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俊義
摘? 要:隨著傳統文化教育的深入,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這為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新思路。高中語文教師要以古詩詞教學為切入點,以豐富的題材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透過文字挖掘古詩詞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文章從古詩詞教學發揮的重要作用出發,提出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古詩詞在遣詞造句上有獨特的語言魅力,如傳統的對偶、頂針、起興等,雖然篇幅精短,但是含義雋永深遠,值得我們仔細推敲。古詩詞蘊含著中國人謙遜、平和、愛國、修身的文化品格,對于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大有裨益。人文情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對無數文人墨客精神的提煉,也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詩詞的文學特色正好涵蓋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范疇,為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啟迪。
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學應該把古詩詞作為著力點,利用古詩詞獨特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注重講解古詩詞中蘊含的人文情懷,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借助信息化教學解析古詩詞意境,啟發學生的文化理解意識。以此來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精講古詩詞的語言規律,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古詩詞語言講究精煉,創作中追求對文字的推敲,運用獨特的創作方式,闡述對大自然、家國大事、人生境遇、悲歡離合等情真意切的情懷。例如,在教學李白的《蜀道難》這首詩時,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詩中對蜀道地勢險峻、高低落差大的描寫。作者發揮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蜀道險峻的地勢比喻為“上青天”,讓學生可以直觀想象蜀道的艱難險阻,啟發了學生的聯想思維,便于理解詩中所闡述的蜀道崢嶸、崎嶇、險峻的地勢,了解李白借險峻地勢對友人西游的擔憂和美好祝愿。這首詩的語言結構自由奔放,靈活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詩句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在描寫蜀中險要環境時,一連三環韻腳,如“煙”“道”“顛”“壁”等,充分展示了這首詩獨特的語言特色,拓寬了學生的語言思維,讓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更上一層樓。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在理解古詩詞獨特韻腳、句式變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二、融入人文情懷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
中國文人自有一身風骨,家國情懷是古詩詞創作中一個重要的情感表達,或激情洋溢、或憂心忡忡、或言辭犀利地表達對國家政治、民眾生活、殘酷戰爭的深切關懷。例如,邊塞詩派代表人物岑參、高適等,主要以描寫邊塞艱苦的生活環境、將士們浴血奮戰的情節,抒發對戰爭的痛恨、愛國將士的贊美和統治者不作為的擔憂等情懷。
另外,還有以婉約清麗為主的婉約派詞人。例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這首詞創作于南宋與金國頻繁戰爭的年間。詞人當時正在體驗國破家亡的悲哀,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也只有美酒能夠慰藉自己受傷的心靈,對昔日家鄉繁華、夫妻和美生活的懷念之情,把詞人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連接在一起,讓詩詞抒發的情感更加強烈,帶給學生心靈上的啟迪。
三、應用信息化教學,啟發學生的文化理解意識
古詩詞雖然只有寥寥幾十、數百字,但是卻給人一種“欲語還休”的感覺,不同學生可以品讀到不同的味道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展現古詩詞深邃、藝術化的意境,從而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賞析李煜的作品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展示李煜描繪的南唐秀麗景色,以及他身為亡國之君的矛盾和哀傷之情。李煜的《虞美人》描繪了美麗的春花秋月,如此美景卻讓詞人心生悲傷,恨不能讓時間飛快流逝,以免勾起自己對于故國的懷念之情,故國之景是詞人內心難以掩飾的痛。教師可以在課前搜索有關江南風情的微視頻,向學生展示繽紛絢爛、姹紫嫣紅的美景,以詩歌朗誦的形式開展教學,讓學生結合畫面美學習古詩詞,提升學生的文化理解與傳承能力。
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仿寫古詩詞,掌握古詩詞的韻腳、韻律和對仗等技巧,寫出富有學生個人味道的古詩詞,讓學生的語言思維、語言建構、藝術審美和創作能力都得到有效地鍛煉。
四、結束語
總之,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師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抓住古詩詞的語言、意境、審美和情懷來開展教學,全面推進學科素養的培養進程。古詩詞教學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開辟了全新的思路,讓學生學習、感悟傳統文化的同時,接受人文情懷的熏陶,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成長為有擔當的、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丁郁潔. 利用古詩詞教學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17.
[2]唐波. 探析語文核心素養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培養路徑[J]. 課程教育研究,2019(35).