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蕾 馮笑琳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美術課程提出了明確要求:突出美術課程的實踐性、人文性、視覺性和愉悅性的特征。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的剪紙藝術,既能愉悅視覺又能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與新課標要求不謀而合。剪紙藝術融入到小學美術課程中,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動手創造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對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剪紙藝術;綜合素養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能夠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和創新探索能力。湘教版小學美術教材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美術技能的前提下,教師一直致力于通過豐富教學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和綜合素養。在小學美術課堂融入剪紙教學,讓學生走近剪紙藝術,引起學習興趣,鍛煉動手動腦探索能力,在剪紙過程中培養學生空間構造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水平。
一、剪紙藝術的內涵
剪紙藝術在中國歷史的北朝時期就已出現,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在隋唐和宋代,剪紙技藝已經成熟,明清時期達到高峰。剪紙是指在紙上鏤空剪刻,形成栩栩如生的人物景象。在長期的社會發展和生活實踐中,剪紙又加入了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染色等,使剪紙藝術有了更深更廣的表現形式。剪紙分類頗多,依據地區分為南京剪紙、揚州剪紙、安塞剪紙、隴龍剪紙、浮山剪紙和蔚縣剪紙;按紋樣可分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用、鱗介、花木、果菜、山水、昆蟲、世界奇珍、現代器物共十一類;按用紙及制作分為單色剪紙和復色剪紙。不同種類的剪紙由于地區不同風格迥異,形成了各自的剪紙特色。其中南京剪紙作為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已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此璀璨奪目的剪紙藝術需要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二、小學美術課堂融入剪紙課程的意義和探究
第一,在小學美術課堂融入剪紙課程,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傳統單一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情緒,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因自控能力較弱,還沒有完全的自主學習能力,容易產生溜號厭學等狀況。本身對于繪畫缺少興趣的學生更容易被課堂排除在外,達不到教學目的。在美術課堂上開展剪紙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說,形式十分新穎,容易引起好奇心。教師借鑒一些剪紙作品,例如形態各異的“大公雞”剪紙,當活靈活現的動物剪紙出現在學生面前,大家目光馬上會被吸引并且驚嘆剪紙技藝的高超。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自覺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積極探索新鮮事物,在教師引導下更容易完成知識和技巧的傳授。同時,對于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來說,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也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為以后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打好基礎。
第二,在小學美術課堂融入剪紙課程,能夠鍛煉學生動手動腦和創造能力。加入剪紙課程的美術課堂,學生需要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結合空間想象能力構建作品的完成順序。通過簡單的裁剪工具:一把剪刀,結合相應技法,就能剪出千變萬化的文字、動物等不同造型,既鍛煉了動手動腦能力,又增強了個人信心,為今后學習提供向上的積極動力。形象的“小鳥”、逼真的“魚兒”、漂亮的窗花,當學生看到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通過細致觀察認真思考,用自己的雙手剪出不同造型。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表達個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的每個作品都要給予肯定,重視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個性創造。面對教師表揚學生會由衷產生一種成就感,增強學習信心,對學習產生極大熱情,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在小學美術課堂融入剪紙課程,能夠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熱愛,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有著重要作用。剪紙藝術歷史悠久,經過多次社會變革代代相傳和改進,如今的剪紙藝術已經是中華民族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體現。剪紙藝術是我國教育資源中寶貴的一部分,是小學美術和藝術課程的重要元素,是小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通過剪紙教學,學生不但能夠掌握傳統剪紙技藝,還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剪紙文化多姿多彩,剪紙作品多種多樣,想要全面的將剪紙藝術呈現到學生面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目前小學美術教師大都沒有專業的剪紙技藝和培訓,只能將相對簡單的剪紙作品呈現到小學課堂中。這需要學校和剪紙藝術組織共同聯合,定期開展教學調研和剪紙技藝交流,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為更好展現剪紙藝術水準做好鋪墊。學校可以邀請民間剪紙藝術傳承人到校為學生現場講授剪紙技巧和剪紙文化,在高水平的剪紙作品面前,學生更容易投入到剪紙學習中來,對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美術剪紙課程的設置,應該遵循由淺入深的理念,將寶貴的傳統民間藝術呈現在小學美術課堂中。例如可以從相對簡單的文字、動物和花草等剪紙作品入手,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容易在腦海中構建作品形狀,操作起來容易成功,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高教學效果。對于稍高年級,可以過渡到技法相對復雜,線條相對細微的剪紙作品,可以融入剪、刻、撕、染等多種剪紙技法,展現出更有內容的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創造能力。顯而易見,剪紙課程融入小學美術課堂,豐富教學內容,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和審美能力,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影響。
結束語:
總而言之,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座瑰寶,它的種類和表現形式十分豐富和多樣,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更好的開展剪紙藝術的課程,是每位教師同仁需要思考的問題。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夠對小學美術課程融合剪紙藝術的相關教育研究有所啟發,對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桂平.淺談小學剪紙校本的開發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4):160-161.
[2] 王宏偉.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7(06):75-78.
[3] 周麗娜.情趣興趣為基,實踐創新為主——小學美術教學《剪紙》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美與時代(中),2016(11):106-107.
365250033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