,模仿2d中的對話,繼續拓展2a和2b聽力錄音中Mark和Nelly的對話。
【設計意圖】
兩人結對進行對話練習或以小組形式練習朗讀對話。學生可以使用恰當的動作、眼神、升降調,拓展對話中的語言表達,如學習水平較好的學生可以在模仿該對話的基礎上編寫并表演新的對話,即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主動模仿、遷移聽力語篇的對話結構和本單元的核心句型“If...will...”。
結 語
英語學習活動觀對培養初中生的聽說技能有指向作用。經過一系列教學活動,教師可以一步步引領學生從聽的語言輸入到新語言的創新性輸出,實現輸入和輸出的有效雙促進,保證培養學生聽說技能的有效性,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98750170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