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各個地區的經濟也處在快速發展當中。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多元化介入,讓本就是統一多民族的我國再次經歷文化交融的局面。為了保證全國各民族的團結以及社會的安定繁榮,需要對高中階段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指導。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同胞,由于地域限制和教學條件落后,許多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學科教學未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面臨著巨大的困惑。為了能讓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惠及全國各族同胞,需要一線政治課教師的努力和奉獻,同時也要將最新的政治指導思想落實到位。文章從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現狀及對策的角度出發,旨在依據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教學現狀,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一、 引言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統,歷朝歷代以來民族內部矛盾未曾停息。直至新中國成立以后,無硝煙的民族爭斗才平息。我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了實現國家繁榮、民族振興以及人民幸福的目標,黨和國家需要協調好各民族之間的利益,同時還要向少數民族宣揚團結的相關文化。在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對民族地區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而思政教學理念的落實需要憑借一線的高中政治工作者們,在分析當地文化、經濟等基礎上,制定完善的教學思路,配備專業的教學設施,為的就是保證國家所倡導的政治思想能夠傳達給每一位民族地區的青年同胞,讓其按照國家所期望的方向成長成才,爭取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二、 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現狀
(一)我國民族地區的局勢
從目前我國處理少數民族的關系當中可以看出,我國十分重視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和情誼,為此,為了尊重少數民族同胞獨有的語言、文化、制度以及習俗,我國在對待少數民族的問題上采用的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則。經過長時間的形成和發展,不同民族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生活區域。從地理上看,我國少數民族呈現大雜居和小聚居的特點。由于我國民族地區多集中在西北和西南這樣的僻遠地帶,導致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經濟的原因也會使當地居民接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獲取各種資源的機會相對于我國的中部和東部地區來說相對較差。而從文化建設上看,民族地區在長時間的歷史過程當中,已經形成了其獨特的語言、文化、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獨特的民族文化指導著少數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對于民族文化建設來講,民族地區獨有的文化教育方式和語言會讓該地區的居民形成思維定式。目前我國許多民族地區漢語文化的推行極為困難。而高中政治所推崇的思想文化教育在本土更難進行。目前我國正在實行中華民族復興的民族夢,各民族的通力協作是非常重要的中堅力量。民族地區的教育是實現這一宏大目標的前提條件。民族地區原有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與現代高中政治學科所倡導的核心素養教學要求產生了矛盾。如何加快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設并使之能夠適應新的教學形式和課程內容,從而使民族地區的教育和學科建設快速發展成了當務之急。
(二)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教育的基本情況
就民族地區的高中教育而言,在民族地區已有語言和文化的前提下,推行新的教育方式和內容對于當地教育來講是一份重大挑戰。這主要是由于當地的基礎教育發展緩慢,漢語言文化的推廣效率低下,這是制約民族地區高中教育發展遲緩以及效率不高的關鍵因素。在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時代下,力圖將民族地區的高中教育打造成高水平、高起點、高創新的發展戰略。唯有優先發展民族地區的教育,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理念才能盡快得到落實。從國家的角度理解民族地區的教育建設,通過構建高中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來培養高起點和高目標的民族青年。
三、 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
(一)高中政治學科素養的培養
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的獨立意識已經形成,高中學生會開始用思維去思考周圍的人或者物。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外界許多新鮮的事物都會吸引其注意力,繼而影響到自身的價值觀念。高中階段的基礎文化課程學習對于學生升學和未來的成長至觀重要。但是其中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素養的培養,為了將來讓學生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公民,教師需要通過政治課程對學生的行為和認知進行規范。經過經濟常識、政治常識、哲學常識以及文學常識之后,這些內容和知識都會成為自身獨特政治學科思維和思維方式形成的基礎。對于民族地區的高中學生如何建立屬于自身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需要遵循三方面原則。第一,是從事民族地區高中政治教學的教師需要具備專業的學科素養。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基礎是成為民族地區高中任教的前提條件,政治教師必須要經過大學本科四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和訓練,在掌握了系統的學科理論基礎、專業技能以及專業學科素養之后。在民族地區高中政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從教學的專業角度出發,給學生專業的指導和解答才能讓學生在高中政治學科的理論和實踐中少走彎路和不走錯路。第二,是要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當中充分尊重學生受教育的主體地位。高中政治學科素養的形成是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去堆砌的,為了達成這個宏偉的目標。