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山
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體育是一門重點學科。隨著新課標改革工作的開展與深入,教師更注重對小學生實施創新的教學手段,旨在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師將游戲運用于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就是一種創新的教學形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為小學生打下堅實的體育基礎,也將對新課標教學工作進行實效性的貫徹落實。
關鍵詞:巧設游戲;創新教學;小學體育課堂;策略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教育工作大力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創新的教學手段,體育科目亦然。教師將游戲形式與體育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調動小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熱情,也能提高學生自主運動的能力,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愛上體育活動,收獲理想的教學成果。
一、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教師想要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順利實施創新的游戲化教學策略,首先應該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現狀有一個總體的了解,明確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制訂有針對性的游戲教學計劃,才能消除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弊端,實現創新教學的理想??v觀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現狀,教學效果并不樂觀,經過深入分析和研討,我們總結了現今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四個主要問題:第一,教師的教學思路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限制,對體育課程沒有高度重視,對提升小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性不以為然,忽略了備課工作,也沒有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導致體育課變成自由活動課,使體育教學失去了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作用。第二,教師的教學手段缺乏創新,沒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合游戲或競賽等創新形式,使體育課堂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更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產生抵觸心理,造成學生放棄參與體育活動的不良現象。第三,教師沒有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學生常?!半S大流”漫無目的地活動,對學生個體運動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明顯,也極大程度地降低了體育教學的效率。第四,教師沒有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課程結束后不評價或者沿用陳舊的評價形式,既不符合新課標教改的教學理念,也很容易打擊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影響體育課堂教學效果[1]。
二、巧設游戲,創新教學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一)教師熱愛學生,營造輕松的游戲教學氛圍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順利開展游戲教學,必須先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教師一定要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生,經常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掌握小學生的體育基礎和學習理解能力,以小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和興趣愛好為切入點,為學生制訂人性化的體育游戲教學計劃。教師和學生積極溝通的過程,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具有拉近師生距離、促進師生關系的作用。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關系,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當學生對教師產生喜愛、欽佩、尊重等情感時,學生更樂于對教師敞開心扉,表達內心觀點;這也有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降低學生的思想壓力,打消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抵觸情緒,為學生提供發展體育游戲興趣的舒適空間;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也為教師順利實施游戲化創新體育教學策略做好前期的鋪墊工作。
(二)積極溝通了解,設計適合學生的游戲項目
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進行游戲教學前,首先應積極和學生溝通,結合體育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游戲項目。教師應考慮小學生處在特殊的年齡階層,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弱,如果游戲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小學生就很難把游戲和體育運動的概念聯合起來學習和理解。因此,教師選取的游戲內容應該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在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內,才能從根本上培植學生的運動意識。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對游戲項目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游戲內容一定要積極向上,保證能夠對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產生正面效用,杜絕低劣的游戲內容,以免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偨Y下來,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設計的游戲項目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性:第一,適宜性。游戲項目的內容要與運動相關,滲透與學生日常相關的生活元素,使學生的體育素質在游戲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第二,趣味性。興趣是學生產生一切學習活動的起始點,多數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態度都是興趣使然,所以教師要設計具有趣味的游戲項目,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第三,安全性。教師一定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可操作性強的體育游戲項目,為學生排除一切安全隱患,為學生在體育課堂安全游戲、快樂運動保駕護航[2]。
(三)利用游戲導入,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
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的原因,綜合學習品質還不夠完備,常常表現出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工作的初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小學生大多數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等心理和行為特征,教師可以將這些特征充分利用起來,在體育課導入新課的環節采用游戲形式,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輔助教學的目的。游戲形式不僅深受小學生的喜愛,還可以喚醒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探索動機,為學生創造釋放天性的機會,培養小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教師以游戲導入新課,可以讓體育課堂教學工作更加順利流暢地鋪展開來,同時實現創新體育教學的目標。
(四)指導游戲方法,鍛煉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也是一項最重要的體育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的游戲教學策略時,應該密切關注、指導學生的游戲方法。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做游戲示范,既增加了師生互動,也能讓大部分學生掌握游戲技巧,然后再以大部分學生帶動剩余的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能,并逐步形成樂于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強化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同時,也有效培養學生的健康行為,彰顯游戲教學在體育課堂的優越效用[3]。
(五)把握游戲難度,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準把握游戲項目的難度設置,如果游戲形式過于復雜煩瑣,會帶給學生思維理解和身體活動的雙重壓力,不僅無法發揮游戲教學的作用,還會影響原本的教學效果;如果游戲太簡單,學生的思考能力和運動能力則得不到顯著的提升。只有適當的游戲難度,才能發揮游戲教學的真正效用。這一步教師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對于體育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游戲難度;對于體育能力較弱并且對運動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降低游戲難度,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消除對體育游戲的畏懼心理。
(六)組織體育競賽,培植學生的團隊精神
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實施創新教學計劃時,可以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勝心理,在游戲教學的基礎上組織體育競賽。競賽不僅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的主要途徑。體育競賽中既含有游戲概念,也因為有勝負之分,進一步驅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活學生的進取精神。學生為爭得競賽的勝利,必然會努力訓練、協同合作,這個過程在無形中也培植了學生的團隊精神,促進學生體育能力增強的同時,也完善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七)設置游戲規則,提升學生的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一項學生在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兩項素養基礎上的升級版素養,體育品德是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遵守運動規則或比賽規則的行為,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學生具備優良的體育品德,對維護社會規范、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將游戲引入體育課堂教學中時,應該設置明確的游戲規則,比如規范游戲動作、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游戲要求、在其他人進行游戲時不發出干擾的聲音和動作等。讓小學生形成規則意識,規范游戲行為,引導學生在體育游戲活動中遵守既定規則、尊重他人,養成公平競爭的優良體育品格,促使學生的體育品德健康發展,體育核心素養得到顯著強化,最大程度地發揮游戲教學在體育課堂中的實際作用。
(八)調控游戲時間,明確體育課程教學重點
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實行游戲教學策略,主要是為了實現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注意游戲教學內容的設計比重,對學生的游戲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控,避免學生過度沉迷游戲,忽略了對體育技能的學習和鍛煉,導致學生本末倒置、因小失大的不良學習情況。教師在設計游戲內容時應結合體育課程的教學重點,不能脫離體育課的教學綱要,然后再引導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抓住體育學習重點,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得到更有價值的收獲,運動能力和體育素養都有實效性的提升,實現游戲教學在體育課堂的完美滲透,取得寓教于樂的理想教學成果。
(九)完善評價機制,增強游戲教學效果
教師在體育課堂開展游戲化教學工作過程中,還應該在教學計劃中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使教學計劃有始有終,增強體育游戲的教學效果。上述我們提到了分層教學策略,教師在評價時也應該結合學生個體體育素質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對于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該適當地提高評價標準,促使這類學生堅持不懈、不斷超越自我;對于體育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也不要疾言厲色地訓斥,而要盡量采用鼓勵式評語,保護這類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保持參與體育游戲的興趣和熱情。與游戲教學相匹配的評價機制,不僅可以顯著增強學生進行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催化劑,這一步至關重要、不可或缺。
綜上所述,游戲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形式。教師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推行游戲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也能讓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同步發展。因此,教師應該不斷研討,為學生探求更多富有趣味的體育游戲項目,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讓學生收獲到快樂,實現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理想。
參考文獻:
[1]李銀冰.體育教學中游戲的選擇和實施探討[J].成才之路,2019(36):86.
[2]王玉娟.淺談小學體育游戲化教學策略[J].才智,2019(36):142.
[3]邢毅剛.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