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是一個倡導全民運動的時代,并且素質教育也提出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體育”就是關于體育技能技巧,提高身體素質。體育教育也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也成為教育部門關注的教育內容之一。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方面的情況,身體情況也不能忽略。所以初中的體育教學,教師應該適當地開展有效的體育技能訓練,從而提高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出健康的體魄。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首先需要掌握一些相關的技能、技巧,以免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傷害,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鍛煉。文章意在關于初中學生體育鍛煉技能訓練進行以下研討。
關鍵詞:初中學生;體育鍛煉;技能訓練;實踐
當下,我國要求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都是并重的,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币粋€健康的身體,是人們以后各方面更好發展的一個基礎,就好像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有堅實的地基,高樓才不會倒塌。再講回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的情況,實際情況并不樂觀,一部分的指標是呈下滑趨勢的。針對這種局面,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提出相應的措施辦法來加以改善并扭轉。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校的體育教育教學就是提高身體素質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體育教師教授學生相關體能訓練的技能技巧,通過體育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
一、 當下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發生改變。現在的家長容易對孩子比較溺愛,能為孩子做的事情都幫著做了,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其他什么都不用管。導致部分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就更不必說勞動能力,一些簡單力所能及的勞動都不會。還有些家長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各種補習班、課外班,孩子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家長覺得對于孩子身體上的關心就是吃點有營養的食物或者保健品。室外或室內的體育活動、游戲都是在浪費時間、沒有用,容易讓孩子分心不愛學習。學校方面因為長久的“應試教育”的影響,難免會“重文輕武”,對于體育方面的教育容易忽視。正是因為這樣的忽視,導致了學生對于體育鍛煉也缺乏正確的認識,所以也就缺乏興趣。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比較差,在體育測試時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達標,有的甚至連測試都無法完成。這種令人堪憂的局面必須要慢慢改變,初中體育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要求,開展切實有效的體能訓練,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 初中學生體育鍛煉技能訓練
(一)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
體育素養是通過體育教育影響以及后天環境產生的。它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品德、體質水平等很多方面。體育教育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做一些體育運動的動作,就像在學校我們學習的所有課程,其最終希望達成的都是將所學的知識可以和實踐相結合,實踐需要有理論做基石。
體育知識包含有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基礎知識、健身知識、安全知識等。所以體育知識就是為了讓學生可以了解人類身心發展的規律和一些基本的生理常識,從而了解體育活動在人體的生理和心理會有些什么樣的作用。針對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一定要篩選過濾,讓其學習一些與他們成長階段相對應,聯系密切的體育知識。
體育意識在體育素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只有學生具有正確的體育意識才能形成自主鍛煉習慣,才能真正地通過體育鍛煉來提高身體素質,塑造一副健康的體魄。這也是需要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豐富的教學內容與相宜的教學手段,學習理論知識,掌握鍛煉的技能、技巧,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興趣等。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讓學生從“要我練”變成“我要練”。
體育品德既屬于“體育”,也屬于“德育”,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要了解體育運動的規則,并且要遵守和服從。絕對不能因為個人的輸贏破壞規則,甚至對他人造成傷害。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必須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由小見大,一個連體育品德都不具備的人,思想道德方面也一定會出問題的。
體育素養還有很多其他內容,文中就不一一贅述了。初中的體育教育教學應該是文武并重的。
(二)體育鍛煉技能訓練中,體育教師要合理安排訓練,做好示范與講解
初中體育鍛煉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注意訓練的內容以及訓練的強度。這就要求體育教師首先要掌握初中生這一階段的身體成長的情況,并結合觀察和了解到的學生實際的情況,來制訂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方案。訓練的強度一定是學生可承受范圍內的,學生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可能會感覺有些困難,但是經過努力就可以克服的,而且也不會因為訓練而產生了放棄、灰心、抵觸等不良情緒。體育教師要正確地引導,適當地鼓勵,結合科學的體育鍛煉,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并且慢慢養成鍛煉的習慣。
