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華
[摘? ?要]研學旅行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學情,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廣外附屬小學緊密結合5C核心素養的要求,構建了研學旅行課程體系框架,通過革命山之育、文化山之潤、科技山之探等課程,推崇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增強文化認同、文化傳承,重視審辯思維、科技創新。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教學實踐中突出自主化、體系化、多元化特色,彰顯行走課堂的德育價值、智育價值、體育價值、美育價值、勞育價值,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教學理念;核心素養;行走課堂
作為新時代教育教學新理念推出的培養人才的5C素養,包括文化理解與傳承、審辯思維、創新、溝通、合作,因其英文首字母均為C,故簡稱5C素養。其中,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是核心,其價值取向具有導向作用;審辯思維與創新更多地表現為認知能力,審辯強調理性、有條理、符合邏輯,創新強調突破邊界、打破常規;溝通與團隊合作側重反映個體的社會技能,溝通強調尊重、理解、共情,合作強調在實現共同目標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堅持或妥協。
一、行走的“云山大課堂”
開拓研學旅行教育新天地
廣州市白云區廣外附屬小學的“云山大課堂”研學旅行校本課程立足于學生學情,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緊密結合5C核心素養的要求,面向中、高年段的學生,搭建了研學旅行課程體系框架,明確了革命山之育、文化山之潤、科技山之探等課程內容。“研學旅行是一種銜接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創新形式,開展研學旅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文明旅游的意識,養成文明旅游的習慣。[1]”白云山是學生們最好的校外移動課堂。風景區內,峰巒重疊、溪澗縱橫、林木蔥郁、鳥語花香,景觀多樣,四季如春。在優美的自然風景和厚重的人文氛圍中,學生們帶著問題出發,不僅使身心得到放松,學習氛圍亦濃厚融洽。研學旅行不僅使學生習得了人文社會和自然知識,促進其將書本知識和社會經驗融合,更是對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有益嘗試。
一是感受革命山之育,增強人文底蘊、強化責任擔當意識。課程結合紅色文化,把紅色信仰根植于青少年心靈深處,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新時代好少年,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紅色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眾多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如周恩來、朱德、董必武、鄧小平、陳毅、陶鑄、郭沫若等,都曾來此觀光、小憩或接待外國來賓。以星海園為例,它是為紀念人民作曲家冼星海而建造。園內主要有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像和兒童樂園。1985年12月1日,冼星海同志的骨灰從北京運回廣州,安葬于園內。園的正面是石英巖紀念碑,正面刻著毛澤東同志的題詞“向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同志致哀”。墓道的右邊是星海紀念館,館內主要介紹冼星海的生平,通過照片、手稿等展示了冼星海同志的創作生涯。左邊是冼星海亭,終端方形高臺上放置冼星海半身石像,高約1.5米。傳承紅色文化是思政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讓他們從小知道幸福生活來自不易,要珍惜美好時光,賡續革命先輩的精神,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
二是滋養文化山之潤,增強文化認同、做好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素來是文明禮儀之邦,其燦爛輝煌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千年來,炎黃子孫薪火相傳,賡續創新,為世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實現文化創新,要引導學生學習文化、感受文化、踐行文化,彰顯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合力,讓廣大兒童青少年逐步成長為文化的傳承者、宣傳者、建設者。
三是嘗試科技山之探,培養審辯思維、感受科技創新。進入新時代,審辯思維是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培養學習者的審辯式思維能力亦是當下教育的重要任務。所謂審辯思維,其核心就是不懈質疑,包容異見,力行擔責。審辯思維需要從小學教育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要為學生創造運用科學的氛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鼓勵其大膽質疑和探究,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堅定自信。教育過程中要摒棄動則批評、壓制、訓斥的行為,允許學生出錯,主張寬容、包容學生,正確掌握審辯思維的一般方法,在思辨中堅定自信。正確引導學生堅持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修正錯誤,追求真理。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教師經常帶領學生參與校外移動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可使學生在娛樂中獲取豐富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開拓思維,增長見聞,進而提高綜合素養和能力。
二、“云山大課堂”
研學旅行教育的特色
學校研學旅行教育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帶領學生在自然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幫助學生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研學旅行教育充分體現了課程開發和參與的自主化、課程結構的體系化以及評價的多元化特色。
1.自主化
圍繞白云山的豐富資源,教師自主開發課程內容,學生依據自己喜歡的項目類型自主選擇研究的方向及學習任務。自主化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學校的教學改革的空間得到釋放,可自主參與課程開發與資料整合,開拓課程發展路徑,開辟自主授課途徑。學校可以根據地方的課程資源,在教學大綱的整體框架下,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量身打造并開設特色課程。比如白云山大課堂蘊含豐富的人文、社會、自然、地理、科技資源,學校根據不同年級,開設學生喜愛的校外課程。二是教師的自主教學能夠充分彰顯個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在堅持立德樹人原則、履行教育職責、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其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選擇方面被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和能力。三是自主學習,學生可通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和創造來實現學習目標。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有利于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張揚個性的形成,從而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跨越。
