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鋒
摘要:新課改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活躍他們的抽象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落實育人計劃,是數學教師的職責所在。重新構建教學模式,將更多精力放在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關系,數學教育獨具特色,未來的發展前景將一片大好。基于此,本文特意從幾個方面出發,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培養策略做出了總結分析,希望能為其他的數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分析;探究
引言:
小學數學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創新實踐,實現學科成績的不斷進步,對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主體優勢的不斷提升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活躍學生創新思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使學生積累下豐富的知識經驗,教學效果越變越好,實踐工作有序推進后,能夠走向更大的成功。
1、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極有利于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創新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摒棄傳統固化的教學觀念,更好地實施情境教學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他們的創新思維,幫助小學生學好基礎的知識,思考簡單的問題,遠比一味地灌輸指導好得多。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引發小學生的積極思考,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主動學習意識,教學計劃的具體執行就會變得異常順利且高效[1]。比如,學習“年、月、日”時,可通過情境的創設提出這一問題:今年小明過生日的時候,媽媽給他買了兩件禮物,并對小明說“你的生日較為特殊,每四年才能過一次,所以媽媽特意買了雙份禮物?”通過這一真實的對話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如下問題:為什么小明四年才能過一次生日呢?學生聯想自己每年都會過生日,自然會產生好奇心,主動的進行分析。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
2、及時轉變師生角色
絕大多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都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問題束手無策。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普遍更重視學生分數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自覺就會忽略其他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改中表現出了明顯的培養創新能力方面的欠缺。為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該切實做好課堂角色的轉變。比如,學到“圖形計算”時,為了達到一方面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完成由“教”過渡至學生的“學”中去的目的,教師可鼓勵學生多加獨立動手,裁剪出需要的圖形,讓學生獨立思考,說出不同形狀之間的區別,進而提問學生“應該如何把這個平面圖形折疊成立體圖形呢?”引導學生形成立體圖形的概念,進一步推進教學內容,使學生自身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學,讓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輔助引導作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要為學生預留下充分獨立思考和動手的時間,幫助、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養成。
3、挖掘學生創造潛能
現代創造學理論告訴我們: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這種潛能是可以開發和培養的,僅僅是每個人所展現的形態、程度、質量不同而已。大量的思維研究成果也表明: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造力,普通人和人才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問題是缺少一把打開這座神秘宮殿的鑰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創造熱情,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思路,保護學生的奇特想象,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于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2]。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進行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求異思維。同時,課堂上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發揮他們潛在的創造才能,要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不僅開發學習成績優秀的和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創造力,而且還注意開發學習成績差和陷入困境的學生的創造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和挖掘,創造性靈感火花得到較多的撞擊機會。
4、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大膽嘗試,為學生安排創新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嘗試創新的自由度,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3]。比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筆者先用絞筆刀將鉛筆絞成一個圓錐,隨后提問:請同學們設想一下,這個圓錐和剛才的一截圓柱有怎樣的關系,讓學生各說出自己的設想。當認為同學們的設想都是合理的,接著問:那么,圓錐的體積究竟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有怎樣的關系呢?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圓柱圓錐、水,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動手合作操作討論,結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的結論。接著我又問:誰能說出具體理由來?有的小組代表說:我將灌滿圓錐的水往圓柱里倒,結果3次將空圓柱倒滿,因此,我們小組得出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3倍。有的小組代表說:我是將灌滿圓柱的水往空圓錐里倒,結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圓柱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錐體積的3倍,反過來說,圓錐的體積就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一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創設了好的思維情境。通過小組合作、操作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創新是時代的要求,小學生是未來時代發展的希望,當小學生遇到創新將會迸發出無盡的可能。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按照相關要求活躍學生們的創造思維,逐步實現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至關重要,這項工作雖然艱巨卻值得所有教師為之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陽陽,馬霞.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9(02)155-156.
[2]黃子韜,劉文雅,張華.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化培養[J].教育現代化,2019(08)201-202.
[3]孫志斌,白雪松.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8(37)99-100.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劉灣街道辦事處紅旗小學?陜西?商洛?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