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吉福
【摘 ?要】近些年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體育成為新的改革點。作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抓手,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日益提上進程。本文研究了初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相關問題,探索了教師在體育校本課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針對現階段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初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6-0010-0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utian Zheli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China) XU Jifu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y country's education level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physical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become a new point of reform. A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increasingly being advanced.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explor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eachers in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curriculum.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sues
校本課程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模塊,在補充課程內容、豐富授課方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更加適合學生的興趣需要,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認識到了校本課程的積極意義,投身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中,結合本校的實際教學狀況建設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舞獅、擺棕轎、媽祖操、花樣跳繩、竹竿舞、南拳等課程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得到充分展現。
一、初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一)有助于拓展教學容量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最直接的影響是豐富了體育教材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程選擇機會。單純的體育教材受篇幅限制,在內容方面只以傳統的籃球、羽毛球等運動作為學習選項,沒有對這些運動進行內容拓展,不能有效滿足學生的體育學習需要。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使原有課程內容得到充實和完善,加入符合學生興趣需要的內容,對推動體育教學順利進行具有積極意義。體育校本課程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在形式上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合理選擇。對舞獅、擺棕轎、媽祖操、花樣跳繩、竹竿舞、南拳等課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進行相關校本課程學習,一方面能夠有效滿足自身興趣需要,另一方面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二)有助于融合地方特色
濃郁的地方特色是校本課程最具個性化的體現,開發校本課程時可以選擇當地具有代表性的資源元素作為課程構建的著眼點,使校本課程在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體現當地特色,發揮傳承校園精神、弘揚地區文化的積極作用。因而在進行初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時要充分考慮地方體育特點,如南方地區可以開設舞獅、擺棕轎、媽祖操等具有傳統文化承襲的課程。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要堅守體育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健康成長的信念,開發內容一方面要著眼于弘揚體育文化,另一方面要體現時代特色和時代風貌。與當代中國發展道路相悖離的體育活動不能成為校本課程的選擇對象,體育校本課程應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從心理健康、飲食健康、鍛煉健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讓學生在獲得心理滿足的同時切實得到了生理上的鍛煉,以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二、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體現
(一)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入校本課程內容
初中的體育課程多以室外訓練為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融入校本課程內容。例如,南拳課程在體育教材中并沒有大篇幅體現,但教師可以通過校本課程設置專門的南拳教學版塊,對南拳的攻防術進行講解,并引導學生進行對抗實踐的訓練,使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理解課程內容,更加精準地把握南拳應用的要領。校本課程內容與體育實踐教學的結合不僅體現在技藝教授方面,更應體現在體育情感的熏陶中。南拳隸屬武術,同一門派的弟子多是進行共同學習,體現著團結友愛、拼博奮進的體育精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增加良性互動,受到這種優秀品格的陶冶,培養健全的人格。
(二)健康知識傳授中融入校本課程內容
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心理認知層面并不完善,在生活習慣上需要教師的引導,因而體育校本課程的內容應與心理健康、飲食健康方面相結合。現階段許多學校在校本課程中設計了飲食健康的相關內容,例如對均衡營養、科學膳食的有關知識進行傳授,對一日三餐應當如何安排、每天應當攝入多少營養、哪些食物同吃會引發問題、各個季節適合吃的食物有哪些等內容進行講解。但很少有初中的體育校本課程中會對心理健康進行專門講解,這部分知識的傳授一般體現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以花樣跳繩為例,部分男生對花樣跳繩抱有偏見,認為這是女生的項目,因而即便他們在這一方面有較強的運動天賦仍不會選擇這項課程學習,體育教師在進行校本課程教授時可以針對這一現象進行講解分析,讓學生以平等的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課程。
(三)鍛煉能力培養中融入校本課程內容
素質教育下學生的能力培養成為各個學科建設的首要目標,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模仿能力等,這項任務的達成離不開校本課程的滲透。以培養學生動作的協調能力為例,竹竿舞課程的開展對培養學生手腳協調能力非常關鍵,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能夠不斷得到鍛煉,通過興趣活動提升自身的協調能力。同樣,舞獅等體育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也有重要意義,在進行舞獅時學生能有效理解動物的運動形態,同時體會到體育文化的魅力。
三、初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對于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遵循整體性的原則,整體性的原則指的是既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化特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整體的教學目標必須與國家規定的初中體育課程在大體方向上一致,最大化地保持兩者的協調性,在此基礎上再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研究。因此,在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中,一定要避免局限于某個框架或某個領域,要從初中生的實際情況,遵循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形勢進行開發,實現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優化。
(二)突出特色原則
對于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突出當地的特色,一方面在開發過程中可以融入當地的民族體育特色、經濟文化特色、教育特色、環境特色等,將這些屬于本土化的特色資源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中,這樣學生在學習和參與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熟悉,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在開發過程中要突出本校的特色,結合本校的辦學理念和實際學情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身體素質等,充分利用和開發現有的體育資源來實現體育校本課程的優化和完善。
(三)合理性原則
對于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一定要遵循合理性的原則,即學校的校本課程以與國家及地方的體育課程教學目標能夠相互融合、有效銜接,打造科學合理的體育課堂。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合理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定要在學生身體素質接受范圍內進行校本課程內容的開發,以此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良好的體育習慣,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對于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水平、提高我國青少年兒童的健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初中體育教師應積極投入課程開發,在教學中對校本課程進行合理利用,不斷完善原有體育教學內容,增加體育教學形式,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僅收獲學習的樂趣,更收獲到良好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蔡建國.南通初中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19(18).
(責任編輯 ?王小飛)
37915003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