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 要】?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小學德育教育教學,教師應該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結合文獻研究與問卷調查等,通過創設良好人文環境與營造活躍教育氛圍,結合日常生活實踐與培養良好習慣,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與落實家庭學校共育,遵循教學做合一理念與指導學生自主評價反思,運用豐富教學資源持續拓寬學生視野等,循序漸進中更好地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關鍵詞】?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學教育;德育教育;生活實踐;共育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以培養學生真善美的理念為目標,可以總結為: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教育及生活,需要聯系學校與社會共同開展教育。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學德育教育教學應該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將德育教育內容與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充分發揮教師、家長與社會的力量,實現德育教育教學的生活化。
一、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營造德育教育氛圍
新時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景下,在素質教育與課程思政等的影響下,小學教育教學階段更加重視德育教育,但是在德育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以講大道理、講故事、強調基本道德規范等內容為主,多是讓學生閱讀教材與背誦相關行為守則,沒有結合實際生活落到實處。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環境的創設,先讓學生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1]。
例如,創設良好的人文環境與營造德育教育氛圍,主要需要嘗試良好的班級環境與校園環境,以此激發學生對于班級和學校的熱愛之情,喜愛與老師和同學交往,更加積極主動地追求“真善美”,主動摒棄“假惡丑”。在班級中,教師可以利用宣傳欄、后黑板與教室的角落,創設“德育角”,一般是張貼關于德育教育的名人名言與好人好事的宣傳,比如有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相關的愛國主義名人名言,有關宣傳拾金不昧、誠實守信、和諧友善、樂于助人的好人好事故事,并讓學生注意發現身邊的德育故事,寫出一些文章,融入到“德育角”中,以此在班級中營造德育教育氛圍,激發學生向先進者學習。教師還可以定期創設一些德育教育活動,比如德育詩歌朗誦會、愛國主義交流活動、誠信辯論賽等,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讓學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圍中更好受到教育。
二、結合日常生活的實踐,培養良好德育習慣
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導,關鍵是要回歸生活與貼近生活,因此在實際的德育教育教學中,應該結合日常生活的實踐,引入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內容,圍繞這實際生活展開德育教育[2]。教師可以借助圖片、文字與視頻等資源,引入一些與德育教育相關的圖文信息與相關案例,并提出德育問題與設置德育情境,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結合具體的生活內容指導學生應該怎樣做,培養良好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少給父母添麻煩”的主題,創設在學校里、在家中、在外邊玩耍時的三個現實生活情境,導入相關的圖片與文本內容,讓學生判斷其中人物做得對與錯。比如:①小王在上學之前,經常忘記帶書本與學習用品等,經常會麻煩家人為自己送;②小蘭獨自在家中時,發現冰箱里有很多冰糕,很想吃很多,但是想到會拉肚子,又怕父母為自己操心,只吃了一根;③小剛在小亮家中玩耍時,看到已經6點多了想回家,但是被小亮拉住,小剛說天太晚了,家人會擔心的,以后可以再聚。根據以上生動的生活情境,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判斷對錯,然后進行解答。之后可以繼續提問: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是怎樣做的?如何管好自己不給父母添麻煩?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回答問題,然后進行總結,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我們不經意間的舉動,可能會讓父母徒增煩惱,為父母分憂解愁,我們應該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操更多的心。最后,教師可以設置生活情境,讓學生說說應該怎樣做。
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實現家校合力模式
通過探析陶行知教育理念,可以熟知教育教學中聯系生活的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德育教育的各方面都與生活聯系,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3]。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認真觀察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狀況,定期開設班會活動,建立師生溝通平臺,多人溝通與單獨溝通并舉,了解學生學習、生活與心理狀況,根據凸顯的問題,家校合力教育學生。
例如,在互聯網、智能設備與電子游戲的影響下,很多小學生沉迷于看電視、打游戲等,不僅占用了寶貴的學習時間,而且還影響了個人的視力,導致我國中小學生的整體近視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對于小學生這類不良的生活習慣,教師應該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在校單獨溝通、利用電話與微信聯系家長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到長時間看電視與打游戲的危害性,指導家長在家中注意監督學生看電視與打游戲,控制孩子看電視與玩游戲的時間,比如一般需要限制在半小時以內。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獲取電視與網絡上的信息,輔助學生個性發展,也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健康地發育,更好實現家校合力的德育教育模式。在關于“垃圾分類”“保護環境”“變廢為寶”“低碳生活”等主題中,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讓家長輔助孩子完成,同樣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更好落實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目標。
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方方面面的,教師應該結合政治素養、道德品格、行為習慣、誠實守信、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德育教育內容,創設實踐任務,以及根據當前小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與社會熱點問題,更好指導與教育學生,同時發揮家長的力量,實現家校合力,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教學,最為重要的是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加強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德育教育回歸生活、更加貼近生活,循序漸進提升小學德育教育教學成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行。
【參考文獻】
[1]徐寶新.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小學德育教育[J].小學教學研究,2017(5).
[2]唐水利,楊芳.試論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小學德育[J].教育觀察(下旬), 2019(00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