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迪輝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枯燥,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導致有些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高,成績差,出現了一些學困生。本文主要探究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行,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且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打基礎的階段。數學學科的抽象性比較強,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些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存在困難。對于學困生應分析成因,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學生只有在小學階段打好數學基礎,才能在更高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更加順利。因此,小學階段教師只有幫扶學困生,才能提升班級的整體水平,讓班級內部形成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這種良性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投入數學學習中。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之所以存在學困生有一些原因,以下具體分析。
1.學困生的數學興趣不高
由于小學數學知識抽象性比較強,學習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中提不起興趣。因此學困生缺乏積極的學習態度,有些學困生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導致學習能力差,課堂上無法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導致對于很多問題一知半解,也沒有辦法獨立完成數學作業,導致學習效率不佳。
2.學困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很重要。很多學困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同時存在學習意志不強,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信心等問題,甚至有些學困生排斥數學學習,不愿意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也抓不住問題的重點,無法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有些學困生的審題習慣比較差,導致做數學題的出錯率比較高。
3.教師對學困生的忽略
有些教師為了教學整體進度,可能對于學困生存在忽略情緒,平時的教學過程沒有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教學。只要班里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教學內容,就傳授下一個知識點,忽視了學困生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無法做到對學困生的關愛。有些教師的職業素養不高,甚至會放棄學困生,對學困生的學習和發展會有不利影響。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針對學困生的成因可采取有效的轉化策略,以下具體分析。
1.注重對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是有學習興趣。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猜謎語、做游戲、數學競賽等方式,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可利用多媒體手段對學生直觀的展現抽象的數學知識,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例如,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教師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給學生布置用廢舊紙板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剪裁和粘貼,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可將鉛筆盒作為參照,上課時可展示學生制作的盒子。對于學生的制作成果可評選做的好的,并進行積分獎勵,對于學困生耐心指導,并鼓勵和表揚有進步的學困生,讓學困生樹立學習信心,在此基礎上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2.注重學困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理解題目要求。審題習慣的培養需要學生用眼睛仔細看,并通過口中默念和手中演練的方式,讓學生判斷題目的要求和解題過程,從而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困生的嚴格要求,讓學困生理清解題思路,規范解題步驟,有助于學生對題目信息的理解和解題流程的明確,并強化學生的解題邏輯,學生在專注的解題過程中錯誤率也會降低。例如,對于《倍數和因數》的教學,教師可讓學生加強預習,并且在預習環節畫出重難點內容,尤其在預習中畫出比較疑惑的問題,在上課時有針對性的解決這些問題。尤其對于學困生要加強指導,同時對于預習中理解不到位的問題,課堂上應集中注意力重點掌握這些問題。在具體解題過程中可通過相互驗證的方式保證答案的準確性,教師要對學生加強引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步驟、驗算方式。通過驗證可讓學生解決各種問題,促使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
3.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我國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需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改變灌輸性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貼近生活的語言和事例進行教學。例如,對于“加減法計算題”的講解,可給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可給學生創設超市購物的場景,以一種便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向學生提問。通過創設情境和課堂互動,可讓課堂氛圍更加融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有所提升。
4.注重教學評價
對于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教學,教師可先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開展教學,對學生加強數學學習方面的指導。這就需要教學評價和教學反饋,通過教學反饋,可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應注重教學評價,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尤其對于學困生要更加注重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課堂氛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的課堂收獲等方面。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可以提相對簡單的問題,多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學困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可給予表揚和肯定性的評價,提升學困生的學習信心。
5.注重家校合作
通過家校合作能夠形成合力更有效的開展數學教學。教師可通過班會等形式和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很多家長可能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在忙于工作的情況下,可能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較欠缺。這種現狀需要改變,教師可通過家長會或微信公眾號給學生普及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優秀的家長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經驗和做法,讓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有針對性的對學困生加強鼓勵,提升學困生的學習信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對于學困生更需要耐心的指導,對學困生敏感的心理進行保護,鼓勵學困生提升學習能力。本文主要從學困生的數學興趣不高、學困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對學困生的忽略等方面分析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并從注重對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注重對學困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注重教學評價、注重家校合作等方面探究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旨在提升小學數學對于學困生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愛先.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3):1-2.
[2]陳堅.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36):15-16.
[3]呂磊磊.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33):65-66.
[4]李楠.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國際公關,2020(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