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剛
摘 要:“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為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將其利用到農村中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互聯網+”高效、便捷的特點能夠不斷豐富高中數學課堂的內容,將相應的知識點更加形象地為學生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通過更具體的學習過程,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數學;學科素養;實踐與思考
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在教育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農村中學應當如何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結合時代特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為了應對高考,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過分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優化和創新,難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仍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高中數學課堂缺乏啟發性、探究性和實踐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借助“互聯網+”可以不斷優化創新高中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加強教育創新,不斷提升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一、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接受教育、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養成適應社會發展,并能夠滿足個人終身發展需求的必要因素和關鍵能力。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學習中和生活中的困難。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從而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重大影響;對于社會來說,應加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構建更和諧的社會[1]。因而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全面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導教育,這也是課改對高中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新的要求,是高中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素質教育,教師要加強教育創新,采取積極的措施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高效開展教育工作。
二、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高中教學內容單一,缺乏價值
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為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思考,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幫助學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全面提升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而在現階段的農村高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仍有大部分教師認為互聯網的實際利用價值不高,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仍有大部分教師采用傳統板書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把教材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而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材中的內容并沒有充分挖掘,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延伸,過分依賴教材,從而降低了高中數學課堂的質量。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得高中數學課堂缺乏應有的活力,難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農村高中教學形式乏味,缺乏互動交流
將“互聯網+”應用到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能夠不斷豐富其教學形式,不斷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讓學生能夠選擇更適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在現階段的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仍有大部分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形式,難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加強與城區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資源共享,縮短城鄉教學質量的差距。正是由于教學形式上的偏差,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局限封閉,缺乏有效性和靈活性。學生的邏輯思維得不到有效提高,降低學生的學習體驗,難以讓學生在與教師互動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思維的啟發,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習效率。
(三)農村高中教育資源薄弱,教學模式陳舊,缺乏靈活性
在農村地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主要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生的解題思路得不到有效的創新和發展,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當中,最主要的還是要通過科學靈活的教學,增強高中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因而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好農村高中現有教學資源,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點的理解。而在數學思想方法的綜合應用過程中,要全面提高農村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縮小城鄉教學質量的差距。由于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薄弱,教學模式陳舊,缺乏高中數學課堂應有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難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和成長。
三、基于“互聯網+”的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思考
(一)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作為一個強大的信息集合,將“互聯網+”應用到農村高中數學教學中能夠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增強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因而在農村中學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能夠充分意識到互聯網對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積極影響,從而學會利用互聯網來捕捉有價值的教學信息,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2]。例如,“解析幾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在海量的資源信息當中尋找合適的教學資源,保障相應的教學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解析幾何的學習過程中能夠聯系前期所學的知識點深入探究和分析。例如,在教學高中數學直線與圓的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和空間,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和啟發,綜合利用微課等眾多優秀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加強對曲線方程的理解,從而確定類型,由此向直線與圓錐曲線等相關內容的過渡,加強與曲線有關的極值問題的探究和解析,讓學生能夠學會應用對稱性來證明與曲線有關的幾何問題。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全面加強對學生基本運算能力的培養,從而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互聯網,不斷豐富農村高中數學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加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
(二)拓寬教學的范圍,加強師生交流
作為一種高效的交流方式,將其應用到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當中,能夠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加強城鄉師生之間的溝通。在師生交流互動的環節中,加強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以互聯網作為學生溝通交流的媒介,通過溝通交流,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互聯網+”為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網上討論群,讓學生能夠將其課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直接發到群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思考,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3]。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下時間充分借助“互聯網+”不斷拓寬其學習的范圍,更深入地學習,全面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函數”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值域和定義域的理解,有效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下發到班級群,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和復習,進一步加深學習的印象。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在班級群中進行有效的討論,在討論交流時尋找最優解,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函數最值的理解。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利用互聯網平臺,分享學習方法
每一個教師都有獨特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又有著相應的差異。在農村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能夠通過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在網絡上尋找高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的共享,實現有價值信息的融會貫通,以便將相應的知識點更加直觀地呈現到學生的面前,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全面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和啟發[4]。例如,在“三角函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變式提問的方式有效驗證學生的學習狀況。將好的學習方法發表在網絡上,為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參考。在三角函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辨識提問,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對三角函數的理解和應用。借助互聯網這一開放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討論的環節中,以綜合利用定義法、直接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多種重要數學思想,全面加強基礎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借助“互聯網+”及時分享好的教學經驗,讓更多的教師能夠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不斷優化高中數學課堂。在此環節中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增強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全面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啟發,在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有效的指導和實踐,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會應用“互聯網+”不斷強化學習,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領悟,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總之,在農村中學教學中,借助互聯網能夠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為高中數學教學活動提供有利條件,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和啟發。因而在現階段的農村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積極創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利用互聯網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耿彩芳.互聯網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30):142.
[2]王國慶.高中數學概念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34):102.
[3]武彬,劉旭.淺談如何培養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18(32):106.
[4]劉文強.基于合作探究的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之邏輯推理培養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9(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