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呼喚教學模式不斷地創新,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的人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進行分層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符合當今的教學潮流。本文通過分層的研究,厘清分層的本質,開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素養的培養,使每個學生能夠充分成長,發揮分層教學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分層教學;語文素養;學科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4-0077-02
【本文著錄格式】錢鋒.厘清分層的本質,凸顯素養的培養——讓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有章可循[J].課外語文,2021,20(04):77-78.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認為:要使每個學生對所學學科都能達到掌握水平,必須拋棄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那種適用于所有學生的標準課堂教學情景和假設。這就要求我們老師打破小學語文傳統教學中“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實行分層教學,即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有差別的、分層次的教育,著重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新課標背景下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了“語言的構建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這四個方面,我們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著重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的核心素養。
一、理解分層教學的含義,深究本質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以及性格特征等不同的情況做出相應的分類,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是分層教育的含義。教育專家加德納曾說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有不均衡現象”,這可以說明人與人之間具有個性差異性。因此,現階段我們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育,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還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探索分層教學的原則,合理規劃
(一)能力相似的原則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需要對學生的能力、習慣等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各方面評估之后,再做出較為合理的決策。當然,教師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對學生的情況了然于胸,需要日常的觀察,或者進行一些小測驗來幫助教師決策。根據經驗,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能力層、發展層、提高層。能力層是指學習能力比較高,有一定的基礎,可以很好地接受知識的輸入,語文成績較為優異。發展層是指學習能力一般,但是學習有自覺性且有一定的上進心,語文成績平平無奇。提高層是基礎薄弱,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強,且沒有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語文成績較為落后。教師在進行分層的時候要盡量保證每一層次的學生的能力相差不大,基礎也處于相同的水平上。這樣水平相似的學生共同學習,面對難題時也可以一起討論,共同進步。而水平相差較大的學生,對同一問題思考的角度不一樣,容易產生分歧,不利于共同進步。
(二)共同進步的原則
教育分層的目標是促進學生之間共同進步,處于提高層或者發展層的學生在面對一些有思考難度的問題時,多次思考未果,這容易產生挫敗感,會影響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分層教育,不是讓學生產生優越感或者挫敗感,而是明確學生自身所處的位置,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學的意義在于讓每位學生都能夠體驗成功,這樣的成就感對于處于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生顯得較為重要。除了不同層次同學之間的共同進步,教師也要發揮自身專業知識,總結概括知識點,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同時對于語文這一學科,文化傳承也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灌輸,還要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三)公平公正的原則
分層教學,不是為了區分學生的好壞。在教師心中,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要一視同仁,甚至需要對處于提高層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低年級學生的心智沒有成熟,他們對教師的依賴性會更大,格外地注重教師是否遵循了公平性的原則。因此教師在分層教學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公平性,保護每一位學生,提高他們對語文的興趣,養成語文的核心素養。
三、實施分層教學的措施,凸顯素養
(一)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要明顯地區分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在結束這節課的時候可以達到的目標。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讓他們能夠循序漸進地學習課文內容。處于能力層的學生,在不同掌握課后字詞的情況下,對相應的課后習題也會有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制定更高要求的目標,在掌握課文的普遍基礎上,幫助他們進一步培養語文素養、家國情懷。處于發展層的學生就是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并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處于提高層的學生只是要求能夠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比如課后的字詞,對基礎的要求較高,而其余的目標可以適當放低。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節課為例,“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能力層的學生就需要理解為什么圓明園的毀滅有這么大的損失,以及諸如此類需要思考探究的問題。語文的學習首先要掌握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能力層的學生可以適當地提高學習的境界。畢竟學習語文是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重要途徑。
(二)合理分層
1.首先是對課堂內容進行分層。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我們教師要進行合理的提問。以學生能夠回答出問題為目的,以此決定提問的難易程度。學生與教師積極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既利于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引入課題之前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將學生帶入思考的氛圍中,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好的故事》為例,學生要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再進一步加深了解文章的深意。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對處于能力層次的學生要適當提高提問的難度,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靈活運用知識,以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對處于發展層的學生,可以提問稍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引導,幫助學生接近答案。對處于提高層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一些基礎性知識,例如課后字詞。課堂不是教師的獨角戲,提問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有效途徑。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探究是課堂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它也需要進行分層教育。這也是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問題等系列途徑達到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文章講述的內容概括就是相對簡單的問題,中心思想就是較為復雜的問題,而從文章中學到的知識就是發散思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思維問題,從層次的高低到探究問題的難易。
2.其次是對課后作業進行分層。我們逐漸意識到,課后作業并不是越多越好,科學的作業量才可以發揮課后作業的有效作用。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適當地增加能力層學生的作業量,或者是適當減少提高層學生的作業量。當然這種差距不能太明顯,畢竟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差距明顯可能會讓學生產生不好的情緒。除了作業數量的分層,還可以在作業質量上進行分層。處于能力層的學生要以探究性問題為主,發動思維,進行多元化思考。處于發展層的學生以鞏固型問題為主,鞏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課堂知識扎實之后,才能靈活運用知識。對處于提高層的學生來說,就要以基礎性知識為主,扎實的基礎知識十分重要。當然,我們也可以進行課后個別化的輔導,相對于其他層次的學生來說,基礎差的提高層是較為需要這樣的輔導,在體會到教師的關心之后還可以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對于學習積極性較高的能力層的學生來說,他們會對課上的內容思考之后,可能會產生困惑,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解惑。但我們教師要明確課后輔導并不是學習的主場地,它只是課堂的一個延伸和補充。
3.最后對教學評價進行科學分層。教師的評價對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著極大的影響。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評價,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籠統評價,這樣學生不會有成就感。教師通過細心觀察,對處于能力層的學生,時常激勵、贊賞,對于提高層的學生,時常鞭策,這樣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是沒有內容的敷衍,而是要在觀察之后進行的客觀的評價。
四、結語
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語文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實施分層教學的模式,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充分了解分層教學的本質之后,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既培養了語文的核心素養,也增加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林娜,王衛.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6).
[2]蔣宜榮.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6).
作者簡介:錢鋒,1978年生,浙江海寧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