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青
摘要:自主游戲理念強調保證幼兒作為游戲主動學習者的同時,還強調教師要信任幼兒,放手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地把握游戲內容和過程,玩自己的游戲。既體現對幼兒游戲精神的尊重,同時借助自主游戲過程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在自主游戲中,教師應當提供能契合幼兒游戲需要的材料和引發幼兒持續地活動,為幼兒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因此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自主游戲;教師;專業能力
引言:
當前人才培養強調學習者的自主性,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注意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幼兒園開展“自主游戲”背景下,自主游戲理念強調保證幼兒作為游戲主動學習者的同時,還強調教師要信任幼兒,放手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地把握游戲內容和過程,玩自己的游戲。在自主游戲中,教師應當提供能契合幼兒游戲需要的材料和引發幼兒持續地活動,為幼兒創設有準備的環境;同時在游戲過程中,教師的責任是觀察和適宜地支持,更多地是關注幼兒的自主性發揮,充分體現幼兒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既體現對幼兒游戲精神的尊重,同時借助自主游戲過程實現有意義的學習。該理念重視在游戲中教師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對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落實《綱要》精神,在“自主游戲”背景下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教師如何有效地付諸實踐?
一、教師觀念轉變,最大化推動幼兒自主游戲的開展。
自主游戲即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幼兒園自主游戲的開展,焦點是幼兒,關鍵在教師。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注重實踐體驗,尊重并確保幼兒游戲的權利,才能最大化推動幼兒自主游戲的開展。因此,就兒童觀來說:“教師要在自主游戲中做到放手游戲,信任幼兒,尊重幼兒的選擇。”讓幼兒自主地把握游戲內容和過程,玩自己的游戲,通過自己做主、自己決定、自己安排,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構建、互動互助、自我創造,體驗真游戲的樂趣。轉變觀念,教師才知道如何在游戲中給予幼兒積極的支持、鼓勵和默契的配合,從而體驗發現、了解、支持幼兒的樂趣;學會解讀和分析幼兒的游戲行為,在不斷實踐、反思和領悟中獲得專業的發展。
二、創設游戲環境,引發幼兒創造豐富多樣的游戲主題。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當因地制宜創設游戲條件,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開展多種游戲。”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自主游戲發展水平不同,發展目標也不同。因此,教師要有環境創設的能力,發揮環境與材料“不說話教師”的功能和作用,注意營造寬松的游戲氛圍,為幼兒開展“真游戲”提供自主選擇的游戲材料。在細節上要注意投放材料的層次性,收納工具要便于幼兒使用和整理,游戲場地要自然、開闊、開放等。例如:幼兒使用碳化積木運用壘高、架空、平鋪等技法,搭建房屋、大橋、電影院和舞臺等。使用安吉螺母時,幼兒在不斷嘗試中創新,把不會開動的車創造出可以行駛的“趴趴車”;把電影院的“屏幕”由平面做成立體的造型等等。教師在觀察幼兒自主游戲時,要根據幼兒興趣和游戲需要,持續性地提供游戲材料,保障2小時的游戲時間,激發幼兒創造出豐富多樣的游戲主題,例如:“建高鐵”、“城堡”“酷酷賽車道”、“從電影院開始......”、“海灣大橋變形記”等,讓教師在游戲中發現了不起的孩子,感嘆幼兒都是游戲高手。因此,富有趣味的游戲內容、豐富多樣的活動主題和可見的游戲成果,既會令幼兒感到愉悅與滿足,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同時,也為教師觀察和解讀幼兒游戲行為和深度學習提供可能。
三、支持游戲開展,有效保障師生互動共生的成長。
