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霞
摘 要:習慣養成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較為廣泛和基礎的應用,小學數學課程老師應該在結合相應的學科背景知識的基礎之上,對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進行相應的創新性教育教學,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文章結合習慣養成教育與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主要從小學數學課堂當前的現狀入手來進行相關的應用和論述,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習慣養成;核心素養
一、 引言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小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很高、但認知能力不足,很少會有復習或溫習所學內容的習慣。在小學數學的基礎學習階段,老師應該重視小學數學習慣養成教育,讓小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習慣驅使下的學習到原有認知角度中沒有認識到的知識以及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老師對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并沒有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起到良好的積極促進效果,在數學課堂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二、 習慣養成教育提升基礎知識掌握程度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階段,小學生要能夠運用簡單的定理和基本知識進行加減乘除等四則運算,對于小學生的數理基本知識要求不高,但容易出錯。這主要體現在小學生對于常用定理、基本知識掌握不夠,在運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張冠李戴”“魚目混珠”等錯誤的使用方法。究其根本,小學生對于定理、法則的理解不深,導致在使用過程中對題目產生了錯誤的判斷。如在對分數的加減乘除中,小學生往往分不清到底是分母不動、分子相加減抑或分子不動、分母相加減。除此之外,在簡單四則運算法則中,小學生對于基本的乘法口訣表背誦不牢,從而在實際運算中會出現乘積形式的轉變就不會運算或口訣的錯誤背誦導致運算結果出錯等現象。因此,在小學數學復習課堂之上,老師要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反復講解和深化,讓小學生能夠在復習課堂對新課當中尚未掌握或容易出錯的基礎知識進行多次回顧來加深印象。在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過程中,可以采取與新課授課模式截然不同的方式進行回憶式的講授,讓小學生在避免單調聽講的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已經學過的知識。在對基礎知識的習慣養成過程中,可以采取與新課授課模式截然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生自主式的嘗試講授,讓小學生在避免單調聽講的同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已經學過的知識。在進行多次回顧的習慣養成中,老師要在講解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入后期將要學習的知識點,并對前后知識點的內容加以總結。數學是連貫性十分強的學科,一定要重視小學生在前后知識體系和框架的建立,讓小學生在數學習慣養成上不僅能夠溫故而知新,還要有能夠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樣才能較為系統化和全面化地對已經學習過的基礎知識進行掌握。在平時的數學習慣養成課堂上,老師也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很多小學數學老師對小學數學習慣養成課不以為然,導致學生也以為習慣養成方式不那么重要,這往往就會導致小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對后面的學習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老師要在小學數學習慣養成課上給予足夠的重視,讓學生自己認識到習慣養成課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上好習慣養成課。
三、 習慣養成教育提升習題練習的集中性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在數學課堂上體現得尤為突出。在小學數學新課結束后,老師往往會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業,作為對當天所學知識內容的檢驗,并在第二天進行批改,及時從學生作業完成度以及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修訂。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也理應如此,但在安排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地點上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很多老師在上完數學復習課后就不布置相關的練習作業或者在放學后才安排家庭作業給學生完成,這在強調復習進度的數學教學上會產生一定的時間差。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學習、復習過的內容再進行練習只會在心理上使他們產成一種練習疲憊感,起不到良好的復習效果。這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小學數學基礎習題練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基礎,需要老師和同學在此階段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掌握和學習。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種種困難。例如,由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連,得到的封閉幾何圖形稱之為三角形。三角形是幾何圖案的基本圖形。簡單的三角形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以及鈍角三角形,按照三角形三條線段之間的區別又可以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這些三角形圖形具有各自明顯的特點和特征,小學生在區分過程中容易出現誤解,從而在解答題目上對很多圖形識別不清,導致出錯,理解上的偏差導致在實際應用解題過程中也造成了錯誤。對此,老師應該將復習中的習題布置在課堂上完成,比如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時間內,用前二十分鐘對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剩下二十五分鐘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隨堂測驗,就根據所復習的內容以及知識的范圍進行簡單有效的檢測,提高復習課堂中演練習題的集中性。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幫助老師及時檢測在復習課堂中還有哪些知識沒有講解到、同學們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以便為后續進一步學習中如何加強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讓他們在精神和思想動態上高度集中的方法,對所復習的知識立馬進行測驗也能檢驗出小學生自我掌握的程度,減少了在課余時間上對數學練習的數量,提高了數學復習課的質量。此外,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 習慣養成教育合理安排數學課堂時間
小學數學復習課不同于數學知識新課,學生對于知識已經產生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老師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對復習時間進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才能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質量。在小學數學教育階段,由于每個小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上要對學生進行不同教育程度上的區分,如部分小學生在性格心性上比較頑皮,在數學學習中容易犯一些粗心大意的毛病,但在知識掌握上較好,就應該對他們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教育;對于另一部分學生來說,可能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則需要在知識的講解和回顧上多下功夫。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生很容易出現習慣性錯誤,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做到有區別的教學,大多數學生都會犯的典型錯誤則應該重點進行強調。老師在復習內容上要做到較為靈活的變動,不能只知一味死板地進行知識的重復。教書即是育人,對于學生中掌握較好的部分同學,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而掌握不好的同學也要予以多加注意和關心,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針對學生在知識掌握上不夠牢靠的地方,老師可以根據在同學們作業出現錯誤次數最多的地方進行重點標識講解,增加對于易錯點、易混淆點的記憶。在糾正錯題的基礎上對復習內容進行調整,從而在復習時間上做到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