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麗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以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指向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該文根據英語繪本教學現狀,闡述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和特點,結合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實例,基于語篇,分析六要素融合的學習活動,通過設計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以及實施有層次性的教學活動,探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實踐應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 英語學習活動觀;學科核心素養;小學繪本教學
近幾年,繪本作為教材閱讀資源的補充,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上,但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以下問題:重語言學習和閱讀技能的培養,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輸出;教學流于表面,活動之間缺乏關聯;忽略主題意義,缺少對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該文結合故事類繪本The Race的案例分析,探究如何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實施有效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和特點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2018)
由此可見,英語學習活動觀包含以下特點:一是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即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與一系列圍繞課程內容的語言實踐、反思探究和評價創新的活動。二是強調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是學習者學習和嘗試運用語言理解與表達意義,培養文化意識,發展多元思維,形成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教育部,2018)學習活動觀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課程內容,即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的相互融合和促進。因此,依據活動觀設計的教學活動必須具有認知層次、語言交互和社會情境,能促進學習者的意義建構和思維發展。(錢小芳等,2019)
二、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繪本教學案例分析
認識英語學活動觀的基本內涵是把握新課標精神的重要內容,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則是實現核心素養課程目標的關鍵環節。(王春暉,2019)下面,筆者以《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中的優秀繪本教學案例The Race為例,探討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小學繪本教學當中的實踐應用。(王薔,2017)
(一)語篇分析
本課所授內容The Race是一篇有趣的繪本故事。故事中小朋友Tiger和Cat利用手表變小后,分別騎著玩具車和蝸牛展開了一場特殊的競速比賽。最后,“slow and steady”的Cat贏了輕敵的Tiger,以此引導學生體會到堅持做一件事就是成功。本語篇包含兩個主題語境。一是人與社會,即Cat和Tiger之間的比賽,二是人與自己,即比賽中各自的表現與心理活動。本故事為虛構類文本,采用敘述的語篇組織方式,即情境——問題——復雜化——解決。情節生動有寓意,配以生動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語言。學生通過觀察圖片、預測及推測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發展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二)目標設定
在學完本語篇后,學生能夠:1.理解故事大意,如主要人物、故事情節等,并感受閱讀的樂趣;2.通過看封面、看圖預測、推測故事大意等活動發展簡單的語言技能;3.嘗試評價故事并表達觀點;4.通過故事學習,認識到堅持就是勝利的價值觀。
此目標設計基于文本解讀和學情,以活動、行為方式呈現,既強調學習過程,又顯示學習結果,同時整合了課程內容六要素,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相互融合。
(三)活動設計
基于學習目標和學習活動觀,教師應設計有情境、有層次、有實效的學習活動。有情境是指教學活動應聯系學生的認知和經驗,注重語用情境的真實性。有層次是指活動設計應逐級遞進,通過學習理解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和遷移創新類活動,由淺入深,促進知識向能力、能力向素養的轉化。有實效是指活動切實促進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并能學會表達和交流。
1.學習理解類活動——從語篇到知識
學習理解類活動是基于語篇的活動,主要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教育部,2018)
從表1中可看出,以上活動設計都是基于語篇,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對語篇信息進行提煉、簡化、梳理和整合。通過思維導圖建立起語言表達和意義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結構化知識圖。
2.應用實踐類活動——化知識為能力
應用實踐類活動是深入語篇的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教育部,2018)
表2中的活動覆蓋了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意識,學生深入語篇探究問題,化知識為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該活動中對繪本的描述與闡釋并非是一個獨立的活動,而是貫穿于對繪本的獲取與梳理中,有機地將語篇學習與能力發展相整合。
3.遷移創新類活動——提能力為素養
遷移創新類活動是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教育部,2018)
從表3中可看出,這一層次的活動將能力的培養聚焦到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通過對故事的評價和再創造,遷移學習,進而提能力為素養。
三、結束語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提出為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之間搭起了橋梁,為小學英語繪本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教師應改進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語言、思維和文化相融合的學科育人之路;充分利用繪本的優勢,把對學科內容的解讀轉化為學生主動探究意義的活動。當然,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應根據繪本的具體內容及學生的認知需求有效調整活動的三個層次,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課堂和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王薔.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3]錢小芳,王薔,崔夢婷.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活動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9.
[4]王春暉.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認識與實踐[J].基礎外語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