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 ?要:生態課堂是一種能夠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課堂,其是以學生主體綜合向發展為基準,不斷加強學生思維、意識、情感、需求以及其他綜合性技能的培養模式,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將其實現,是能夠滿足當前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必要路徑,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唯一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態課堂;高效課堂構建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與深入,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已經深入各個教師的心中,同時,如何在高校課堂的基礎上再次做出提升,也成為了各個教師所共同研究的方向,這是當代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路徑。而從高校課堂轉變為生態課堂,可以說這種轉變幅度頗大,致使眾多教師難以適應這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數學是一門充滿邏輯性以及抽象性的基礎性課程,如何運用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來提高數學高效課堂的質量,是下面要注重探討的問題。
1生態課堂的概念
所謂生態課堂,其就是站在生態主義視角,來解析課堂、完善課堂以及改造課堂。而組成生態課堂的三大主體部分則是教師、學生以及課堂環境。在生態課堂中,這三者之間可謂是有著相輔相成的密切聯系,通過互相促進、互相協調來形成一種完美的教學環境。關于生態課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層面來進行理解。一、在生態課堂模式下,教師、學生與課堂環境,是相互彌補,互相影響,是顯著的共同關系。二、生態課堂是發展型課堂,在這種課堂模式之中,個體與個體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三、生態課堂有著特殊的活動規律,其能夠確保課堂教學中一直維持著和諧的氛圍。
2初中數學生態課堂中的有效教學研究
2.1情景創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是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以及實現獨立思考的重要方法之一。致使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注重綜合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輕松、愉快、和諧以及民主的課堂生態情境。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喚醒學生內心所隱藏的學習意識,進而將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有效的激發出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進行生態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一、從學生已有生活經歷出發;二、綜合學生的生活閱歷以及教學內容創設針對性課堂問題;三、課堂問題中要含有情感、德育、應用等綜合教育信息。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一課時,這種圖形類的數學知識可謂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大難點,致使教師就需要合理的創設教學情境,來幫助學生突破自身的學習難點,并不斷加強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生活化,將現實生活中的幾何圖形以圖像的直觀形式呈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去觀察幾何圖形的結構,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觀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來初步掌握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然后,在學生基本掌握圖形概念時,教師在繼續慢慢進行引導,引導學生聯想一下自己生活中都遇到過哪些幾何圖形,說一說幾何圖形的運用價值以及應用意義,以此來幫助學生逐漸走向幾何圖形的深入掌握之中,并且通過這種契合實際生活所創設的問題,還能夠有效保持課堂教學的新鮮感,能夠持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2.2自主體驗
自主體驗是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能夠讓學生在直觀的環境下進行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在開展自主體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的不僅僅是數學相關的理論性知識,還有人生觀念以及生命價值的真實感受,同時其開展形式,也不再是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和自主體驗來獲取相關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課堂教學地位,要將自身的主導地位轉變為輔導地位,運用少教精學的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少量的講解,將問題、任務、探究都交給學生自主完成,讓學生去自主探索以及自主體驗,從而以此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給予學生一個能夠充滿發揮自身主體價值的學習空間,同時,在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自身的輔導者價值,要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方向以及學習目標,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自信心,促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與樂趣。
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課堂問題:小明同學從家里騎自行車到學校。若每小時行15千米,可比預期時間快15分鐘;若每小時行9千米,可比預期時間晚15分別;求從家里到學校的路程有多少千米?運用課堂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到獨立思考環節,讓學生去自主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以及相關的解決過程,進而以此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以及自主探究的空間。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應積極發揮自身的輔導者作用,在學生遇到難點時給予一定的引導性幫助,如在分析等量關系的過程中,學生如果出現問題教師就可以進行引導:細心讀題我們能夠知道速度15千米行的總路程=速度9千米行的總路程,那么速度15千米行的時間+15分鐘應該等于多少呢?引導學生答出等于速度9千米行的時間-15分鐘,進而以此來幫助學生理性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總結: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課堂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學生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就需要教師綜合新課改下的教育理念,運用生態課堂將教師、學生與教學環境三者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更好的達成初中數學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傅海倫,吳珊珊,武怡芯.數學生態課堂的意義與建構[J].教育探索. 2020(01):8.
[2]潘紅玉.初中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2019(32):354.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海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