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麗
【關鍵詞】異性交往;距離;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隨著性意識的萌動,初中生開始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愿意跟異性接近。恰當的異性交往有利于學生的情感交流、個性的全面發展以及智力上的取長補短。但是由于年齡、社會經驗等原因,他們還未透徹地理解社會、情感和人生真正的含義,會遇到不少困惑與苦惱。如果不能把握好異性交往的度,容易影響其學習和生活。針對此現象,筆者所在學校開設了青春期異性交往的系列課程,本課作為第一課,旨在幫助學生把握異性交往的“度”,實現正常的異性交往,順利地度過人生的花季。
【教學過程】
一、暖身活動:傳球接力
教師:大家好,歡迎來到心理課堂。我們先來做一個“傳球接力”的游戲。
PPT 展示游戲規則:小組成員圍成圈站立。每個人雙手交叉放在背后,用頸部和肩膀夾緊氣球,進行傳球接力。每隊從組長開始,依次往右邊傳,傳回給組長后,由組長雙手抱球舉高,最快者獲勝。除了組長開始取球以及結束抱球時可以用手接觸球外,其他人任何時候都不能用手接觸球,落地重來。
學生游戲。
教師:在傳球給異性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緊張,有點不好意思。
教師:一些同學在活動中顯得害羞、不好意思,這表示我們已經有了青春期朦朧的意識,已經意識到異性交往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那么,異性交往時什么樣的距離最美呢?我們今天一起來討論下。
PPT 展示課題:最美的距離。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表達游戲感受,有助于引入課題。
二、夸夸咱們班的他們
教師:通過剛才的游戲,我觀察到咱們班的同學陽光大方、機靈可愛。大家朝夕相處,肯定也發現了彼此更多的優點。我們一起來夸一夸彼此。
PPT 展示活動規則:各小組分男生一組,女生一組,分別討論出夸獎異性的兩個詞語并寫在紙上,然后將寫好的紙送給對方。時間為1分鐘。
學生分組討論并分享。
女生組:勇敢、帥氣、堅強、幽默、大方……
男生組:可愛、勤奮、細心、善良、溫柔……
教師:我發現我們班的男生女生原來有這么多的優點。
教師:前幾天,我在學校做了一個調查。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有超過50% 的同學曾經對異性產生過好感。
教師:同學們,在青春期有這種喜歡的、欣賞的感覺正常嗎?
學生:正常。
教師:在調查問卷中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對異性產生好感”很正常。處于青春期的我們開始關注異性,渴望與異性靠得近一點,這是正常的。可是,真的靠近了,又會產生很多的困惑。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分享并結合調查數據,讓學生進一步明白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正常的,是青春期的特征。
三、心理劇:他們戀愛了?
學生表演心理劇《他們戀愛了?》
(晚飯后,小霞一個人在教室對著數學題苦思冥想)
小霞(自言自語):老胡上課說的這個角度這樣畫應該沒錯吧?
(小斌拿著籃球從教室后門進來)
小斌:唉,每次考試總是英語閱讀拖我后腿。老顧找我談話好幾次了,讓我要多記多看。可我一看書,就是滿眼的星星啊。上次,拍著胸脯跟老顧說會進步,總不能言而無信吧。
(看到小霞,小斌躡手躡腳走近,輕輕地拍了一下她的肩膀)
小霞:哎呀!原來是數學考神啊,怎么不打球了?
小斌:沒辦法,我必須提高英語成績。你在干嗎?
(小霞不好意思地指了指書本上的題目)
小斌:哦,這道題簡單!主要是看正方形四邊相等……
小斌講起了題目。不一會兒,就看到小霞舒心地笑了。
小霞:我會了。謝謝你,真不知道怎么感謝你。
這個時候,小斌想到了他的英語……
小斌:英語課代表,要不你教我英語吧,我們互相學習。
小霞想了想,點頭同意了。
從此,時常可以看到小斌和小霞在一起。
有一天,小霞和小斌一起經過圖書館,露露和思瑜從旁邊經過,兩人悄悄談論著。
露露:你說他們兩個是不是在談戀愛啊?
思瑜:最近大家都這么說呢,你看他們天天在一起……
教師:為什么大家會說他們在談戀愛?