教師對于幼兒、游戲、幼兒教育的認識就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強調的“專業理念”。“放手游戲”不等于放任游戲,“放手游戲”對教師觀察幼兒的行為、傾聽幼兒的聲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教育觀來說:“每個孩子都是主動的有能力的學習者和溝通者”、“兒童是在游戲和生活中成長的......”。這些理念會讓老師沉下心來去觀察幼兒、研究幼兒、支持幼兒,而幼兒專注在游戲中獲得的快樂,也會感染與喚醒教師的教育熱情。因此教師在自主游戲中要多注意觀察幼兒,多傾聽幼兒想法,相互滋養,適時支持幼兒游戲的需要,引發幼兒高質量地開展游戲,才能有效保障師生互動共生的成長。例如:自主游戲《好玩的劃龍舟》案例中,讓游戲主動權掌握在幼兒手中,幼兒自發生成《劃龍舟》游戲,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船的座位”“船槳”“鼓”等,設計游戲、體驗游戲、分享游戲,實現了創造力、動手能力、團隊協作力的提升。在搭建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是長方形積木不夠,有的是船槳左右兩邊的長短不一等等。于是,游戲中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傾聽幼兒的聲音,以關心、贊賞和鼓勵的語言來激勵幼兒解決游戲中的問題。通過互換角色的方式走進游戲,走進幼兒,即教師變身游戲角色與幼兒一起玩。在教師的參與和引導下,讓幼兒在游戲實踐中充分調動生活經驗,不斷嘗試探索,就地取材,利用材料開展游戲活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幫助幼兒掌握數學領域知識。教師也在與幼兒互動中學會觀察,看懂、讀懂幼兒的需求,理解幼兒的特點,了解幼兒的表達方式,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
四、觀察記錄、問題驅動、解讀分析是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策略。
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中,觀察是了解幼兒的主要途徑,也是教師進行有效指導的前提。游戲中教師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在討論中引發新探索,以問題驅動,鼓勵幼兒在自己掌控的物理現象和社會環境中解決問題。教師在觀察、支持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分析解讀幼兒的行為,了解幼兒獲得的經驗和能力,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例如:《“颶風號”趴趴車》案例中,幼兒剛開始體驗用安吉螺母玩具嘗試“拼車”游戲,從“拼裝不會動的車”到“趴上小車去旅行”的過程,幼兒在拼裝“不會動的車”的基礎上,多次探索拼裝“能開動的車”以及安裝“單人坐椅”、“多人坐椅”車的失敗后,教師把每一次的游戲活動觀察用相片、視頻和文字記錄下來;在游戲回顧中傾聽幼兒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了解幼兒的想法和需要,及時給予物質(游戲材料)、心理(技術指導和鼓勵)上的支持,使幼兒游戲持續開展最終獲得成功,完成“颶風號”趴趴車的制作。教師在解讀幼兒游戲行為中,璟耀和森澤兩位小朋友嘗試了多種坐車(“單人坐、多人坐等”)的方式,在幾次嘗試失敗后,他們依然保持積極主動堅持探索的精神。在教師讀懂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他們探索熱情能持久進行的愿因。還讓教師看到幼兒勇于面對困難,且努力解決困難的良好學習品質;看到了能自主學習和創造的能力。
觀察記錄,為教師進行案例分析提供素材;問題驅動,是促進教師開展深度教研的動力;解讀分析,是提升教師持續實踐和反思的能力。教師一旦解讀到幼兒游戲行為所蘊含的發展,解讀到發生在幼兒游戲中的學習,教師將會體驗到強烈的專業獲得感。當老師分享自己解讀過的案例時,都充滿了對專業的自信。
總之,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選擇,讓幼兒自主地把握游戲內容和過程,創設發揮環境和材料的功能和作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觀察幼兒的行為,傾聽幼兒的聲音,不斷提升游戲的教育價值,從而引導幼兒在自主游戲的環境中充實生命,獲得成長;這不僅是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自主游戲》(成就幼兒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第244263號).
[3]安吉幼兒教育《放手游戲發現兒童》.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第193624號).
(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課題《“小樂園大世界”園所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2021ZJYB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