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春 李攀



【摘要】基于學生終身發展的現實需求,進一步落實教育綜合改革,以及滿足區域辦學需要,上海市閔行區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深入調研,于2017年形成了目標內容體系化、實施路徑多元化、課程主題模塊化、體驗活動特色化、師資培訓系統化、平臺搭建立體化,的中小學生涯教育體系。
【關鍵詞】生涯教育;區域;中小學;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446?【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1)00-00-00
【作者簡介】1.賈永春,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學院(上海,200240)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正高級教師;2.李攀,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學院(上海,200240)心理健康教研員,高級教師。
一、區域開展中小學生涯教育的動因
1.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培養學生的生涯適應力。
進入21世紀以后,全球競爭、技術變革、日益增長的消費者需求,以及向知識經濟的轉型的需要,持續推動著職場特征、用人要求以及工作技能發生變化。國際社會認為生涯教育越早越好,也越來越重視在學校階段就給予學生有關的職業教育和指導。學校階段的生涯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升學和就業,而且可以優化其一生的生涯準備和人生狀態,從而順利度過生涯發展的各個節點,以從容的姿態應對21世紀的公民生活、職業世界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2.落實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回應生涯教育的明確要求。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和《上海市學校德育“十三五”規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涯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新時期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3.探索新時期區域辦學主旨與舉措,辦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教育。
新時代中小學生的個性更加鮮明,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特征日趨明顯。系統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從人格、價值、需求、潛能等方面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將學生對考試、升學、報考、異性交往等問題的關注引導、升華到對學涯、職涯等的思考,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明確個人生涯發展不僅關系到自己和家庭,也與國家及社會的建設息息相關,要有敢于擔當的胸懷和氣度,能從人生發展角度思考當前的學習生活,不斷完善自己。
二、區域中小學生涯教育一體化實踐
上海市閔行區充分借鑒國內外生涯教育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我國臺灣等地區的生涯教育成果,同時組織區域內調研,了解各學校的需求和現狀,2017年將生涯教育從高中學段擴展至初中、小學學段,系統構建區域中小學生涯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為中小學實施一體化生涯教育提供政策和方向引領。
1.目標內容體系化。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將生涯教育與理想、勵志、成才、責任教育相結合,幫助學生發展成為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和較高的生活品質的人,重點指導學生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主動開發自身潛能,理解生涯意義,學會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生涯發展的基本技能,從而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小學階段的生涯教育側重“啟蒙”,初中階段側重“探索”,高中階段側重“選擇”。
2.實施路徑多元化。
生涯教育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而是要將相關的知識傳授、技能培養、態度引導和價值引領等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構建了全員參與、全方位實施、全過程覆蓋的六大實施途徑——學科教學、主題班會、心理活動課、社會實踐、個別輔導、家庭教育,形成了生涯教育與課堂教學相融合、與班級建設相依托、與社會實踐相滲透、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與個別輔導相補充的生涯教育格局。
3.課程主題模塊化。
根據生涯教育在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和教育重點,研究形成以生活適應、認識自我、自我管理、職業體驗、學習規劃和生涯檔案記錄等為主題的螺旋遞進的小學、初中、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模塊(見表1)。這些課程模塊能靈活拆分、組合使用,各學校可以此為基礎,依據實際情況組合形成自己的校本課程。同時,在課程模塊的基礎上提煉生涯教育內涵,形成生涯教育系列微課(見表2)。系列微課按照區域生涯課程內容進行研發,也具有模塊化特征,教師可根據不同主題、不同內容進行靈活化重組。
4.體驗活動特色化。
閔行區承載著上海近現代的工業文明,是上海南部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有著豐富的生涯教育資源。我們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積極探索各街鎮行業資源,虹橋交通樞紐、?“重工業”聚集的江川路街道、中醫藥資源豐富的浦江鎮、工匠藝人聚集的七寶老街等,為學生打造走進社會、探尋行業、揭秘職業、走近工匠的體驗活動資源平臺(見表3)。后續我們還將在區域層面整體設點布局,創設更加豐富多元的生涯體驗活動資源,形成豐富多元的區域中小學學生職業體驗生態。
5.師資培訓系統化。
生涯教育師資是開展生涯教育的關鍵。從2014年開始,閔行區著力打造教師培訓手冊,實施系統化師資培訓項目。通過分析生涯教育專業要求和教師實際專業能力短板,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對象分學段(小學、初中、高中)、分角色(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德育干部、德育干事、學科教師)、培訓分層(初階、進階、高階)、培訓主題分類(學科融合、生涯輔導、生涯咨詢、講師培訓)的生涯教育培訓,提升區域生涯教育師資隊伍的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為區域和學校科學有效實施生涯教育提供隊伍保障。目前全區已有1942人次參加了生涯教育相關培訓,保障了區域和學校生涯教育的扎實推進。
6.平臺搭建立體化。
目前,閔行區生涯教育平臺集生涯測評、生涯檔案、個性化生涯輔導與咨詢、高校專業資源、高中(職校)介紹等為一體,為區域、學校提供生涯教育設計依據,為教師提供豐富的生涯教育資源。平臺上現有2856所高校介紹、92支專業簡介和視頻、1481個職業介紹、15459份學生個性化生涯發展檔案。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進行資料的更新、增加和上傳,以實現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生涯教育平臺實現了精準分析與建模,助力學生個性發展,驅動學校和區域教育科學決策,優化區域和學校生涯教育資源管理與配置。
自2017年起,閔行區成為“上海市中小學生涯體驗的實踐探究與推進”項目區,先后三次舉行全市范圍內的展示,起到了示范輻射和引領作用。閔行區生涯教育平臺在2020年上海市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案例評選中榮獲唯一一個區域案例教育案例信息化融合創新案例一等獎。區域助力學校在課程建設、隊伍建設、個案研究、機制研究、學科融合等方面實踐創新和特色建設,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新技術下生涯教育的方式方法創新,發揮閔行區教育大數據的布局優勢,關注學生生涯發展的現實需求,通過數據化教育應用,搭建生涯教育個性化服務平臺。同時,將繼續開發社會、家庭等豐富的生涯教育資源,拓展高校資源,構建學校、家庭、高校、行業、企業縱橫貫通的生涯體驗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