學生1:因為他們天天在一起。
學生2:因為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去圖書館,他們走得太近了。
教師:因為他們走得比較近,同學們會誤解。那么,他們怎樣做才能避免這種誤解?請小組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寫在紙上。
PPT展示:他們要怎樣做才能避免這種誤解。
小組討論后,每組選代表發言。
學生1:他們可以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總是兩個人在一起,也可以向其他同學請教學習上遇到的問題。
學生2:他們可能對彼此有好感,但是要把這份情感放在心中。
學生3:他們單獨去圖書館的行為也會讓其他同學產生誤會。如果是大家一起去,或者多參加集體性的活動,這種誤會可能就少了。
教師:同學們給了他們不少建議。具體來說,就是要大方交往,不要太秘密,要廣泛交往,不能太單一,把握好交往的度。下面,我們一起探討如何把握好交往的度。
設計意圖:通過心理劇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問題討論的基礎上逐漸體會“如何把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尺度”。
四、運送氣球
PPT 展示活動規則:每組選一對男女當代表,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背靠背夾住一個氣球。要求將氣球從起點運至終點,再運回起點。不能將氣球擠爆,也不能讓氣球掉落,否則成績無效。其他同學作為觀察員觀察。
學生活動。
教師:這個活動讓你對異性交往有了哪些新認識?
學生1:我們組的氣球掉了,因為兩位同學有點不好意思。異性交往也是一樣,太疏遠了感覺也不好。
學生2:在運氣球時,我們要把握好“度”,太近會擠爆氣球,太遠會讓氣球掉落。我們感覺異性交往也是一樣。
學生3:我們擔心會掉下來,夾得太用力了,氣球就爆掉了。我們在和同學交往時真的也要注意,太近了可能會擠爆我們的“友誼氣球”。
教師:青春是一首歌,唱歌的人需要把握好曲調,才不會走調;青春是一杯醇香的酒,品嘗的人需要控制好酒量,才不會沉醉、迷失。同樣,異性間的交往也要把握好尺度,才不會讓這份美好的情感掉在地上,成為碎片。
設計意圖:通過運送氣球活動,讓學生體驗“異性同學交往的尺度”。
五、青李子紅李子
教師:情感的果子如此誘人,總會讓一些人想品嘗它。那它現在的味道到底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嘗嘗。
教師邀請學生品嘗青李子。
教師:它的味道怎么樣?
學生:有點酸。
教師:為什么這么酸?
學生:因為還不成熟。
教師再邀請學生品嘗紅李子。
教師:品嘗了兩種顏色的李子后,請結合我們那朦朧的情感,說說你的感受。
學生:朦朧的情感就好像青李子一樣,還不夠成熟,吃起來味道也不好。等到我們的情感成熟后再去品嘗,就會像紅李子的味道一樣美味。
教師:情感的果子如此誘人,如果我們過早采摘,品嘗到的是酸澀;如果我們耐心等待,便能品嘗到它的甜美。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這個時期獲得一份最美好的友誼。
播放音樂《Seasons In The Sun》,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情感如同果實,要等待到成熟季節才能采摘,升華主題。
【教學反思】
本課作為青春期教育系列課程之一,針對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開設。經過多次修改,暖身活動“傳球接力”環節起到了調動課堂氣氛、導入課題的作用;過渡階段的“夸夸咱班的他們”,讓學生明白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是正常的;工作階段的心理劇、“運氣球”等體驗活動,讓學生認識并學會如何把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尺度;結束階段的品嘗“青李子紅李子”活動,升華了本課主題。課堂設計深入淺出、層層遞進,活動形式多樣,通過視覺、觸覺、味覺等讓學生對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驗。
【點評】
本課的選題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堂氣氛活躍,注重學生體驗。總的來說,有三個亮點:
首先,活動設計思路清晰,環環相扣。暖身游戲、夸夸咱們班的他們、心理劇表演、運送氣球等環節,從認知到行為,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漸學會如何把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尺度。
其次,活動設計形式多樣,多感官結合。傳球接力、心理劇表演、運送氣球等環節運用了視覺、觸覺等不同的感官,讓學生對把握異性交往的尺度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驗;最后的“青李子紅李子”環節與味覺系統連接,讓學生認識到情感如同果實,要等到成熟季節采摘。
最后,學生體驗豐富,教師專業素養高。關于異性交往的度,教師并沒有教授具體的方法,而是通過心理劇表演、討論分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引導他們把握異性交往的度。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運用傾聽、具體化、真誠等技術,充分展現了專業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