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賢
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依然存在著學生興趣不高、作文素材積累意識不強、教師寫作指導不夠完善、評價方式有所欠缺等問題。為了解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走上快樂寫作的道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與對策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和基礎,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小學生應學會書寫、學會閱讀、學會理解、學會感悟。慢慢地,他們還會學會如何表達、如何交流,甚至掌握編織語言的技巧,提升了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出更深刻宏大的價值觀念。那么,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目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否已經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是否已經能夠充分帶動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還需要在何處進行更加細致的調整?這些都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反思的問題。
一、激發興趣,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便是寫作教學。寫作與閱讀是不可分離的,如果學生不會閱讀、沒有積累、語言素材匱乏,就無話可說、無話可寫,自然也就會排斥寫作。所以教師在教學生寫作的時候,要反思一下是否做到了讀寫結合。我們總是會對學生說讀得多了自然就會寫了、要將閱讀的內容活學活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然而這種抽象的概念并沒有在寫作課堂上得到進一步的實踐,學生更不會領會教師的意思。
我們平時讓閱讀以一種什么樣的方式出現在學生的視線中呢?我想,閱讀大概與做閱讀筆記、做閱讀題等密不可分,這也是長久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的常態。確實,讓學生寫閱讀筆記是為了引導學生積累和總結閱讀感受;讓學生做閱讀習題,是為了讓他們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思考。在國家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備受關注,因為語文學習的精髓就在于閱讀,只有讀才會有感,只有感才會去說去寫。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量增加了,寫作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可以從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入手,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想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為學生篩選閱讀素材。
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通過廣泛的閱讀有序提升人文素養。對于正在快速汲取思想養分的小學生而言,課外閱讀素材是其自由探索的“曠野”,也是其洗滌認知、熔煉心靈的“圣地”。因此,語文教師應主動參與到學生閱讀計劃的制訂中,在不過分干預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有益的書籍。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想要讓興趣引領學生進行閱讀,就要應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手段被逐漸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微課教學方式,通過制作微視頻的方式,融合動畫資源帶領學生閱讀文本。教師通過制作5-10分鐘的閱讀微視頻,吸引學生的目光,然后讓學生進行高效閱讀。最重要的是,微視頻精簡、便捷的特點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還要有效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電子白板具有專門的屏幕批注、區域遮擋、局部放大、編輯存儲、錄制回放等功能,可以更好地推進在閱讀過程中的師生互動。
二、聯系生活,積累素材
學生在寫作時常常會感到無從下手、無話可說,其實這暴露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個很大問題,那就是沒有注重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寫作素材除了在生活中積累外,還要在閱讀中積累。語文學習的精髓就在于閱讀,只有讀才會有感,只有感才會去說去寫。所以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學生培養熱愛閱讀、重視積累的習慣。
面對日常生活,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生活是寫作巨大的素材寶庫”。比如,在進行家庭親情類主題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設置一些生活化情境和主題,如“媽媽的一天”,引發學生的交流。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引發了學生七嘴八舌的交流,有的說“媽媽會給我洗衣服”,有的說“媽媽下班后要去買菜給我做飯吃”,有的說“媽媽要幫我檢查作業”,等等。此時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那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我們可以為她做些什么呢?”這種對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深刻體會母親操勞一天的辛苦,進而有感而發地寫進自己的作文中。這種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告訴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生活中的每個平凡的人物、每件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除此之外,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教師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關注社會新聞、網絡媒體的熱點信息,從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中篩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然后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將積極向上的內容轉化為寫作素材。這種篩選信息和細致觀察的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三、賞識教育,樹立信心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都知道對于小學生來說,鼓勵永遠比批評有利得多。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對于小學生的鼓勵和欣賞會比批評和指責多。這也完全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就像雨后的春筍,剛剛發芽,還經受不起太多的挫折,給予更多的陽光、雨露和肥料反而會生長得更好。
然而,在實際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是否做到了適度、科學的賞識教育?我們的鼓勵和引導是否起到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我們是否真的了解我們的學生,知道他們想要什么樣的引導,想要解決什么樣的疑惑呢?確實,賞識教育的內涵很深刻,絕對不是教師隨便對學生說一句“你真棒”“做得好”等就可以涵蓋的。
教師要認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生,知道他們在作文學習上的弱勢在哪里,優勢在哪里,要了解他們目前所面臨的壓力和瓶頸。有了這樣的基礎了解,還要去觀察學生最近的表現,他們在作文學習方面是否依然積極向上,還是說已經被困難打擊得垂頭喪氣?最后教師還要去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屬于愈挫愈勇的類型呢,還是屬于遇到挫折一蹶不振的類型呢?是自卑心理多一點,還是自負心理多一點呢?教師要確保通過鼓勵和引導,能夠引領學生鼓起勇氣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彌補自己的弱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不斷取得進步。這就是我們作為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旅程畫龍點睛的地方,這也是我們作為教師給予學生的引導的最有價值之處。比如,有一個學生,他的基礎知識一向掌握得很扎實,背課文總是很流利,寫字功底也很好。但是,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將視線過多地局限在書本知識上,而沒有思考如何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以在寫作問題上他總是手足無措。作為教師,我不需要在基礎知識方面過多地贊美他,不需要因為他回答對了一個基礎性的問題就獎勵他,因為這是他的強項,這是他的優勢。我應該鼓勵他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多做一些閱讀筆記,并且引導他根據閱讀說出自己的感悟。當他敢于跳出課本的局限、跳出自己優勢的舒適圈之后,我應該贊賞他;在他不斷堅持閱讀積累的時候,我應該鼓勵他,并給予他合適的建議,讓他嘗試進一步仿寫,并不斷取得進步。
四、二次修改,反復批閱
對于寫作另一個方面的內容就是要重視修改。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對作文的二次修改。如同做一道計算題,學生有一個步驟做錯了,教師給他指出來,他知道了但是沒有改,那么必然的,他在做到同一類型的題目的時候,對的部分依然是對的,錯的部分依然是錯的。作文也是一樣,如果說一篇優美的文章一部分是“讀”出來的,那么另一部分一定是“改”出來的。對于小學生來說,修改作文這部分更是關鍵所在。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是否監督并引導學生進行了作文的二次修改?是否在學生進行二次修改之后給出了合理的評價和建議?許多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重視幫助學生修改作文這一步,大多數教師都是引導學生寫完作文,批閱出成績,發放給學生就結束了。其實這樣虎頭蛇尾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并沒有幫助。我們可以讓學生少寫幾篇文章,但一定要對寫過的文章一遍又一遍地進行修改,讓寫過的文章都變成優秀的習作,這比讓學生圖快圖多的寫作練習要有效得多。教師要在每次修改學生的作文時寫好修改意見,并且利用課余時間一對一地找學生探討其作文的亮點和缺點。當學生將修改后的文章呈遞給教師時,我們還要進行詳細的批閱和審查,再次給學生提出修改意見。當然,后面幾次修改就不必找學生一對一地探析,但還是要寫出相關的修改意見。這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應該引起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如何讓學生放飛心靈、快樂寫作是我們一直深思和探究的問題。針對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不斷從實踐教學中深刻反思、總結經驗,然后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優化和更新,從激發學生的寫作和閱讀興趣做起,引導學生逐漸積累生活中和閱讀中的寫作素材。教師還要認真批閱學生的作文,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二次修改,從而為學生的語文寫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殷亞玲.小學語文寫作策略教學的行動研究[D].揚州大學,2016.
[2]陳玲.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寫作整合的教學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6.
[3]崔晨.人教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分析[D].杭州師范大學,2016.
[4]史晶.基于藝術情境創設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行動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5]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