需要學生長期堅持下去。為此,教師應當先從培養學生對于高中政治學科的興趣開始。像在學習高中政治《政府的職能》專題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風格,政治教師需要通過教學設計達到讓學生體驗政治生活的目的。經過實踐學生也會對政治學科當中提到的專業概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經過這次的實踐學生會了解到政府是行政機關、中國共產黨是領導等相關知識。以學生為主體的政治教學計劃既培養了學生的濃厚興趣,也進一步達成了高中政治學科素養完成的前提條件。第三,就是需要教師幫助民族地區的學生建立學科思維和語言。一門專業課程的學習都有自身的專業語言和學科特點。對于民族地區的高中思想學科教育教學來講,高中政治的學科語言能夠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教師也能夠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讓學生能夠從不一樣的視角認識錢的作用,觀念上的貨幣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會延伸到錢的發展、作用等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具備經濟學的思維和邏輯性。
(二)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措施
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立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在初步建立了政治核心素養之后,民族地區的高中生對政治核心素養有了一定認識,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政治學科學習能力和解讀技巧。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對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建構,具體措施如下。
1. 對核心素養的界定
在核心素養的理念剛被提出時,人們對于核心素養的定義眾說紛紜。這也就導致核心素養的概念有多個不同的版本。而對于筆者來講,所謂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在充分掌握了學科基礎之后,對學科知識有整體性的把握。同時學科核心素養還涉及文化、修養和思想等不同的因素。核心素養所涉及的不同因素都是判斷和衡量核心素養的標準。對于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來講,每個地區的都在政治這一學科領域內具備核心競爭力。
2. 多角度與多維度的培養
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學科素養的培養應當秉持著多角度和多維度的培養方法。高中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立和形成要基于一定的學科知識、理論以及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該從更深層次去挖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從政治知識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政治能力。對于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可以從多維度進行出發,進而使得學生對政治有全新的認識和理解。評價體系的建成也促成了學生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
3. 多元化的考核與系統化評價
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學科核心因素的檢查和分析手段的有所變化和創新。而對于民族地區高中政治的考核方法也應當以多元化為主。學生通過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發展,通過實踐少數民族的學生可以用表達出自身對民族文化、民族體驗的感覺,并能增強學生對于自身的民族責任。
(三)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構意義
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立和培養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當下社會加強民族地區的思想文化建設。讓民族地區的同胞們能在尊崇國家發展的大趨勢下,接受民族文化高中的思政教育。參與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應用問題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在未形成系統的教學方法和明確高中政治學科的教學目標時,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科的建設,有利于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和表現,同時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習相關的政治知識,掌握一定的政治技巧。對于將來踏入人生道路具有更強的人生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
四、 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展望
民族地區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的一個目的是打造該地區高起點、高質量以及高創新的教學格局,繼而讓民族地區的政治教育更上一個臺階。宏偉的建設目標也要求學生一線的政治教師能夠利用改革的春風,壯大政治的影響力,并在工作當中提升自身的實力。用新的教學形式去觀察整個民族地區的政治教學,為師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而需要不斷地進行知識的積累和完善。
五、 結語
總的來說,民族地區的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建立仍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師生共同探索才能解決。為了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身在一線的政治教學工作者需要奉獻愛和青春,從而為民族地區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建立創設條件。
參考文獻:
[1]李紅.核心素養下高中政治教學中合作學法的應用[J].黑河教育,2020(10):22-24.
[2]顧慧莉.核心素養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讀與寫,2020,17(27):22.
[3]林耀強.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模式[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9):86-87.
[4]滿國棟.高中政治課核心素養之理性精神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4):129-130.
作者簡介:
蘇艷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