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實行,當代素質教育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小學開始,教師就需要樹立學生的文明道德觀念和思想道德修養,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小學是學生形成自身價值觀念的基礎和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監督和引導,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理念。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要將德育工作普及到日常管理的細節當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班主任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度不夠高,沒有進行系統化階段化的德育工作規劃。第二,在德育教育當中班主任無關注對學生的實踐培養,而僅僅將道德理念知識停留在文字和理論的層面,沒有充分引導學生進行生活的實踐。第三,學生在文明道德觀方面表現出了差異性,受到家庭教育和個人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的文明道德習慣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需要教師進行分類型的培養和引導糾正。針對以上問題,我個人認為班主任在進行班級日常管理的過程當中,要通過不同的班級活動來培養不同學生的德育觀念和文明道德習慣,將德育落實到生活實踐當中。同時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樹立榜樣,通過正面的例子來引導學生。
一、班主任以身作則樹立典范
當前學生的身心發展速度較快,很多學生的思想觀念都已經比較成熟,也能夠產生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因此班主任要想在班級中樹立威嚴,做到讓學生聽從指揮和引導就必須要讓學生信任和尊重自己。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當中尤其需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和典范,用自己的行為來向學生證明道德文明理念是需要每個人親身踐行的,人和人之間都沒有差異。同時班主任通過自己的正面行為也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行為有利于改善其生活習慣,促進道德文明實踐。
例如班主任在進行日常交流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語言組織,避免出現不文明用語和有損學生自尊心的語言。這不僅是意在通過文明的語言習慣來影響學生,規范學生平時的交流與用語,另一方面也能夠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充分地信任班主任,愿意與班主任進行平等的交流。除了語言方面的注意以外,班主任還需要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例如不隨地吐痰,保持辦公桌清潔,時刻注意自身的衣著形象等。班主任能夠規范自身,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每天早晨,要求同學們整理自己的著裝,清理自己的書桌和地面。這些微小的行為都能夠對學生起到正面的引導作用,能夠讓學生樹立一個文明的道德觀念。除了這些日常需要的注意事項以外,班主任還可以以自身的積極行為來引導學生。例如,在看到地面有垃圾時班主任主動清掃,主動整理班級清潔區的掃帚,拖把等工具,在整理完以后要向學生強調:希望大家主動來整理班級的清潔用具,保持地面的整潔。
二、建立獎懲機制
德育工作所包含的工作面十分廣泛,涉及到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約束著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還包括學生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和交往的。因此,在這樣一個龐大的教育工作體系中,教師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獎懲機制來對時學生實現監督和規范。在表現好的學生中,要充分地發揚這種文明精神,對有良好表現的學生給予獎勵,用這種方法來引導其他同學向這些同學學習。而一旦學生出現了違反班級班規或者文明行為規范的行為時,要給予適當的懲罰來監督和約束學生,促使學生能夠吃一塹長一智,積極地改善自身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制作一個班級的獎懲表,如果有同學表現優秀,可以在獎勵欄加上一分,而如果有同學違反了紀律不僅要扣分,還需要接受一定的懲罰。教師在制定班級班規的過程中,也應該充分地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學生民主地制定規范,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規范的理解和遵從度。同時教師也可以將這些行為規范進行類別的劃分,例如主動撿垃圾,打掃班級的衛生為第1個層次,而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為第2個層次,無私奉獻,犧牲自我為第3個層次。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中有良好表現的可以加不同的分數。同時,懲罰規則也可以劃分類似的層次違紀嚴重的扣分也會更加嚴重。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制定懲罰規則時,應秉持人性化的原則,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共同思考如何進行懲罰,另一方面要讓懲罰具有懲戒和引導的雙重意義。例如如果發現有同學扔垃圾在地上,可以懲罰他在一周之內,要負責班級地面的清潔整理工作。這種具有懲戒性和引導性的懲罰方法,能夠進一步地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
三、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道德文明觀念,不僅僅只是停留在理論和思維的層面,而應該落實到日常生活當中和社會的實踐當中。因此班主任應當在班級內組織學生開展形式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通過具有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校外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街道上撿垃圾,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開展實踐活動,然后在開學的時候在班上進行分享。班主任可以對開展的實踐活動比較豐富有趣的,比較有意義的實踐活動給予獎勵。除了這些校外的實踐以外,班主任在校內也可以開展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例如組織學生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例如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要求學生從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的故事當中,學習他們的道德品質。為了落實學生對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思考和體會,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書寫觀后感并進行評比。除此以外,班主任還可以在班級內開展身邊的雷鋒等有意義的評選班級榜樣人物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競爭的氛圍。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于小學班主任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的策略的一點思考。主要是通過班主任自身的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來規范和引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除此以外通過班級建立獎懲機制,來明確學生的行為界限。最后通過開展形式豐富的班級實踐活動來踐行道德理念。
參考文獻:
[1]]張香蘭.當前中國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4).
[2]覃春柳.優化班級管理主導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28):149-150.
(廣東省惠東縣港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