2.體系化
課程體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個課程要素在動態過程中統一指向課程體系目標實現的系統。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的載體,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云山大課堂”研學旅行的課程結構,從縱向來看,根據學生的年級分為低年段、高年段課程;從橫向來看,白云山任何安全的地方,都是師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場所;從課程類型來看,包含革命山之育、文化山之潤、科技山之探等類型,形成了健全的課程體系。小學課程體系化建設促進了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無縫對接、低年級與高年級的有效銜接,以及教學內容的相互交融。
3.多元化
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在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領域被廣泛倡導。社會發展和需求的多元化,決定了教育的多元化。在教育多元化運行體系中,教學層面主要呈現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評價層面主要涉及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等,教、學、管三個維度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有效推進了研學旅行的開展。研學旅行教育多元化,體現在教學內容豐富,人文社科、自然地理、古今中外,五彩繽紛;教學方式多樣,體驗式、互動式、案例式、研討式等多種教學形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教學手段靈活,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突出個性化教學,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比如學習中,在確定主題后,學生通過動手做、做中學,相互研討,共同體驗,并書寫研學日志,形成研學總結報告。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元化評價目標,科學評價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科學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講究規則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推崇自我管理。特別是自我評價,淡化了功利主義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錘煉品格,增長才干。
三、“云山大課堂”
研學旅行教育的價值歸屬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為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云山研學旅行教育,遵循教育的發展規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原則,從教育培養人才的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出發,以品德教育為引領,推進素質教育,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開發研學旅行教育的實踐中,學校開發并利用云山大課堂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為小學生開辟了校外課堂的新天地,為他們點亮了一盞仰望星空、探索未來的明燈。
1.德育價值
加強德育,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云山研學旅行教育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引領,通過教師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把德育內容貫穿整個研學旅行之中,教育學生從小要有理想、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認同社會主義,學會扎扎實實做事,堅持老老實實做人,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2.智育價值
加強智育,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地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白云山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科技、人文底蘊遍布大山里里外外,為廣大學子提供了豐富的人文以及自然知識。云山大課堂始終遵循以知識為載體,開發學生的智力,努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精心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心智。
3.體育價值
加強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通過云山大課堂,學生們充分利用山區地勢,在運動中學習,在學習中運動,完美實現了校內固定課堂與校外運動課堂的互補,有力促進了身心的健康發展。
4.美育價值
加強美育,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人格和心靈。組織學生觀察和欣賞自然美、引導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美和勞動美。通過云山大課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美的觀念,發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在風景秀麗的白云山風景區研學,學生們可以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風光,使心靈得到凈化,同時增強對自然的敬畏。
5.勞育價值
加強勞育,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3]。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研學旅行教育,學生們在山區植物園從事體驗式勞動;參加志愿者撿垃圾活動,大力宣傳垃圾分類,保護生態環境。學生們通過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感受勞動的偉大和光榮。
5C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同時又具有國際視野,為加快素質教育發展開創了一條教育改革新路。在以文化理解與傳承為核心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學校利用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打造云山大課堂研學旅行教育平臺,充分發揮白云山景區的文化教育資源,豐富了小學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實現了校內課堂和校外移動課堂相結合,課堂教材教學和校外鮮活教學案例相融合。學生們在行走的課堂中陶冶情操,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修養,獲取科學文化知識,熱愛運動,增強體質,感受勞動的快樂。每位參加定期研學旅行的學生都在云山大課堂的哺育中盡情享受自然美、社會美、人性美、知識美、健康美、勞動美。
參考文獻
[1]郭建,鄭長宏.立足本土文化的研學旅行課程[J].教育科學論壇,2018(5):26-28.
[2]吳晶,胡浩.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1(01).
[3]光明日報評論員.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N].光明日報,2018-09-14(01).
(責任編輯 姚力寧? ?校對 郭向和)
150050118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