在體育鍛煉訓練的初期,學生剛剛接觸體育鍛煉,對于技能、技巧不是很熟悉,動作可能不是很標準,有時可能就是錯誤的,教師要做好動作示范,同時也要詳細講解。讓學生仔細觀看教師的標準動作,結合講解,避免做出錯誤動作。如果動作不正確,很有可能在運動過程中增加運動難度,甚至可能出現機械性損傷。所以學生在掌握正確的技能、技巧后,還要多多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訓練的過程中多加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同時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切不可讓所有的同學都按一樣的要求,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教學。
比如在體育課上教師教學生跳山羊這項活動。它是沖刺跑和跳躍結合的全身性運動。先要進行助跑,然后起跳,雙手支在“山羊”背部發力,雙腿打開,越過“山羊”。教師首先做好示范,然后分解動作講解,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用力的技巧都要向學生講明。例如,助跑速度要快,雙手支撐不能只是向上用力,還要向前用力,把身體往前送,越過“山羊”時,雙腿打開的角度要足夠大,否則可能碰到山羊的邊角,跳不過去。學生掌握了動作的技巧,并且動作做標準,就很容易成功。成功后可以給學生帶來喜悅感,在體育運動中體會到了樂趣也得到了鍛煉。
(三)利用體育游戲,讓學生對體育鍛煉訓練產生興趣
有趣的游戲,不管是對成人還是青少年兒童,都是充滿吸引力的。有時因為游戲的緣故,人們也會對游戲相關的事情而產生興趣。所以體育教學也可以利用這一點,把游戲與體育鍛煉訓練結合在一起,寓教于樂。體育游戲可以說是集娛樂性、趣味性、競爭性、智能性等特點于一身的。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多彩,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協調合作,可以激起同學之間的激烈競爭,能夠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參與其中。比如拍球接力,學生分成幾隊站好,在前方一定的距離設置好終點,在途中適當地設置幾個障礙物,學生拍球繞過障礙物,到達終點再返回來,傳球給下一個同學。教師在游戲前,講好游戲規則,并且要把動作要領講明。拍球是如何調整重心,手臂和手腕如何用力,掌握要領拍球時就會減輕手臂的負擔。在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身體協調能力都得到了鍛煉。這幾隊同學可以進行比賽,看看哪個隊配合得最好、速度最快。學生在體驗游戲的快樂時,無形之中也對體育鍛煉產生了興趣。
(四)體育鍛煉技能訓練可以采用分組式訓練
素質教育一直強調因材施教,關注個體差異。體育鍛煉也一樣需要關注個體差異,就像體育競賽上耐力強適合長跑,爆發力強速度快的適合短跑,彈跳力好的適合跳高等等。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以及喜好,可以進行不同的訓練。比如男同學,喜歡競技類的籃球、足球運動的比較多,但是女同學多數不是很喜歡,體力很難跟上,反而會比較喜歡排球、跳繩一類的運動。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分開訓練。
(五)適當舉辦一些體育技能競賽
競賽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勝心理,為了贏得比賽,學生會更積極、更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耐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技巧。這種良性的競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的心態也有好的影響。贏了會再接再厲,輸了會繼續努力爭取下一次的勝利。學生的體育精神、集體榮譽感都受到了熏陶。
(六)重視課外體育鍛煉,利用好課間操
進行學生體育鍛煉如果只依靠體育課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體育教師以及教育者還要有效利用其他可利用的時間。把體育鍛煉化整為零,滲透到一天學習生活中去,不會讓學生覺得過于勞累,影響學習,還可以得到適當的訓練。
比如早上的早自習,有些學生早上到學校還沒有完全從睡夢中清醒,根本是學不進去什么的,不如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還可以讓學生大腦盡快清醒。鍛煉的內容可以靈活些,先征求學生的意見,喜歡哪種活動,跑步、跳繩等都是可以的,主要就是可以幫助學生提神醒腦,以飽滿的狀態開始一天的學校生活。
上午一般第三節和第四節課之間會有課間操,學生一起做廣播體操。有很多學生都是應付了事,隨便比劃幾下。初中學生是從稚嫩逐漸成熟的過渡時期,所以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活潑好動的。課間操也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音樂換成內容積極健康、節奏輕快的,廣播體操也可以由音樂和體育教師共同合作,換成動作簡單有趣的舞蹈,有舞蹈的優美還有體育鍛煉的全身性運動。并且教師也和學生們一起跳,教師的參與可以起到引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下午的第一節、第二節課很多學生容易昏昏欲睡,精神狀態不佳,聽課的效果也不好。在課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教室內做一些活動,可以讓學生舒展筋骨、提提神,也能提高學習質量。所以體育鍛煉要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積少成多,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總而言之,體育鍛煉是提高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手段,對初中的體育鍛煉訓練一定要有足夠的重視。“少年強,則中國強”,新時代的少年要文武雙全。
參考文獻:
[1]藍榮福.試析初中體育教學體能練習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7):160-162.
[2]黃曉偉.初中學生體能訓練方法的探索實踐[J].田徑,2018(6):32-33.
[3]張東亞.淺談初中體育專項教學中的體能練習[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192.
作者簡介:項敏玉,江蘇省常州市,湖塘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