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霞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研究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主要按照教學大綱,在這種情況下初中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的位置,只有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數學教師應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層面進行改革和創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死板
傳統的初中教學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盡管初中數學的教學內容并不多,但是有很多教師為了提升成績,保證學生能盡量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便在課堂上壓縮與學生的互動時間和其他時間,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然后在學習完所有內容后再進行大量的數學練習和考試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
(二)教學內容固化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一般是根據初中數學教學的教學大綱進行。然而想要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利用各種課外知識,讓學生在了解更多數學相關知識的基礎上產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在初中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就像被困在了一間密閉的房間中,學生就只能在房間中汲取知識。但實際上數學學科源遠流長,只有讓學生盡可能地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的博大精深。而且,固化的教學內容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課堂缺乏互動教學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體。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首先講授相關的知識點,然后布置相關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教之后,采用考試的形式來對學習的效果進行階段性檢測。傳統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機會較少。面對面教學的傳統方式是以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為前提的,這種教學方式能及時幫助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并要求教師對問題進行講解。但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出,這種有效的互動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在真實的初中數學課堂中,面對較為嚴厲的數學教師時,學生往往十分膽怯,較少學生能在課堂中直接向教師提出問題。并且這類數學教師教學風格強勢,并不喜歡也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而是要求學生有問題在課下時間進行提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并不能十分有效地進行下去。
(四)教師的教學風格固定
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是固定的,一般是幾個班級共享一個數學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極其容易出現學生因為不喜歡教師的教學風格而不喜歡數學的情況,不僅是數學學科,許多學科都存在這種現象。一個缺乏個人魅力的教師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的是激起部分學生的反感。因為傳統的初中教學無法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致不高的現象。教師的教學風格固定,也容易讓學生感到疲憊,并且容易出現思維固化的現象。初中數學的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學生長時間跟隨一個教師進行學習,就容易造成思維固化。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
利用多媒體教學,初中數學老師可以開發趣味的教學資源來幫助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初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和高中相比較少,并且學生的思維在初中階段還未完全成型,初中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互聯網上存在著巨量的優質教學資源,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案編寫和制作教學課件時,可以從互聯網選擇與課程設計有關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通常多媒體上的教學資源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能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盡管初中生的精力充沛,但實際上這種精力充沛的狀態也容易使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
初中數學的教學往往不會整堂課都講授重要的知識點,因此有些學生無法準確掌握教師何時講述重要的知識點,故而容易錯失學習重要知識點的時間。在選擇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時,初中數學教師也應選擇貼近教學大綱的內容,并且要富有趣味性,要形象生動地講解某個知識點,最好是教學視頻或者是動態的教學資源,如此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建立良好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被探索知識而驅動,從而去進行自主學習。
多媒體教學也可以為學生講解典型數學題,幫助學生有效提升成績。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和練題,選擇典型例題進行有效指導,屬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典型例題處理得好,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審題經驗,讓學生認清自身的主體地位后建立知識的遷移意識;另一方面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全班的整體成績提升起來,使數學教學工作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二)使用例題講解
數學的知識點往往是抽象的,對于學生而言,尤其是那些思維能力不高的學生,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至關重要。數學知識點具象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利用例題教學來讓學生清楚地學習如何應用某個數學公式或者數學原理。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經典的例題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例如在電子課件上,可以為學生展示一道經典的勾股定理的試題,內容如下:在三角形ABC 中,∠C = 90°,∠A、∠B、∠C 所對應的邊分別是a、b、c,并且a = 3,b = 4,則c的長度是多少?這是一道經典且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內容的題目,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分析此道題目中涉及的所有條件,進而帶領學生總結判斷能否使用勾股定理的條件。在進行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保持高頻率的互動,讓學生切實地從例題中明白出題人的真實意圖和考查的具體知識點。總而言之,初中數學例題教學能幫助學生深化知識點的理解,例題中的相關變量就像是解題的模板一樣,如果學生能深深地吃透相關的題目,那么所有類似的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三)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也能提升教學效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是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為了有效提升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小組人數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應以三到五個人最為適宜。除了控制小組人數之外,教師還要對學生分組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配。為了達到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補和互助,小組內的學生應當處于不同的水平,性別也要具有差異性。具體而言,初中數學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和一名中等水平或者是成績較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男生和女生的性別也要搭配均勻。總之,教師要綜合考慮小組成員個體的數學能力和性別,以及小組內部的構成,遇到任何困難,初中數學教師都要盡力去幫助學生解決,避免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對小組成員產生意見或是不滿的情緒,同時也要避免小組之間的惡性競爭。另外,初中數學教師要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規范操作流程,讓初中生能夠以滿意的狀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三、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數學教師的重視。教師只有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進行創新,才能有效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