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存
摘 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發展,閱讀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的同時,增加閱讀量,通過確定群文閱讀主題,開展個性化理解閱讀等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思維,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喜歡閱讀、熱愛閱讀。為此,本文將對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7-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68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缺少閱讀興趣,不能進行自主閱讀,只是在教師要求下,對教師提出的必讀書籍進行淺顯閱讀。長此以往,不但影響學生閱讀面,還會阻礙閱讀教學的順利實施。群文閱讀是由教師將所需閱讀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依照初中生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開展閱讀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其可以積極投入到課堂閱讀當中,從而拓展學生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素養,為今后語文閱讀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利于群文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閱讀訓練中,真正提升自身的閱讀技巧,更能夠使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技巧應用力。并且,多文本的共同閱讀,能夠實現幫助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橫向對比,這樣也能確保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針對同一主題閱讀內容進行不同文章的有效應用,這樣基于對文章的記憶,就能幫助學生在開展自主練習時,可以針對自身記憶當中的文章進行應用,同時也能保證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力[1]。
對此,教師應該利用群文閱讀的特點,并確保在課堂教學活動創建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才能夠使群文閱讀可以真正實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除此以外,群文閱讀的有效應用,還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效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更能夠將課堂閑散時間預留給學生,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通過自身思維的發散來進行交流探討,這樣也能夠幫助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真正帶動自身創新意識的有效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并保證可以糾正學生在閱讀時的一些錯誤,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真正掌握閱讀的技巧,并提高自身對閱讀內容欣賞力的有效發展。
(二)優化學生的閱讀思維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更新,在當前階段中,素質教育使得傳統教學活動的開展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針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情況而言,必須要有效利用群文閱讀來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重新規劃,這樣才能夠真正摒棄過去的單向教學,并通過全新的閱讀方式來打開學生的閱讀思維,從而使單向教學轉變為多向互動,并通過交流探討來實現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針對傳統閱讀教學活動而言,群文閱讀教育模式更加具有自主性,它既能夠幫助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選擇趣味性的閱讀讀物,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更能夠使學生在多文閱讀時,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并拓展自身的視野,進而確保學生的發展更具全面性。除此以外,高效率的群文閱讀,也能夠實現對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優化,并確保通過對資源的整合來實現推動學生思維的有效發展[2]。
二、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打破傳統教學束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從傳統教學角度進行分析,教師應嚴格按照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而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只能進行機械化的學習。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閱讀教學的局限性,教師可以依據課文的內容、作者特點等組合群文,包括將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組合成同質異化的群文,也可以將不同作者相似內容的文章組成同化異質的群文,通常群文的組成在3-4篇為宜,使學生從多元視角對相似的內容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此外,在選擇群文閱讀主題方面,教師也可以按照文章題材、中心思想、表達方式以及作者等形式進行選擇,并將選擇好的文章進行重新組合,或是圍繞某篇文章的主題帶領學生進行集中學習,以便學生可以對不同的文章類型進行分析對比,快速掌握該類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確作者寫作時的心情以及寫作背景,從而與作者達成情感上的共鳴。在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在課前預習中拓展學生學習思維,使其可以緊緊跟隨教師教學思路進行學習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傳統閱讀授課模式,讓學生在課前多閱讀幾篇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思維,使其能夠在課堂閱讀中快速抓住文章中心點[3]。
(二)注重群文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由于群文閱讀教學屬于新型閱讀教學模式,學生在最初接觸群文閱讀時,因自身缺少閱讀技巧以及閱讀經驗,無法充分體現群文閱讀教學優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了解學生日常閱讀量,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群文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會讀書,讀好書,使其在增加閱讀量的同時,能夠對群文閱讀方法予以靈活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群文閱讀方法滲入到日常授課當中,并找到文章與文章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為了提高學生群文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文章的異同之處。這樣學生在群文閱讀對比學習中,就會自行掌握文章作者的寫作手法、題材等相關方面的異同之處。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將注意力放在帶領學生分析探究文章材料上,然而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有限,無法對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將理解停留在淺層閱讀上,未能對文章進行高層次的精神體悟。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學科存在極大厭煩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本班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群文閱讀拓展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尋找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章帶領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既能增加學生閱讀量,又能豐富學生閱讀情感,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理解能力與感悟力。
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做閱讀筆記,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記錄,不僅可以使學生在記錄的過程中對所記錄的內容進行重復性記憶,同時也便于學生在后續復習過程中有所依據,可以對知識進行二次學習,鞏固學生對閱讀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粗讀和細讀兩種模式進行群文閱讀。在進行閱讀之前,學生應將需要閱讀的所有群文都準備好,并進行逐一閱讀,注意不應漏掉任何一本,以此真正達到群文閱讀的目的。在選擇好一本群文閱讀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粗讀,從而對文章的大概內容有一個基本了解,以此為第二遍的細讀做好鋪墊。而在細讀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支筆和一個日記本,將閱讀過程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摘抄和記錄,并在閱讀所有群文后,對相似文章的內涵進行對比,以此總結所閱讀群文的共同點和差異性。此外,還應通過后續的重復性學習將這部分知識變為己用,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效率。
(三)開展個性理解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維意識,且不同學生的思維模式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開展差異化的群文閱讀教學,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群文閱讀教學效果。比如,有一部分學生喜歡閱讀中外古典名著類的書籍,教師就可以將這部分書籍按照作者、內容、主題內涵等進行群文組合。而對于喜歡閱讀現代文學的學生而言,教師則可以將這類的書籍為學生進行歸集,以此為學生的個性閱讀創設空間。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應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自己則在旁邊起到引導的作用,鼓勵學生對文章予以個性化理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具有相同閱讀興趣的學生在同一個組別,以此便于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同時,同質型學生在同一個組別進行閱讀,也便于學生開展閱讀討論,提高學生的群文閱讀理解能力。而學生在進行組內閱讀的過程中,倘若學生在群文閱讀教學時遇到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分析來解決問題。倘若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并在自主討論中產生較大的意見分歧,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學生便可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探究文章,使其可以在思考中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加強學生思維理解能力,并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鼓勵表揚,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還能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以外,還可以為學生尋找與教學內容風格迥異的文章進行閱讀,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兩類文章風格進行對比,培養學生閱讀思維,拓展學生閱讀視野,避免學生在單一主題模式下思維受限。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空余時間,為學生推薦與教學內容不同的文章進行閱讀,使學生運用客觀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但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為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案,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通過語言鼓勵等方式提高學生自信心,為學生今后學好語文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勁松.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0(33):270.
[2]張瀝文.基于部編教材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0(3):100.
[3]馮蓓.基于群文閱讀的初中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整合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