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可以對教師日常教學與促進學生學習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也能明顯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新課改影響下小學語文比較側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全面發展。信息化教學具備生動直觀和資源豐富的優勢,可以為課堂教學帶來良好的發展生機以及活力,推進課堂教學效率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文章基于核心素養影響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作為出發點,對其教學策略的展開進行相關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信息化
信息技術具備現代化的發展優勢,當前已經成為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輔助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改變以往說教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并且也能夠使用網絡資源在視覺以及聽覺等幾個方面為學生帶去強烈的觸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語文是學生小學階段學習的必修科目,其對于學生自身的思維和理解以及表達能力等幾點內容都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促進作用。教師把信息技術手段使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能夠讓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同時還能夠完成教學模式的優化,給學生帶去非常豐富的感官體驗,強化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樂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一、 信息化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
2016年,中國頒發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需要擁有可以與發展需求以及自身日后發展相適應的能力,可以在知識掌握和技能掌握,以及情感思維與關鍵態度等幾點內容上對其給予充分的展示。教育如果想要真正地實現核心素養作用不能夠缺少多個學科的輔助,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含義在于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上,使用語文思想以及技能去處理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問題。小學生具備語文的核心素養,可以幫助學生在未來語文學習中較好地掌握語文,掌握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切實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核心素養所進行的培養和傳統的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信息化課堂發展背景下的核心素養教學需要強化教師和學生彼此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在語文閱讀和理解上的互動不斷增加,同時深化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理解與認知。
二、 信息化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原則
在當前信息化課堂發展背景影響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需要堅持兩個基礎原則:首先,著重培養的原則。在實際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將語文思維養成以及培養認真嚴謹的語文學習態度當成是重點的工作抓手,讓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同時可以對語文學習構成一個準確良好的認知,使其能夠形成一個語文知識學習體系,形成一個準確的語文思維以及語文學習意識,具備語文閱讀和解題能力。所以,教師在具體進行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對小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培養,切忌忽視語文的閱讀理解,最終導致教學側重點存在差異,針對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形成負面影響。其次是需要關注綜合性的培養原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指的并不是對單獨技能的培養,除此之外也不是單一地針對某一項素質去培養,其側重的是將技能以及素質給予有效的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二者的培養,使得小學生不但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掌握語文閱讀與理解的技能,并且需要具備強大的核心素養。
三、 信息化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策略
信息化課堂發展背景下,作為教師需要積極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去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信息化課堂背景指的不僅是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的一種輔助教學,其中還包含了新時期人們在語文教學上提出的要求,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將學生在個性化上的發展需求當成是當前教學設計的發展基礎,真正地將學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為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多種培養途徑。
(一)拉動信息引擎,豐富語文教學資源
當前中國提出對小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這樣的一種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以往教材的影響下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對知識學習的視野更加開闊。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適當地將一些網絡教育資源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讓信息化教學與以往的教學模式融合在一起,通過對學生的培養讓學生養成一種按照課文學習的內容尋找與其有關的信息化素材,除此之外還需要教會學生如何在互聯網上尋找素材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自主地形成一種尋找信息化學習資源的習慣。同時,信息化教學還可以讓小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加美好的體驗,讓小學生在遇到學習問題的時候能夠具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能夠形成一種具象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去通過互聯網尋找一些大自然的聲音然后在授課的時候播放給學生,這樣的一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樂趣以及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二)巧妙地使用信息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信息化資源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但可以讓課堂內容變得豐富,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學習不受到課堂學習局限。因此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效地使用信息化資源,通過這樣方式完成學生進行學習的模式,這樣的一種情況不僅要保障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積極性,同時還需要激勵學生在課后完成補充,從而讓學生能夠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教授“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時,在上課時教師需要按照文章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收集植物的微視頻,然后合理地掌握視頻切入的時機。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能夠先向學生講解文章中的內容,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觀看植物種子播種的過程。在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一個大體的認知之后,這時教師還能夠為學生在多媒體上進行微視頻的播放,如蒲公英的種子是依賴于風進行吹動的,而蒼耳則是需要依靠在動物身上等,除此之外還需要讓學生了解植物種子播種的整體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培養,教師也能夠激勵學生在上課之后對于植物種子播種的過程進行查閱,在查閱和收集完成后對其給予歸納與整理。
(三)運用微課視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核心素養模式下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不只是局限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還需要側重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這樣的一種教學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進行教學變革、創新。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引入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選擇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不同的輔助教學方式推進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激發出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樂趣與主動性。除此之外還需要教會學生怎樣通過自身的努力去進行自主閱讀和探究。比如,在學習《田忌賽馬》這一課時,可以先在互聯網或者是相關資源網站上獲取一些與賽馬相關的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播放。之后再選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這樣的一種方式下學生就能夠在微課視頻的輔助下去完成課文的閱讀,并且了解文章的梗概,真正地完成寓教于樂的學習模式。
(四)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
小學階段是當前學生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的核心階段,語文知識的記憶對于學生未來語文科目學習與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墒且驗樾W階段學生自身的性格較為好動,在學習上雖然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但是卻缺乏足夠的耐心,在學習一些枯燥知識時,在記憶的過程中缺少耐心。所以,基于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就要求使用多媒體的生動性去完成對知識的記憶,這樣的一種方式也能讓學生使用聽、說、讀、寫等感官的多重觸動,強化語文知識的認知與學習。例如:在進行《游園不值》這一課學習的時候,教師就能夠從教學具體情況出發,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去強化學生對于詩詞的認知。首先,可以通過制作微視頻的方式,一個人非常高興地去找友人,到了友人家敲門但是沒有人回答,在其打算離開的時候,看到了友人家里墻上有一枝紅杏探出墻頭,再按照不同的情節去搭配不同的詩句進行誦讀,要求學生在課下對這一文章進行記憶時,使用多媒體設備一邊看再一邊進行記憶,這樣的一種模式下學生可以使用看、聽、說等多個感官去完成記憶,最終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力。
(五)創設信息情境以提高學習興趣
信息化資源的教學優勢不只是展現在日常課堂教學上,也展現在線下對于學生知識的補充以及處置學生在學習問題上起到的作用。教師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是經常會使用到的一種教學手段。近幾年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十分普及,多媒體教學方式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也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信息技術是十分強大的,教師不僅能夠通過搜索獲得所需要的資料,并且還能夠使用多種不同的展現方式將其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由此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在牛肚里的旅行》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運用信息化的技術去塑造一個動畫情境教學課堂,讓學生能夠在生動和有趣的動畫視頻里將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求知欲激發出來,從而積極地完成課文內容的學習。
四、 結語
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語文教育需要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讓教學內容朝著更為豐富的方向發展,持續地完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學生在當前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高效地進行知識的學習與理解,真正地完成知識與能力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堃.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探索與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11):108-110.
[2]周穎.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的輔助運用探析[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4):226.
[3]賀其超.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3):135.
[4]宗愛芳.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科德育滲透研究: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J].教育參考,2019(2):50-53,82.
[5]王芳.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20(12):168-169.
作者簡介:馬秀英,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火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